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范金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西瓦尔图中心校 162881
摘 要: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中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二、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的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再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与人共同生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四、 练习质疑,促学生学会生存发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会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指日可待了。
五、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通过数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孩子越来越聪明。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热爱学习、热爱数学。目前我们教育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丧失了,出现了严重的厌学现象。学生们所厌弃的不是最基础的知识,厌弃的是人为地搞得复杂难懂的数学,厌弃的是教师提供给他们的一成不变的那套老模式。
1.要让数学适应学生。一个好的厨师要考虑如何适应顾客的口味,是厨师要去适应顾客,而不是让顾客去适应厨师;一个好的演员要研究如何适应观众的欣赏水平,而不是强迫观众适应他的演出。作为义务教育的小学数学,应该让数学去适应学生,当学生不能适应数学时,我们要改造数学,对数学实行再创造,使其适应学生的学习。要让数学恢复它质朴的、自然的、由繁到简的、生动有趣的本来面貌。
2.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如果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会很厌烦。学习也是一样,每天总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也会厌烦,导致厌学、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同样的知识,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效果事半功倍。总之,我们要研究儿童、理解儿童,才能适应儿童,使儿童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卜范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儿童论文; 知识论文; 兴趣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