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妇女运用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论文_彭秋梅

产后妇女运用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论文_彭秋梅

彭秋梅

湖南省桑植县妇幼保健院 427100

摘要:目的 观察将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后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哑铃加上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阴道哑铃。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之前0级5例、Ⅰ级20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5例,治疗之后0级0例、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23例、Ⅳ级7例、Ⅴ级20例。对照组治疗之前0级6例、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8例、Ⅳ级8例,在完成治疗之后Ⅱ级32例、Ⅲ级8例、Ⅳ级10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产后妇女采用盆底康复治疗能够起到恢复和改善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的作用,有效预防产后妇女出现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的症状,大大提高了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妇女;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包含了盆腔支持结构的退化或者缺陷、损伤以及功能障碍这一系列的疾病,临床症状中最主要的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以及生殖道损伤等。近几年,我国妇女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数量不断增加,产后妇女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1]。从目前的研究可以发现造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妊娠与分娩[2]。由于产后妇女生殖器官的正常位置是依靠盆底的多层肌肉、筋膜以及子宫韧带维系,盆底功能障碍将严重影响产后妇女的正常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为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病症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后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在25-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1.3)岁,23例为阴道分娩,27例为剖宫产。对照组年龄26-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9±1.8)岁,21例为阴道分娩,29例为剖宫产。100例产妇在进行治疗之前全部进行尿常规与尿动力学检查,均无排尿异常的现象。两组患者均无盆腔手术史、盆腔器官脱垂家族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娩情况等一般性资料中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盆底功能的测定。对照组进行阴道哑铃治疗。治疗的最初阶段将质量最轻的哑铃放置阴道中,之后逐渐增加哑铃重量,标准为能够轻松完成指定动作即可增加哑铃重量1次/d,一次持续15至20min,治疗周期为3个月。

观察组在进行阴道哑铃治疗的同时,加上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方式,相关参数的设定:电流为0至45mA,频率为15至80Hz,波宽为200至500μs。阴道电极直径为2cm,长12至13cm,电流强度的设定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觉得到刺激作用但是又不会感受到明显疼痛作为标准,一周两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5至30min。让患者每日有意识的进行肛提肌的盆底肌肉自主性收缩锻炼,3次/d,一次15至20min。针对产后妇女的盆底肌力情况以及每次训练的效果逐渐提高训练时间和训练难度。针对压力性尿失禁产后妇女采用高频率的电刺激治疗,针对混合性尿失禁产后妇女采用高低频交替的电刺激治疗,每周两次,持续7-8周。完成治疗之后测定100例产后妇女的盆底会阴肌力情况。

1.3疗效评价标准

本文采用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对产后妇女的阴道肌力进行测定,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六个等级。0级代表阴道肌肉持续收缩时间为0,Ⅰ级为阴道肌肉持续收缩时间为1S,Ⅱ级为阴道持续收缩时间为2S,Ⅲ级为阴道持续收缩时间为3S,Ⅳ级为阴道持续收缩时间为4S,Ⅴ级为阴道持续收缩时间为5S或者大于5S。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进行了周期性的盆底康复治疗之后盆底肌强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观察组在治疗之前0级5例、Ⅰ级20、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5例,治疗之后0级0例、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23例、Ⅳ级7例、Ⅴ级20例。对照组治疗之前0级6例、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8例、Ⅳ级8例,在完成治疗之后Ⅱ级32例、Ⅲ级8例、Ⅳ级10例。具体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

观察组50 0 0 0 23 7 20

对照组50 0 032 8 10 0

3.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属于女性在完成分娩之后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3]。由于该类疾病将严重影响到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逐渐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一般情况下女性生殖器官的正常位置的维持需要借助盆底的肌肉、筋膜以及子宫韧带解部的支撑,一旦盆底出现创伤、张力降低等症状就会导致生殖器支持功能减弱,从而导致出现阴道前壁脱垂、后壁脱垂等病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引发的原因有妊娠、阴道分娩受损、先天缺陷以及盆底肌肉退化等[4]。其中妊娠与分娩作为大部分女性必经过程,怀孕过程中胎儿质量的增加导致盆底肌肉压力持续增加时期逐渐松弛,或者是分娩、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对盆底肌肉的损害都会对盆底组织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十分重要[5]。一般盆底康复治疗包括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盆底肌训练是对盆底肌群进行自主性的收缩与放松,逐渐加强盆底肌力量。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是利用阴道哑铃进行训练,价格低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反馈则是通过给予患者一个微信号并从患者得到反馈,让患者缺失感受到肌肉的运动,并在这种过程中改变与控制生理过程,从而逐渐唤醒盆底肌神经细胞,有效增强阴道和盆底肌群弹性。电刺激治疗则是利用仪器将放置在患者阴道内的探头给予电流刺激,从而刺激盆底肌肉与神经,逐渐加强盆底肌强度与力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了阴道哑铃、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方式,50例患者的阴道肌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0级0例、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23例、Ⅳ级7例、Ⅴ级20例。对照组仅采用阴道哑铃的方式,治疗之后0级0例、Ⅰ级0例、Ⅱ级32例、Ⅲ级8例、Ⅳ级10例。

综上所述,关于产后妇女患有盆底功能障碍,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进行阴道哑铃、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唤醒产妇盆底的神经与肌肉功能,在治疗产妇的盆底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方面有着较好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晓梅,王敏,刘宏宇.盆底康复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17(06):13.

[2]冼海燕,袁瑷芹,陈丽琼等.产后妇女500例盆底肌力情况统计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1,51(21):14.

[3]蔡江美,寿亚琴.不同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观察[J].健康研究,2014,17(05):3.

[4]陈倩雯,李玉梅,李柳翠等.产后PFD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17(06):2.

[5]易念华,刘海意,乔福元等.武汉市初产妇盆底肌力调查及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19(05):4.

论文作者:彭秋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产后妇女运用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论文_彭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