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中医医院,湖南 怀化 4193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汤剂对老年患者骨折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因骨折后肢体肿胀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折后肢体肿胀的老年患者实施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中药汤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高,推广价值显著。
【关键词】中药汤剂;老年患者;骨折;肢体肿胀
骨折是骨科临床治疗常见疾病类型,多由间接暴力、直接暴力以及骨质疏松引起,该病的发生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较大,且部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还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因此在针对骨折部位实施相应的治疗前,应对其肢体肿胀并发症进行处理[1]。以往临床针对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多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消肿处理,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此外部分患者在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后还可能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2-3],因此明确其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为探讨中药汤剂治疗老年患者骨折后肢体肿胀具体效果笔者开展了后续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近期收治的骨折后肢体肿胀的老年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60~78岁,平均(67.25±5.33)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61~76岁,平均(67.39±5.2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患者年龄≥60岁,对研究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①对此次研究所采用治疗药物存在禁忌症者;②合并有危重急症者;③病案资料缺失者;④研究依从性偏低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处理,针对疼痛程度较高难以忍受的患者需合理使用镇痛药物进行处理。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取20%甘露醇250ml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次,本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药方组成:乌药10g,木香、青皮、陈皮各15g,香附、郁金12g,泽泻5g,柴胡8g,泽兰11g,路路通10g。将上诉药物与水混煎,取300ml早晚分服,本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项目
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疗效参考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①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肿胀消失;②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趋势,肢体肿胀缓解程度较大;③无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未发生明显改善或出现加剧趋势,肢体肿胀未缓解。不良反应观察组项目包括:静脉炎、反射性肌痉挛以及疼痛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分析,(%)表示计数资料, 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分析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各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骨科骨折老年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老年患者因自身机体功能退化,其在骨折后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如肢体肿胀的发生可能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开展,最终危害其治疗结局及预后,因此及时明确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针对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多采用甘露醇治疗,长期研究发现该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需考虑从其他方面对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治疗[4]。
此次研究笔者为明确中药汤剂在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与价值,共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甘露醇治疗,中药汤剂的应用更加显著的缓解了患者肢体肿胀现状,同时中药汤剂的应用并未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为进一步探讨中药汤剂临床应用优势,笔者结合了其他研究结论进行综合分析:既往研究中就曾有学者指出,甘露醇需要长时间应用采用有效缓解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症状,但长期的静脉滴注治疗可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射性肌痉挛,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直接对药物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危害患者治疗结局及预后[5-6]。中药汤剂所选择药物均为中成药,药物临床应用后基本无毒副作用,因此临床应用安全性得以保证,这也是观察组患者经中药汤剂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本次研究所选用中药汤剂方中,乌药与木香均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青皮与陈皮具有活血行气的效果,香附、郁金可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泽泻、柴胡清热凉血。上述主要共用对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临床表现有显著的缓解效果,且中药汤剂起效时间较快,药物长期应用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相较于常规西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综合分析此次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中药汤剂临床应用过程中还需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实施辨证治疗,进而在稳定患者病情的同时持续性改善治疗结局及预后。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在骨折后肢体肿胀老年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在明显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红霞,张琴,付艳, 等.中药伤科油纱外敷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疼痛及肿胀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147-150.
[2]陈晓霞, 沈英飞. 绷带加压联合中药熏蒸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肿胀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 2018, v.33(9):5-8.
[3]王文颖, 王润琪. 采用护理干预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索[J]. 世界中医药, 2017,12(a02):303-303.
[4]陈琼, 李颖, 周强,等. 丹参川芎嗪注射剂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7,14(2):77-80.
[5]张郁秋, 杜鲲, 熊臣,等. 红外线照射结合等长收缩舒张锻炼对骨折后患肢肿胀和骨痂生长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5):380-382.
[6]陈佳佳, 汪立, 韩凌华,等. 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17, 13(6):322-324.
论文作者:周智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患者论文; 汤剂论文; 肢体论文; 中药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甘露醇论文; 发生率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