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安定医院 湖北襄阳 441050)
【摘要】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集体心理治疗方法,运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大体评定量表(GA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比较,并对比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大体评定量表(G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能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获得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不断减少,治疗效果大幅度提高,从而集体心理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集体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情绪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77-02
引言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会进入到社会中工作,对外界环境会具有较大程度的不适应性,容易出现焦虑等多种不适情绪,致使疾病的恢复时间延长。而集体心理治疗会使患者进行一系列的集体活动,患者能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评估,情绪较为稳定,治疗效果显著,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增强。现随机择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3.1±2.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6±1.2)年,实验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4.7±2.8)岁,病程(1.6~3.9)年,平均病程(2.7±1.9)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的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不具有严重躯体疾病和残疾者、其他重型的精神疾病,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进行本次研究,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实施治疗,即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与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集体心理治疗方法,患者首次见面互相认识,形成一个团体,对自身病症具有基本的认识程度,同时,会具有你问我答的活动,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病人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会设置情绪方向标,使患者的情绪获得宣泄,知晓情绪的调节方法,并且会使患者间进行不断的沟通交流,知晓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与不良沟通的后果,取得别人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患者会了解自我,不断的接纳与调整自我,知晓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知道合作治疗的重要性,此外,医护人员会使患者树立信心,知晓自身的优点,向各种励志人物学习,为回归社会进行铺垫。同时,患者应学会自我选择,对未来生活具有合理的规划与期盼,进而知晓自身所具有的未来生活目标。最后,会使每名患者分享集体心理治疗后的收获。
1.3 判断标准
运用BPRS和GAS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实施比较,BPRS总分越高,代表病人的病情越严重,GAS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如果BPRS减分率大于80%代表痊愈,大于60%代表显著进步,大于等于30%为进步,小于30%则代表无效[1]。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实施统计与分析,数据检验运用t与χ2,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BPRS与GAS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BPRS总分为(21.65±6.42)分,对照组治疗后BPRS的总分为(24.53±1.22)分,对照组治疗后的GAS总分为(81.91±4.52)分,对照组治疗后的GAS总分为(77.52±2.41)分,实验组治疗后的BPR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GAS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痊愈23例,显著进步1例,进步1例,无效6例,实验组治疗后痊愈28例,显著进步1例,进步1例,无效1例,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实行综合型的治疗,才能使患者的精神症状获得缓解,同时,焦虑情绪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降低,而集体心理治疗将能使患者的焦虑情绪不断减少,患者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建立深厚的友谊,住院时的不良情绪获得平复,病人能够重新认识自我[2]。在本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的过程中,实验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大体评定量表(G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住院期间患者也会服用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但是患者会缺乏良好的自知力,不会具有主动的治疗心理,而集体心理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效果,运用各种集体活动使患者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最终,患者的出院时间将会提前,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综上所述,集体心理治疗能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获得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不断减少,治疗效果大幅度提高,从而集体心理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集体心理治疗改善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推理能力损伤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12(4):98-99.
[2]刘翠欣,周亚超,尹丽平,等.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4):91-93.
[3]彭燕萍,梁一帆,何彩霞,等.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自我效能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0):14-17.
论文作者:高申荣,张菊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治疗论文; 集体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