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克兰危机看欧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克兰论文,危机论文,关系论文,看欧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1月22日开始的乌克兰选举危机既是乌国内亲西方势力与亲俄势力的较量,更是西 方与俄罗斯在不同的价值观及战略利益上的碰撞。欧盟对乌大选危机反应迅速、步调一 致,干预力度也较大,从而遭到俄强烈指责。这不仅加重了欧俄双方已累积多时的“互 不信任感”(注:“Europe's new divisions”,http://economist.com/agenda/displayStory.cfm?storv-id = 3422550),而且势必影响到双方关系的未来发展。
欧俄之间的芥蒂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去年10月俄罗斯石油巨头霍尔多夫斯基被捕后, 欧俄争执不断,双方的互信受到严重侵蚀。首先,欧俄在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上有冲突 。欧盟认为,俄罗斯未能正确处理车臣问题,且借反恐侵犯人权。欧盟委员会在今年2 月专门向理事会及欧洲议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欧俄关系的报告(注:Communication of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Eruopean Parliament on relations with Russia,COM(2004)106,9 February 2004.http://www.europa.eu.int),重点陈述了俄 罗斯“政治自由和民主的倒退情况”以及俄在车臣侵犯人权的问题。随后,今年3月的 俄罗斯总统选举被欧盟称为不够民主,而今年9月别斯兰人质危机后俄政府一系列加强 中央权力的政治改革措施,如取消地方领导人直接选举,改为由中央任命等更是被欧盟 指责为是民主的倒退,是在走向集权和专制。在欧盟看来,普京“是否能遵守民主价值 观值得怀疑”(注:John Rossant,“David Fairlamb and Jason Bush,Continental Divides”,Business Week,March22,2004,p.26.)。俄则认为,欧盟不理解俄罗斯国内 的具体情况,总想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俄,并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
其次,欧俄在对待它们“共同的邻居”问题上各有打算,利益无法协调。欧盟东扩后 ,乌克兰、白俄罗斯及摩尔多瓦这些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国家一下子成为了欧俄双方的 共同邻居。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将这些国家逐步一体化到以俄为核心的势力范围。普京 曾公开表示苏联解体是一个悲剧,(注:“Time to face up to the Russian bear”,Financial Times,November27/28,2004.)因而想尽可能地捡起前苏联的碎片,建立一个 势力范围(如果不可能重建帝国)。但在中东欧国家特别是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和欧盟 后,面对欧盟这一“准帝国”的不断膨胀,前俄罗斯帝国却无可挽回地迅速缩小,这使 得俄的脆弱感和危机感日益强化,对欧盟的东邻政策更为敏感。欧盟的东邻政策目的是 在环欧盟边界地区建立一个“朋友圈”,以促进“欧洲的繁荣与稳定”,乌克兰及白俄 罗斯等国是这一政策的重点对象。(注:See Heather Grabbe,“How the EU should help its neighbours”,GER Policy Brief,June 2004.http://www.cer.org.uk)尽管 这一政策并没有提到乌克兰等国的欧盟成员国资格问题,但俄仍对欧试图卷入前苏联国 家事务感到愤怒,俄副外长奇若夫今年3月就公开批评欧盟寻求加深与乌克兰和摩尔多 瓦关系的做法,与俄重新整合独联体国家的战略相违背。(注:Michael Emerson,“Russia and the EU-From an Awkward Partnership to a Greater Europe?”,GEPS/II SS European Security Forum,meeting on 22 March 2004.http://www.ceps.be)普京 最近在和欧盟领导人会谈时也对欧盟的这一政策提出了抗议。(注:Judy Dempsey,“Moscow's,'hands off!'doesn't dissuade EU”,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December 4,2004.)而欧盟则认为俄罗斯在前苏联国家的做法是太过张扬,是在干预这 些国家的民主进程,并要求俄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撤军。
欧俄在这一问题上的猜疑一直在潜滋暗长。今年下半年的欧俄峰会原定于11月11日召 开,却推迟到11月25日,其官方理由是欧盟新一届委员会还没有上任,实际上则是欧俄 关系紧张状况的反映。此次峰会的目的是完成双方在2003年5月圣彼得堡峰会上确定的 建立四个共同空间的谈判,包括经济,自由、安全及司法,外部安全,教育、科研与文 化。但双方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存在分歧,特别是在所谓外部安全空间上,以致无法达 成任何协议。此时的欧俄关系,恰如一位俄罗斯外交政策专家的话就很能说明问题,他 说,“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正处于一个极坏的时期,当双方在十年前签署《伙伴关系与 合作协议》的框架文件时,欧盟的目的是促使俄罗斯逐步接受欧洲的价值观,但现在很 明显,俄罗斯正走向相反的方向”。(注:Daniel Dombey and Arkady Ostrovsky,“Ukraine poll divides EU and Russia”,Financial Times,November 26,2004.)
显然,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乌克兰危机加重了欧俄彼此的猜疑,加剧了双方在价值观和 安全利益上的对立。一方面,欧对俄加强干预前苏联国家的内部事务警惕性提高;另一 方面,俄罗斯对欧盟谋求在前苏联国家扩大影响的担心有所增加,欧盟越来越被俄看作 是一个敌对的力量,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人大多认为乌克兰无论从哪一方面 来说都属于俄罗斯,是文化和历史上的“俄罗斯之母”,(注:Erin E.Arvedlund,“Kremlin dusts off its cold war rhetoric”,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Decem ber 3,2004.)“俄对失去乌克兰的痛苦仍然如影随形,就像一个被截肢的病人一样,尽 管腿已不再,但依然感到那里隐隐作痛”(注:Arkady Ostrovsky,“Vote's outcome seen as defining moment for Moscow”,Financial Times,November 24,2004.)。
目前,乌克兰危机已暂告一段落,交锋的结果是西方国家占了上风,俄罗斯被迫退让 。而双方在暂时鸣金收兵后,必然会各自检讨在这场“战斗”中的得失。就俄罗斯而言 ,此次的“失手”可能刺激其在未来类似的问题上进行更为激烈的“战斗”。欧盟则可 能会重新调整其针对乌克兰等国的“近邻政策”。
此前欧盟不愿考虑乌克兰入盟,而只同意对其实施“近邻政策”,主要原因是欧盟在 吸纳十个新成员国后缺乏进一步东扩的动力,同时也不愿过分刺激俄罗斯。但乌克兰危 机发生后,欧盟可能改变想法,或者丰富“近邻政策”的内容,或者给予乌一个加入欧 盟的远景希望,以增加其对乌克兰等国的吸引力,促使乌接受“欧洲价值观”。欧盟委 员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瓦德纳已对此做了明确表示,“尽管乌克兰的入盟问题还没有排上 议事日程,但很清楚,欧盟并没有对乌关闭这扇大门”(注:“Situation in Ukraine ”,Speech from Benita Ferrero-Wald-ner 01/12/2004/speech04-506-en.htm)。而一 旦欧盟打开乌克兰的入盟大门,欧俄新一轮的“冷战”也将随之开始。
但从整个乌克兰危机期间欧盟批评的矛头都是指向乌克兰现政权、而基本上没有直接 指责普京来看,未来欧盟与俄罗斯还不至于走向对抗。原因有三:其一,欧盟对前苏联 地区的关注主要是出于对自身稳定和安全的担心,地缘政治上的考虑在其次,因而欧对 乌克兰大选的干预与美国在前苏联国家扶植亲西方势力、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的战略并 不完全一致。削弱俄罗斯并不是欧盟的目的,其目的是促进近邻包括俄罗斯和乌兰克等 国向欧洲价值观靠拢,使之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和稳定以保证欧盟周边的安全。在自知无 法用强硬政策影响俄罗斯的情况下,欧盟对普京仍会采取接触和说服的策略。其二,尽 管此次欧盟处理乌克兰危机基本上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但欧盟内部在对俄政策上仍 存在明显分歧。一些大的成员国如法、德、意等国领导人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争相与 普京建立特殊私人关系,在去年11月的欧俄峰会上,意大利总理还曾因为在记者会上替 普京的车臣政策及霍尔多夫斯基事件辩护而在欧盟内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英国尽管因 收留一名车臣反对派领导人和一名流亡的俄罗斯寡头而使英俄关系处于冷冻状态,但布 莱尔政府在对俄政策上也很谨慎。主张在所谓的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对俄强硬的主要是北 欧国家和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因为后者特别希望看到其前主人受到挑战和遏制。(注 :“Europe's new divisions”.http://economist.com/agenda/displayStory.cfm?story-id = 3422550)因此,欧盟内部的明显分歧决定了欧盟不可能有一致的对俄强硬 政策。其三,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尽管欧俄之间的实质性分歧已非常深刻,但双方都不 想加剧目前的紧张形势,以免影响其后续发展。欧俄虽继续彼此猜疑,但也极深刻地认 识到作为邻居,他们除了寻求合作外实际上也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俄是世界上最大 的天然气生产国,欧盟国家(不包括新成员国)40%的天然气来自前苏联,而一些新成员 国则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能源。(注:Kevin Morrison and Javier Blas and Paivi Munter,“Europe's energy security'Put at risk by dependence on Russian piped gas'”,Financial Times,December3,2004.)而且,欧盟在反恐、反武器扩散、反偷渡 及解决伊朗核问题等方面也都需要俄罗斯的配合。反过来看,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一半是 同欧盟进行的,欧盟及其成员国在俄吸引的直接外资中所占比例最高,且欧洲政治地位 的不断增强也是俄可倚重的外交伙伴。
综上所述,尽管近期欧俄对彼此的期望都落空,双方关系可能更趋冷淡甚至恶化,但 不可能完全破裂。从中长期来看,欧俄仍会相互适当妥协,继续维持一种若即若离的“ 尴尬”的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