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王爱梅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王爱梅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依据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与患者满意度开展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率97.37%,对照组满意率71.26%,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心理;满意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203-02

作为医院重要科室,急诊科聚集各类危重患者,治疗风险大的同时管理工作也繁多复杂,因此,对急诊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就非常关键, 给予急诊科患者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专业程度,同时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改善,使患者加快康复。本院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两组别患者护理进程实时观察,以总结护理经验,形成高效、优化的护理工作程序[1]。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46.53岁。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由护理人员实时监测患者呈现的生命体征,仔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并予以及时处理。

给予实验组患者人性化护理,构建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服务的护理体制,具体方法如下:

1.2.1环境护理 就诊大厅要保持干净、清洁、通风状况良好、光线充足,并尽可能保持安静,室内温度及湿度要适宜。要配备基本的人性化设施,例如电视、书刊、纸杯、热水等;患者就诊时无关人员禁止入内,以保证患者心理舒适及个人隐私;护理人员要保持亲民态度,仪表整洁,贴心服务,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良好的信任,配合护理工作。

1.2.2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病情危急,缺乏对疾病的相关了解,情绪容易产生波动,容易紧张、焦虑甚至恐惧,不利于医护工作的进行,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情绪平静下来,全面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告诉患者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初步的了解,消除恐惧感与负面情绪[2]。

1.2.3加强个性化护理 急诊病人病情突然、发展较快且症状严重,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个性化服务,以确保准确掌握不同患者的疾病数据,从而进行对症处理。对待急诊病人要耐心,询问病症要仔细,处理速度要迅速,在进入病房时要保证动作轻缓,保证态度友善,实时监测病人病况,及时记录并处理,针对不同的患者病状特征给予个性化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加强沟通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临床病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所需所想,根据患者病状特征满足其治疗需求。在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能够信任护理人员,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在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的同时安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焦虑、抗拒等不良情绪,要通过平等、关切的交流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3]。

1.3 观察指标

实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满意程度分别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随分值增高而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数据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数据评分比较(x-±s)

例数 SAS SDS

观察组37.36±10.35 40.25±9.47

对照组41.28±10.12 45.76±7.76

由表得出,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满意率比较

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71.26%(P<0.05)。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科室,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也是纠纷事件高发科室,因此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改进十分必要。

人性化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为患者服务,从环境、心理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贴心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的口碑,利于医院建立良好的形象,患者也可以享受到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焦躁、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有利于病情康复。人性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成效,对医患双方都有一定的益处,根据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的护理结果分析来看,人性化护理在提高病人满意度、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对提高医院治疗质量、提高医患关系等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实践证明,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成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4]。

【参考文献】

[1]孙锦霞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中外健康文摘 ,2014,(3):204-205.

[2]朱正静.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工作中的应用 [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25(14):109-110.

[3]李金慧.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93

[4]沈敏.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08):573-574

论文作者:王爱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王爱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