电力工程管理新模式及其运用分析论文_陈龙,闵令民

电力工程管理新模式及其运用分析论文_陈龙,闵令民

(国网新疆建设分公司(监理公司) 新疆 830000)

摘要:电力工程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基本工程。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管理模式对电力工程的发展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国民经济建设水平的高低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为了推进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电力工程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应用电力工程管理模式。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新模式;运用

电力工程实际建设水平及建设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模式的水平高低。电力管理创新模式不仅符合电力工程需要,同时满足了电力项目施工方及投资方利益保障的需要。当前电力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电力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得到重视。运用电力工程新型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确保电力工程高效运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1.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坚实的安全生产基础。安全责任不够明确,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或单位、部门,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全设施配备不够齐全,都是电力工程管理缺乏坚实安全生产基础的直接表现。②缺乏工程管理规范。我国电力工程管理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规范,这为一些一味追求利益或项目进度的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项目负责人没有明确投资方、电网管理部门、项目业主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导致工程的建设权、责和利的完整性、统一性遭到破坏。③工艺质量不高。工艺质量水平不高是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原因主要是部分施工企业或项目法人没有充分意识到施工现场管理、工艺的重要性,机械化、模块化施工组织落后。④施工企业缺乏制度创新。一些施工企业没有对制度创新形成正确的、完整的认识,缺乏创新,本身的管理基础也不够牢固,再加上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经营机制缺乏灵活性,导致电力工程管理工作效力十分有限,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大。⑤施工企业结构相似、功能单一。

2.简述电力工程目前几种管理新型模式

2.1简述CM管理模式

目前,CM企业管理模式是国际上电力工程较为普遍应用的管理模式。该模式由供电单位与设计所针对相关利益签订合同,电力工程专业管理工作者开始对设计进行管理。CM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动态同步,既加快了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也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2.2简述PDCA企业模式

该模式服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借助图表系统有效的体现管理要素。管理分为计划开始阶段、设计产品试验阶段、检查排障阶段以及竣工管理阶段。该模式是一种动态管理的模式,需要因时制宜,不断变化改良管理工作,因为动态的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标准之上,所以该模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极为广泛,适合各行各业,而不仅局限于电力工程。动态分析所需要信息处理量较大,所以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使得运用相关数据库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实现,在效率与准确度的要求上能够达到较高水平。

2.3简述EPC管理模式

目前,EPC管理模式已经相当成熟,该模式对工程项目的承包管理进行负责。EPC企业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确保企业设计主导地位,有效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还具有优化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缩短采购周期等优势。正因为电力工程EPC企业管理模式优点颇多,因此广受青睐,在电力工程各种管理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力工程管理新模式及其运用措施

3.1融入创新理念

现代电力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并得到发展,必须创新管理模式。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理念指进一步分析、研究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根据中国的国情,优化已有的管理模式,而不是指单纯的创新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我国现阶段电力工程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是总承包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践经验十分丰富,应用理论相对成熟。通过深入探讨、研究总承包管理模式,找出其存在不足之处和缺陷,根据创新理念、优化理论对总承包管理模式进行改善,得到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新的管理模式,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投资方应加强工程监理单位的整体控制职能,尽量避免自身原因造成的决策问题,为电力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②投资方应尽量使工程监管单位能够更加深入地介入工程施工,充分发挥监管单位的监管作用,将监管工作落实到工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工程设计阶段,为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优化项目的投资经济性、规范性。③充分发挥监理单位、设计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源头把关作用,切实优化工程施工,尽量避免出现设计变化造成的费用问题。

3.2及时更新电力资源设备

当前,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而智能电网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及高自动化率,为达到此目标,一方面电网设备需实现智能化,另一方面配电自动化需达到更高的水平。在此背景之下,输变电监测行业、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和和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行业迎来发展契机。2016 年 7 月,智能电网建设再次被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重大项目。该规划提出:聚焦部署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调控、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等重点任务,实现智能电网技术装备与系统全面国产化,提升电力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因此,更新电力资源设备显得尤为迫切。此外,根据电网公司发展规划,未来我国 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无人值守,加之新建变电站以及其它应用场景的需求,未来智能巡检也将迎来较大发展契机。

3.3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水平

研究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需要提高电力资源的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基建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参建单位管理水平,制订电力工程能力评价方案,对基层单位管理机制、人员配备、亮点工作、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定期通报并纳入年度对标与业绩考核。其次,要对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开展承载能力分析,将其作为工程招投标的前置约束条件,提出资质认证、装备升级、技能提升、人员配备等方面具体建议。此外,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赴管理水平高、技术水平先进的单位参观学习,持续拓宽视野。加强对国家、行业政策和法规的学习,强化战略思维、市场思维、法治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能力素质跟得上时代步伐和电力行业快速的发展的新需要,持续提高管理水平。

4结语

工程项目的质量与产生的效益受电力工程相关管理模式的制约,随着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现有电力工程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电力工程的建设需求,所以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寻找新模式的运用规律,是当前社会,国家与企业的一致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志斌.论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J].科学资讯,2014(04):17~19.

[2]李勇胜.小议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2014(1):71~73.

[3]王丁.基于B/S的电力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电气自动化,2015(11):101~102.

[4]黄永光.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5(07):49~51.

论文作者:陈龙,闵令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电力工程管理新模式及其运用分析论文_陈龙,闵令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