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纲领(二)(纲要,12)_小康社会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纲领(二)(纲要,12)_小康社会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纲领(下)——(论纲,十二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领论文,中国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路线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来之不易。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路线(总路线)来之不易及其胜利。

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相继提出过五条基本路线(总路线)。第一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二条,党的八大确定的总路线。第三条,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第四条,从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到“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确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基本路线。历史决议分别对这四条基本路线作出的评价。

由此可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才得以确立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历史决议的表述。十二大的表述。十三大形成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完备的、规范的表述。

十四大、十五大报告和党章中沿用十三大的规范表述,显示了这条基本路线的表述形式的稳定性,并且以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这条基本路线的内容。

(十)十五大报告还进一步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民主革命时期,从《新民主主义论》到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到党在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起草十五大报告之初,中央提出,现在有必要也有可能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基本理论是指导,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基本纲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展开为三个主要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目标、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贯串、统率这三个方面。不是三个方面分离、平列,不是把经济建设只作为一个方面的任务。

每一个方面的纲领,都有一个总领的句子,一个归结的句子,规定了这一方面的基本目标。其间的句子,规定了这一方面的基本政策。三个方面总领的句子,再加以概括,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大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该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样,成为我们的纲领性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汇。1986年的精神文明决议,十三大报告,十四大报告,都把这个概念用在这样的高度上,十五大报告把它用在基本纲领的总概括之中。)

基本纲领是这些年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所以都是这些年大家已经熟悉的语言,同时,在具体表述上又有若干新意。

比如: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经说了许多年(从多种经济形式,到多种经济成分,这次说多种所有制经济),但是,把它说成是“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是有新意的发展。“基本”,就说明:“主体”不能动摇,“多种”也不是可有可无、可长可短,而是必不可缺、至少百年。(至于初级阶段结束,是不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要结束,现在无需预设,十五大报告在表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时,并没有一条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转变为单一公有制经济的历史阶段。)

再比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这也是有新意的发展。明确地提出法治国家,在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恐怕是第一次。现在把它纳入民主政治的目标之中。民主政治相对于专制政治,法治国家相对于人治国家,它们是现代文明的成果,我们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吸收这一现代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

又比如:用“三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来规定社会主义文化,这也是有新意的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规定性,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和论述的,又写进建国时的《共同纲领》了的,它的精神现在当然仍然适用,但是,毕竟时代和任务不同了。“三面向”最初是邓小平对教育提出来的,不仅适用于教育,也适用于包括教育在内的大概念的文化。同时用“三面向”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规定性,就赋予“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新的时代内容。

(十一)十五大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结束语:“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

邓小平说:翻两番,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社会,都是我们的新概念。很重要的新概念。邓小平讲小康目标、小康社会,比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多。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长过程中,一个有特定含义的中间目标,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中间目标,比较切近的、本世纪末要达到的目标。提出来时,还是十几二十年后的目标,逐渐成为越来越近的目标。现在已经成为眼前的目标。

它不仅是人民生活的目标和概念,而且是整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概念;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概念,而且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概念。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两个侧面的估计:一个侧面,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已经不是50年代中,已经不是70年代末,已经是走近、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了;另一个侧面,尽管有了这样的成就,从总体上说,还没有脱离、远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小康社会问题上有两种思想倾向:“看不到我国就要进入小康社会,有可能又有必要集中力量办一些有力地推进现代化的大事,是不对的;忘掉我们的基本国情,以为不应实行或者可以很快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策,更是不对的。”这样的意见,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邓小平对小康目标的实现是寄予厚望的。他谈到过:

进入小康社会时,对地区差距的问题要提到比过去为高的战略地位,这也是一个大局。

进入小康社会时,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多少,就能大大加强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如此等等。

总之进入小康社会时,有可能也有必要集中力量办一些有力地推进现代化的大事,包括适应世界形势进行产业调整这样的大事。

这也是能不能够和善于不善于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的问题。

(十二)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这是邓小平的观点,是他一贯的、讲过多次的、一个带有基本估量性质的观点。十三大报告中,讲了这样的观点,是根据邓小平在十三大之前几次谈话所谈的思想写出来的。十四大报告中,讲了这个观点,是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提炼出来的语言和论述写出来的。十五大报告重申了这个观点。

这是一个全面的观点。讲“左”和右两个侧面,讲两条战线的斗争,而不是只讲一个侧面、一条战线、一种对立。当然要讲两条战线,当然是有“左”反“左”、有右反右。难道能够有了“左”,而不反“左”,有了右,而不反右吗?或者,难道能够没有“左”,而去反“左”,没有右,而去反右吗?邓小平说过,他赞成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从来没有说过只要反“左”,或者只要反右。

这是一个有地域限定的观点。“中国”,这是地域的限定,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不为别国定规范。

这是一个有深刻历史内涵和战略内涵的观点。两个方面,又有“主要”。这个“主要”的历史内涵,包括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1957年起的二十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这个“主要”的战略内涵:“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主要来自‘左’。”(均为十四大报告语)

这是战略估计,不是一时一事的估计,又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不问实际情况,不问对象范围,一律主要反“左”。各个时候、各种事情上,主要倾向是什么,必须根据实际具体判断。作出这样的战略估计,丝毫也不妨碍在确实出现和确实必要的时候和事情上,有右反右,有“左”反“左”。从来没有妨碍。以后也不会妨碍。但是,有没有这样的战略估计,是不同的,作这样的战略估计,是为了我们的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志,在战略上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在马克思主义方向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十五大重申这个战略估计,表明它不是无的放矢的估计,不是过时失效的估计。

当然,还要说明,对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中的不同意见以至偏差,不要随意当成政治倾向上的“左”和右,不要把什么都提到“左”和右上去。

不用“左”的方式去搞大批判、大辩论。无论对“左”还是对右。

不争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这话说得多好啊。

在不争论的前提下(而实际生活又不断地会使争论难免发生),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让事实说话,也就是少做(乃至不做)从理论到理论、以空对空的抽象讨论,多做调查,收集实际材料,总结实践经验,加以分析研究;第二,不要满足于“大方向正确”,似乎只要大方向正确,随便怎么说都可以,都不宜、不能对之表示异议,如果这样,理论不能进步。

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说:“党内一定要努力创造一种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这个意见很重要,写进十五大报告了。另一个意见也很重要:“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这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同时要强调,每个党员、党的干部,都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对于中央已经作出决定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绝对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等公开宣传中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反的言论。”这些话没有写进十五大报告,但它是党历来的规矩,是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规定,也是十五大的精神。

标签:;  ;  ;  ;  ;  ;  ;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纲领(二)(纲要,12)_小康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