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零售商业的现代化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我国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应当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多年来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始终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发展是缓慢的,现状是落后的。现在,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和扩大,还面临着“复关”的严峻挑战。这个问题就更显得日见突出。
在商品流通产业中,零售商业是最终环节,是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它综合反映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反映着现代化的程度和阶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阶段我国零售商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正面临着一些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要的还是认识问题。零售商业的现代化既包括物质技术条件的先进性,更应当包括精神文明的高尚性,但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目前在我国零售商业现代化建设中这种倾向也是值得注意的。一讲现代化就是物质条件的“高、大、精、尖”,即层次要高档,规模要巨大,经营要精品,设备要尖端。这可以说是零售商业发展中的一种“误区”。即使现代化水平很高的经济发达国家也并非如此;它们的零售商店既有高档的,更多的是中、低档的;有规模巨大的,更多的是中小规模的;有经营精品的,更多的是经营一般商品的;有的设施是非常先进的,更多的是适应一般经营管理条件的。一句话还是要从国情出发,丛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实际出发,不是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大精尖。在我国现阶段,有的城市规划要在本世纪末建成上百座10000多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零售商店,这是不切实际的。零售商店的发展规划应当考虑到城市发展、生产水平、人民收入、社会购买力等多种因素,不是主观随意可以决定的。即使像日本、法国这样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国家,零售商业中大店的比例还是很少的。如日本80年代100人以上的零售店只占零售商店总数的0.1%,而法国40万家零售商店,20人以上的零售商店只有5000家,大量的还是中小型零售商店。这些国家对中小型零售商店都制订有促进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如日本有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援助法、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中小企业指导法等,扶持中小商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因为,中小商业对于劳动就业、方便群众和节省费用等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这也正符合我国的国情,应当注意借鉴然而目前在改革开放中,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我国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足够的关心。
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在零售商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先进的营销观念也是至关重要的。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一切为顾客服务,这要体现在零售商业活动的一切方面,不仅是服务态度要好,这应当是起码的条件,而且要在服务风格上充分体现出来。这恰恰是我国零售商业的弱项,也是我们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难题。先进的营销观念建立不起来,只是热衷于去追求物质条件的现代化,这是值得深思的。因此说,在商品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中认识问题的解决还是首要的。
其次是科技化问题。流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应当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伴进行,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运用到流通产业,否则流通就会制约生产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发达国家零售商业发展的过程看也能够说明这一点。
19世纪50年代百货商店的诞生成为第一次零售商品流通革命,就是同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带来的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进行以及运输和通讯的革命相联系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消费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零售商业组织的出现。
20世纪30年代超级市场的出现也成为零售商品流通的一次革命。它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制冷技术与设备的发展为超级市场创造了储备和销售各种生鲜食品的条件;包装技术的发展为超级市场实现了小包装的标准化分装,为方便顾客自选创造了条件,电子技术的应用使超级市场应用电子设备实现了售货机械化等。没有这些条件,超级市场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二次大战以后自动售货商店的诞生又是一次零售商品流通的革命。自动售货就是由自动售货机来销售商品。自动售货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也是很快的,到目前已经实现了3次“扩展”。第一次是“4C”企业,即自动售卖香烟、糖果、点心、咖啡;第二次是食品销售的完全自动化由自动售货机进行;第三次是自动售货机销售的品种更加扩大,能够储存和出售100多种冷冻和非冷冻食品,还能出售邮票、书籍、自动电话磁卡以及办公用品、家庭日用品等。
最近几年,在经济发达国家又出现了电视售货的形式。它利用有线交换机或录影碟等新型电视沟通工具将商品销售给顾客,凡是装有有线电视的家庭都可以使用,在家里就可以选购商品,极其方便。
从我国零售商业的实际状况看,其物质技术现代化当前主要应当在3个方面实现机械化和电子化,以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效率和效益。一是自动收款机的普及与运用;二是电子计量衡器的普及与使用;三是食品行业的制冷设备及卫生设施的普及与使用。此外,如中央空调、自动滚梯、中央监控系统以及“POS系统”的管理系统等现代化设施,是一些大型的现代化零售商店所应当具备的。
第三是组织化问题。现代零售商品流通的组织形式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从经济发达国家零售商业组织形式的演进过程看,零售商业组织发展的总趋势是零售组织机构的大型化,营业面积扩大,销售数额增加,服务领域拓宽,能满足顾客在商品和劳务方面的各种需要。另一种趋向是零售商业机构的集团化,其基本形式是大型连锁商店,也就是所有权集团商店,还有半紧密型和松散型的零售集团,通过联合组织扩大规模经济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再有一种趋向是零售商业机构的组合化,把各种类型的零售商店和饮食服务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大型的购物中心,有的称商店街。这样多商品、多品种、多门类可以形成对顾客的集聚经济效应,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还有一种趋向是为了方便顾客随时购买而出现的大量的小型的方便店,“7-11”商店等等。
我国零售商品流通领域大量存在的是“大的不算大,小的也不小”的商店,都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组织力量。这种商业企业优势是有限的,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竞争面前更难生存和发展。因此,当前推动商业企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群体优势,提高竞争能力。为此,可以采取企业集团和连锁商店的商业组织形式来发展大型商店和中小型商店。这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为了方便人民生活,发展中小型商店可以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连锁商店的经验。这种连锁商店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几种组织形式:(1)正规连锁商店。它是在总店的统制下许多铺面的联合组织,资本雄厚,能低价大进大出,竞争能力很强,具有同行业垄断的性质。(2)契约连锁商店。由持有特许权的总店同独立的加盟商店签订契约,提供服务,形成联合体。各加盟商店按照总店规定的标准化实行独立的营销活动,向总店提交服务报酬。(3)自由连锁商店。由许多独立的商店共同组建总部,规定公共公约,制定统一计划,进行协同活动,可以统一组织商品的开发,可以集中进货、集中配送和集中库存,也可以制订统一的促销措施,总部通过有效地组织多种协同活动强化连锁。这是日本在引进美国的连锁商店后结合本国情况形成的一种改造类型的连锁商店。(4)专业连锁商店。是由一些中小专业商店组建起来的一种联合体,如家用电器连锁商店,医药用品连锁商店,照相器材连锁商店,五金交电连锁商店等。国外连锁商店的组织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的实质都是积聚经济实力,形成规模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断扩大连锁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量,这无疑是发展现代中小商业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发展连锁商店是有各种阻力的,诸如管理体制、地区分割、条块分割、财政分灶吃饭、产权关系等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发展现代化的零售商业也必须加速和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商店形式。
第四是信息化问题。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向以及国内商品流通的快速发展,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现代商品流通的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对处于商品流通最前沿的零售商业来说是更加重要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信息的进展,一方面有助于零售商店经营合理化、现代化;另一方面又在促进零售商业组织的合并、协作等使行业内的企业重新组合,推动大型化,大型连锁化的进程。所以说信息化是一把“两刃剑”,它对流通产业的重要作用会越来越显示出来。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流通领域现代化和技术进步的主流,而我国零售商品流通落后的现状,会成为商业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和“复关”后国内市场竞争的主要障碍。
在现代商品流通信息化过程中,有条件的商业零售企业要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如微机、电子现金出纳机、条形码设备以及POS系统等设施。这样就可以把零售商店的贷款结算、现金出纳、现金管理和商品的进、销、存的统计等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集中起来形成商品信息管理系统。它可以使零售商店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可以使零售商店随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计划,重新布置,提高效率,有效益地运营。尔后,第一步可以把零售商业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网络化,第二步可以把各商店的信息系统网络联结起来,形成部门或行业信息系统网络,使部门或行业信息管理网络化;第三步可以联结各商店,企业、环节和各行业的信息系统网络,形成商品流通领域信息管理的
全面网络化。这样商品流通信息系统的现代化不仅会促进社会商业的迅速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会发挥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第五是文化化问题。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在商品流通领域中主要反映在营销商品、营销环境、营销方式和营销服务上。现代营销商品应当从整体观念采研究和开发,也就是说不仅要研究商品的内在功能、效用、质量等因素;而且要研究商品的外在设计造型、商标、包装等有形构成;还要研究商品的售后服务。有一个方面“不合格”,这个商品就很难进入市场,即使进入市场也很难形成名牌商品。这里的功能、效用、质量等因素包含着大量的科技文化的内涵;而造型、商标、包装以及售后服务则包含着大量的艺术、民俗、劳务等文化内涵。这都会形成营销商品的附加值,提高商品的档次,增加商品的价值。这是近些年来很多先进企业实现最新盈利的主要途径。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应当通过有特色的设计,努力使其形成增加营销商品附加值的内涵,提高商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改变多年来“有产品,无设计,几十年一贯制”的落后局面。
营销环境的现代化不仅反映在“硬”件上,如商店的建筑、装潢、设备、设施等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软”件上,如店容、店貌、人际关系等方面,给顾客提供方便、舒适、流畅的文化氛围,形成优雅的购物环境。这应当成为大中小零售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追求。虽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零售商店具体要求应当有所不同,但这种现代观念必须体现在一切零售商店的营销环境的塑造上。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有一种倾向必须防止,就是一切追求“洋”、追求“精”、追求“豪华”的错误观念。
营销方式的现代化主要反映在交易方式上,这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物资日益丰富和消费者购买品位的提高相联系的。总的来看,交易方式的现代化是为了方便顾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切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保护消费者权益,这就是现代营销观念的运用。在这方面,我国的零售商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营销服务的现代化是同营销商品的品类不断丰富,营销商品的科技文化含量不断增加密切相关的。商品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水平越高,越要求在购买、使用时要有试验、测试、安装、维修,甚至培训等服务活动。这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消费者使用商品服务,为了不断地开拓市场。这也正是我国商业的一个很大弱点,虽然有技术水平问题,但更主要的还是观念问题,是建立现代营销观念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零售商业的现代化问题将日趋重要。这里不仅有硬件方面的问题,更要看到软件方面的不足;这里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更要看到营销方面的不足;这里有组织方面的问题,更要看到人才方面的不足。但是总的来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建立还是最主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