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洪县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223900
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入院两天内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分别在两周内每隔两天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在第3天、5天、7天、14天的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第14天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检测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炎症反应,还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健,值得推荐。
关键字:肠内营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疗效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为意识障碍等原因从而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无法正常饮食、肌蛋白分解、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长时间这样会引起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代谢障碍,并发多种炎症感染,这严重影响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目前,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机体代谢状况,还能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现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120例,男8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5.2±18.9)岁。其中观察组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2.8±15.9)岁;对照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1.9±19.3)岁。患者重症颅脑损伤都由交通事故造成,损伤类型主要有颅内多发血肿、颅内血肿合并脑干损伤、颅骨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GCS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发生颅脑外伤后一天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 3分到8分;入院时无休克,两天内无严重的应激性溃疡发生;颅脑 CT 显示为重症颅脑损伤;心、肺U肝U肾和脑等既往无重大疾病;
排除标准:患者入院一天内即确诊为脑死亡患或生存期小于20天的;近15天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鼻饲时间小于7天的患者[1]。
1.2营养支持方法
2组患者都在入院后插入鼻胃管,鼻饲时床头抬高30度,在无明显胃液残留后,肠内营养观察组给予每天500毫升的能全力进行每小时70毫升的持续鼻胃管滴注,在3天后加到每天1000毫升至1500毫升,每小时80毫升至100毫升输液控制,治疗期间,还应给予患者增加胃动力的药物。对照组患者在两天内给予肠外营养,营养剂选择按照10%葡萄糖配比20%脂肪乳剂供能,加入8%的复方氨基酸溶液和1:4配比的胰岛素,根据代谢平衡还要加入微量元素、维生素、水等能量。静脉营养组主要进行全静脉营养滴注治疗。
1.2.3疗效判定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法,分别于第 1天、3天、5天、7天和 14 天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分记录;清晨空腹取两组患者肘静脉血3 mL,离心后采用生化分析仪全程,C 反应蛋白(CRP)检测试剂盒,采用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测定法对患者血清中的 CRP 水平进行测定并记录。
1.2.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x±s)表示,并采用x2检验以及t检验,若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2]。
2.结果
在入院时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两周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在第3天、5天、7天、14天的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第14天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检测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主要包括广泛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损伤,发展迅速且病情危重,常常伴有多发性损伤和多系统功能紊乱[3]。创伤早期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强度增大,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的大量消耗,如果没有及时快速地补充相应的营养,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机体的严重损害,甚至并发严重感染,危及生命。有相关研究表明,重症颅脑损伤后出现的感染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和多系统炎症反应,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4]。所以早期的及时营养支持对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具体选择怎样的营养方式目前尚无定论。
实际上,接受肠外营养易产生并发症,尤其易引发严重的代谢并发症。长时间接受肠外营养会影响肠胃功能,额外的静脉滴注量还会加重呼吸和循环的负荷,从而加重原有疾病。笔者认为如果患者尚存肠胃道功能,就应该充分利用肠胃道的功能。因为选择肠内营养,营养物质不仅可以直接刺激胃肠黏膜,预防胃肠黏膜萎缩,还能刺激黏膜腺体功能的恢复,利于肠道的生物、机械功能的维持,促进营养的吸收,从而减少应激性溃疡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和肠道细菌、毒素的移位[5]。通过对我院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在第3天、5天、7天、14天的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第14天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检测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及时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肠胃功能、促进患者康健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提前使昏迷患者清醒。
综上所述,接受早期及时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保证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而且还能减少产生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创伤组织的修复,达到降低病患残疾、挽救生命的可能,提高患者生存机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再丰,付小君,魏晓捷.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C-反应蛋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2,51(11):23-24.
[2]杨利孙,王亦鹏,邵征宇.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2(11):56-57.
[3]王政刚,张旭东,程建业.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7(04):79-80.
[4]黄英.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脑水肿的治疗效果观察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58(08):36-37.
[5]马才林,潘怀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13,12(04):25-26.
论文作者:余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营养论文; 重症论文; 蛋白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