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灌溉是人类改造以及适应自然的集中体现,更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但是水资源严重匮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对实现农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水利灌溉一定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以及水利条件,优化配置水利资源,挖掘其内在潜能,当地政府还要根据自然条件以及使用规律,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明确水利灌溉的发展措施以及重点内容,进而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关键词:水利灌溉;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天气状况、降水多少、温度湿度等。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说,保障因素就是农田水利工程,因此管理其灌溉工作,使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对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
1.1水利灌溉管理概述
农田水利灌溉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适应自然而产生的一项重要生产活动。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运转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前提,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相对低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需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农业灌溉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节约农田灌溉用水是一项重要任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水利灌溉需要结合地方地理自然条件,对农田灌溉区域的水利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地方政府需要深入了解市场规律与自然条件,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确定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内容,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
1.2水利灌溉管理的积极意义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能够指导农业水利工作的开展及实施,合理节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水资源占有量而言,水利灌溉在农业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保证灌溉管理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水利灌溉管理能促进水利灌溉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农业水利灌溉计划的实施,促进国家经济和农业快速发展。强有力的管理制度能够避免一些不公正的用水矛盾产生,使用水规范化、合理化。
2当前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主要问题
2.1 管理思想落后
当前,我国在对水利灌溉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基本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下的模式,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和束缚,在工程建管、抗旱抗汛以及防洪防水等方面,依然运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难以应对新时期下的农业需要。
2.2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水利灌溉管理没有自主经营权,主要通过管理以及建设方获取经济效益,而管理部门为了促使农户多用水,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导致出现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的情况。同时,水价定位不合理,虽然可以起到一定节约用水的作用,但是农业却没有得到实际优惠,导致农户节水意识依然淡薄,缺乏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2.3 管理经费不足
随着我国水利灌溉工程的增加以及农业的快速发展,管理费用也持续增加,但是资金投入却明显不足,导致很多水利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养维修,进而逐渐失去既有功能。而由于资金不足,很多管理人员工资水平偏低,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带来一定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优化水利灌溉管理质量的相关对策
3.1 适当转变管理模式
要转变管理模式,首要的任务就是敢于打破过去陈旧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实际条件和市场规律为依据,构建新型的、科学有效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方法,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应加强对农民群众及基层管理人员的科学生产教育,培养合理利用水资源灌溉的意识。此外,还可以在农民群众间大力宣传科学灌溉对农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性,并定期开展一些生产教育活动,组织科技下乡活动。有关部门也应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工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时,水管部门可以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加强对用水的重视。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生产方式制定科学的用水方案,从而实现水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2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我国农民人口基数大,但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生产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意识不强。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完备的科学管理制度,并对农民进行适当的节约用水引导。另外,要对农业水利灌溉有清晰的规划,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自然发展条件,需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地理上的限制性因素和优势条件,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明确用水的环节与用量,有针对性的编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农业水利灌溉实施方案,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管理制度方面,国外和国内都有一些比较好的制度可以借鉴,水管部门可以考虑农户的经济实力,调整水费价位至合理范围,也可以引进国外的一些阶梯式的水价制度,让农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经济的用水方式,有利于增强农户节约用水的意识。水利灌溉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能够有效引导农户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同时还能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利用率,不断深入改革水利灌溉管理制度,还能保障水利灌溉的长久健康发展。
3.3增大管理经费的投入
农田灌溉设施的维修与保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民无法承担如此巨额的维修支出,所以设施的维修费用基本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但由于政府财政压力也十分巨大,不能保证面面俱到,因此应加大地方管理部门与政府间的协调与联系,适当加大水利灌溉管理的资金投入,也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的措施降低经济压力。管理部门应意识到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争取政府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适当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有了资金的支持,就能更好地进行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调整水费收取制度,引导民众积极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只要农业水利灌溉制度科学合理,管理得当,在后期的收获过程中就能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从而拥有更多的管理经费。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水源经济收益纳入常规的财政预算,保证工作人员和基本器械维修与保养的经费开支,促进和稳定水利灌溉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关乎到社会稳定以及人民幸福,而农业发展不仅仅是当代的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水利灌溉方面我国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一定要正视问题、分析问题,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我国水利灌溉的管理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稳定以及健康的发展,为人们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求文,何同喜,周芬.小型水利农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6-117.
[2]刘大安.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9:297-298.
[3]黄荣华,阮清波,黄祥东.浅谈良庆区农田水利灌溉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西水利水电,2009,2:79-82.
论文作者:李新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水利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水资源论文; 农业论文; 用水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经济效益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