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十九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德育
利用一切有效文化资源,借助文化独特育人功能,通过学生对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吸收和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体验,唤醒学生主体道德成长的主观能动性;用文化浸润德育,让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获得心灵的滋养;以文化引领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达成“文化润德”、“文化化人”育人目的。番禺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冯润胜指出,要想对文化产生共鸣,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沁润,增强其文化感知,培养其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精髓教育引领学生的心灵发展。文化的重要德育作用可见一斑。
一、实施途径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结合十九大精神,根据《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文化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和学校校实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人文德育、生活德育、风雅德育、幸福德育”四大途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人文德育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文化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观。中国要在新时代成为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文化软实力。培养家国情怀、实现民族复兴,首推人文德育。
人文德育侧重于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庭关系的认知和心理感受。小学人文德育主要指向认识生命和自我、关心他人和集体、爱家爱校爱祖国,倾向于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建造一条生命教育长廊
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计划在二年级至科学实验室建设一条主题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并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增设一幅“我是谁?”涂鸦墙,让学生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实践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行动。
2.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的人文校园
计划在三四年级教学楼(正品楼4栋)前面空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十九大精神相结合的主题园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3.开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学课
“国学”是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如果开设国学班,其教学内容应以四书五经为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定要精心筛选,切忌全盘继承。国学课归入社团活动课程。
4.筹办以传承岭南(广东)民俗艺术文化为主线的民乐社
广东音乐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内容很广,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及我们的广东音乐则专指丝竹音乐(小曲)。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以其轻、柔、华、细、浓的风格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特色备受广泛的喜爱和欢迎,遍及中国大江南北,流行世界各地。广东音乐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深深植根于岭南民间。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如今亟需加强保护和扶持。作为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广东音乐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深深植根于岭南民间。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如今也面临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保护和扶持工作急需加强。我校拟筹办以传承广东音乐为目的的民乐社,计划与沙湾育才小学、南村罗边小学、钟村韦大小学等学校联合,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促进学校民乐社发展。
5.编写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基调的校本教(学)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时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传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弘扬、传承民族精神,让民族精神屹立长存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既是曾经社会主义建设征途上民族精神的总结,更是对新时代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深刻阐述了精神力量对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为共筑中国梦植起了精神之魂、力量之源。民族精神的精髓是爱国主义信念,所以校本学材的主基调就是爱国。学材内容构想:什么是民族精神、图话民族英雄、新时代民族脊梁、传承民族精神。
(二)生活德育
生活德育指自我管理、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小学阶段重点在于培养责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我校拟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教育。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以开展活动课程为主,高年级开展主题教学、课堂研讨等。
(三)风雅德育
风雅一词源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后世常用“风雅”一词作为高贵典雅的指代。同时风雅一词又为多义词,谓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
学校拟构建“正心?风雅”课程,培养举止文雅、谈吐优雅、仪态儒雅、品位高雅正心学子。
以学年设计课时数,每学期8节,共16节。风雅课程结合入学仪式、入队仪式、升旗仪式、毕业仪式等进行,拟将《正心?风雅》教材设计成原有的《正心礼仪》的姊妹教材。
(四)幸福德育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幸福德育主要体现在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合作探究与学会分享、乐观豁达同健康向上。德育本身就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因为德育过程既是教师教会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学会“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幸福德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就是: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幸福德育一定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美育相结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幸福德育措施设想:
1.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余淑芬开设“幸福大讲堂”为试点,让师生领悟幸福。
2.以五年级“自由与幸福”特色班会为典型案例,让师生分享幸福。
3.以“小小福娃”系列专题德育活动为载体,让师生点亮幸福。
4.以打造校园幸福环境为基本点,让师生创造幸福。
5.以“养成教育?快乐成长”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联盟为主线,让师生珍爱幸福。
6.以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庞子妍工作室“幸福网络空间”为突破点,让师生追求幸福。
附:“小小福娃”幸福教育专题活动月历表:
幸福德育是“内省式”教育。最有效的教育是唤醒受教育者内心的自主意识与成长动力。幸福德育必须遵循小学生心智特点与认知规律,从生活、学习经验入手,将外在要求与内在需求结合起来,让孩子由“知”而“行”,做到“知行合一”。幸福德育也是“体验式”教育。为学生创设道德体验的情境,搭建心理、素质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由感悟而行动,学会自律,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文明,学会做人。
二、主要措施
“正心”文化德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通过“系统的文化课程、良好的文化氛围、校本的科研驱动以及强大的组织保障”四个方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系统的文化课程:正心德育课程
“正心”教育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它的教育主阵地就在课堂。
1.国家课程建设
学校坚决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以国家课程统领全局。并在“正心教育”的理念体系及八大核心素养的支撑下,从“国家课程校本化”以及“校本课程常规化”的视角出发,开发出基础型、特色型、拓展型三种课程。
(1)基础课程为主体。“基础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加入“正心”文化元素,包含学科类和研究类两类课程,主要通过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整合的方式实施。
①学科类课程
“正品武德经典”“正用武术教具”“正读武术词汇”“正赏武术名画”“正听武术名曲”“正学武术名人”六门课程是在国家教材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品德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拓展,使学生在平日不断积累中增强艺术和人文素养。
其中“正读武德经典”是在学校常规性的阅读课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为不同年级适当补充关于武术、武德的童话、成语、名言、诗歌、文学作品,一方面扩充学生武术、武德方面的见识,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学底蕴,提高阅读能力。
②研究类课程
A.课程目标:三年内参观广州地区至少6个博物馆,了解所参观博物馆的相关知识,拓宽视野,产生探究兴趣;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采用合适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能参与群体活动,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感受活动和伙伴带来的快乐;能有博采众家的意识和公共意识,养成静听、静观、静思的观博习惯。
B.具体课程:
(A)正心探秘之旅
研究类课程中的“正心探秘之旅”把科学、语文、科学和音乐学科与海洋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并结合每个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不同的主题性研究。“正心探秘之旅”开展将选用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教材《全国校园武术段位制》以及我校正心系列校本教材《武术》。
(B)研学博物馆
“研学博物馆”是根据国家“研学旅行”政策,在中高年段中以年级活动的形式开展,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广州地区包括广州武术博物馆在内的各大场馆,在游览参观过程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
D.课程评价:“研学博物馆”课程评价同时关注课程开展的过程和结果,关注选修课和必修课,学校制定课程评价表,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老师根据必修课情况填写评语;家长根据游览过程和游记写评语。第二,学生根据自己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表现写自评报告。第三,最后由老师给出课程总体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其“正心争章卡”盖上正心武者印章。课程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每学年综合评价结果每班选出数名“研学之星”。
(2)特色课程为左翼。特色课程是课程内容突出“正心”文化特质,包括主题类和实践类。课程紧密结合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中国建军节,以及学校常规的开展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节庆,把正心文化融入其中,贯穿全年,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正心”节日文化。
①主题类课程
主题类课程包括“正心文化节”和“正心艺术节”两大活动。
正心文化节包含“正心灵同成长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正品读书节”“正身体育节”和“正奇科技节”四大部分,分时间贯穿于整个学年中举行。每年6月份举行“正心艺术节”,艺术节中的每一项展演活动都以武德命名,旨在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武德,同时增强体质,感受健康带来的身心愉悦。
②实践类课程
实践类课程主要通过社区服务的形式开展。
(3)拓展课程为右翼。拓展课程主要包括兴趣类和提高类课程,采用社团与兴趣并进的形式,主要目的是形成技能、发展个性,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①兴趣类课程
在“武术”特色项目的基础上,我校兴趣类课程还集中在科技、艺术上,其中科技类的航模拼装和艺术类的口风琴正逐渐发展成为全校性特色项目,将逐步推进全校性参与,分年段制定学习内容与目标,希望通过六年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欣赏水平,普遍提升学生科学、艺术修养。
②提高类课程
提高类课程以社团活动课程为主。我校的社团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计划分为艺术、科技、人文、体育四大类,每个分类均包含一定数量的研究“武术、武德”文化的社团,如人文类社团中的“武术文化研究社”,学生通过阅读武术文化书籍、欣赏武德电影等多种途径领略并研究武术、武德文化。社团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技能、发展个性。
(4)评价与建档。评价要求:一是要体现综合性评价,突出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发展水平、获取信息、整合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要多方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和老师评价相结合,发挥多方面的评价作用。
2.“正心”德育文化建设
(1)正心节会(详见“正心德育课程体系”的正心“文化节”“艺术节”)
(2)正心班级文化建设
“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间间教室的品质决定的。”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构建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叙事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命名、象征标志、英雄与榜样,或者说,一套属于自己的形象符号系统。和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形象、学校历史一样,教室文化是完美教室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的集中整合与体现。
①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自主参与的班级活动
由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策划、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及自主性,并培养团队精神。例如可以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围绕年级文化的主题(低年级“尚礼”、中年级“善艺”、高年级“厚德”)进行班级命名活动。一间教室的名字,应该是教室文化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是班级成员的自我镜像。
②营造贴近学生、展现个性、多彩温馨的教室环境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呈现在人面前的第一形象是教室命名,而最终呈现的则是教室文化的整体构建。每个班级有学生共同拟定的班级口号,有精彩多样的“正心学子乐园”,有丰富内容的“读书角”。
③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工作,从小培养民主管理意识
增设班级管理的小岗位、“干部轮换制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意识。
④正心特色班级评选
正心特色班级评选标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日常各班级建设成效,二是正心文化节中的“特色班展示”效果。每学年由学校评选出正心特色班,在艺术节上进行颁奖。
(3)正心“双礼”
(4)家校合作
(二)良好的文化氛围:正风环境
1.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是正心文化德育建设的着力点
我校环境优美,东倚南村新区,西傍雅居乐小区,南靠镇政府、镇文化中心、清华坊住宅区和华南碧桂园小区,北接草堂、板桥生态自然村,与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交相辉映,育人环境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美化绿化到位,校园绿化覆盖率达 42.87 %以上,做到“一年常绿,四时有花”,格调高雅,富有教育意义。
(1)规划方正:踏雪无痕,校园净化处处光鲜。干净、整洁的校园是学校文明的第一标志。近两年来,我校通过整体规划,加大投入,积极实施,努力提高外部环境。修建塑胶操场、篮球场、武术馆,修建校师停车场,扩建校门口,增设和改进校园双控系统。同时加大每周检查力度,做到校园各个区域无白色垃圾无石块杂物。使学校整洁文明,像一个真正的大花园。
(2)绿化净美:水银泻地,校园绿化片片春意。历年来,学校一直采用灵活方式进行校园绿化的设计、规划工作,努力提高绿化的文化品位,努力创建绿色学校,我校于2000年被评为番禺区绿色学校,2013年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学校绿化面积16974.4平方米,覆盖率高达 42.87 %。在校园绿化过程中,力求做到富有层次感、艺术性和观赏性,并配有专业绿化养护人员进行养护、修剪。每年植树节,学校总会组织学生们开展校内植树活动,如今的南村镇中心小学外在景观就是一座美丽的花园。每一株草,每一棵树,每一块绿地,每一个景观都倾注了南村镇中心小学师生的拳拳爱心。
(3)格调高雅:白鹤晾翅,校园美化点点呈景。学校在净化的同时做到美化。建立诗画墙壁走廊,与岭南文化的宣传栏遥相呼应,各楼层的文化精心设计,色彩艳丽,内涵深远。无论白天与夜晚置身校园,不但使人神情愉悦,还会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的熏陶。学校的各种牌匾制作规范精致,在走廊过道分别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名人名言、科普挂图;教学楼各班内分别悬挂名人头像及名言;充分发挥我校美术教师和美术生的特长,将他们的书画作品精心装裱后,悬挂在直廊过道处;在学校中心地带设置宣传窗,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的基础上,按统一要求布置,同时又提倡各班级在兼顾规范的同时,适当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各班级文化建设的品位,为全校同学营造了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
办公室美化工作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校各教师办公室做到布置优雅大方、整洁卫生、富有文化气息。
为了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正风环境强调一所学校营造的学校氛围给师生带来的正能量。以“正心”为核心打造学校的校园文化经典,从六大主题,展示正心:
(1)正心广场:在学校入门处建立一个正心主题文化广场,现有武术雕塑“朝阳”调整为“正心”,另立一书形雕塑,书页翻开状,左页为南村中心小学的校徽,右页为师生宣言,激励全校师生秉持“浩然之气”,读书为养正气,教学牢记正行。
(2)楼宇命名:正心楼1栋、2栋、3栋(教学楼)--意为学习时要端正身心,专心致志,勿有妄念;正通楼(行政楼):“正通”谐音“政通”,取政通人和之意。喻指南村中心小学上下政令畅通、氛围和谐,领导、师生心心相通,齐心协力谋求学校的发展;正品楼1栋、正品楼2栋(教师宿舍楼):教师以优秀的品行,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正行楼(实验楼):通过实验,在实践中检验、印证、深化、创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做到知行合一;正身馆(体育馆):锻炼身体,修养心性。
(3)文化板: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在文化板上展现出来,悬挂于正心广场的一隅。师生牢记于心,践之于行。
(4)正气墙:在学校建设一个主题文化墙,墙面雕刻文天祥形象,并把其写的《正气歌》全文展现出来。
(5)正行路:将学校的主干道命名为“正行路”,意为师生走在正行路,能够理其性,静其神,修其德,蕴其行。
(6)正心廊:搜寻古今中外在各个方面(特别是武术领域)德高望重、修为精深的人物,将其图像以及名人语录在正心廊展现出来。可以在学生和教师群体进行此方面的征集活动,每两个月在一个年级中做一次征集,并在此幅图像下标注投稿人的姓名及班级,加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2.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为正心德育建设保驾护航
健全综合治理制度,创建良好法制环境。学校非常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立由王奕敏校长为组长的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由总务处协同南村镇派出所专门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逢会必讲安全,多次开会专题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在校园内醒目的地方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有关安全知识的板报,对广大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反复排查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门卫制度,聘请全职保安,24 小时值班,严格实行出入登记制度,建立保安昼夜值勤巡逻制度和教职工行政值班制度。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切实保证学校师生的安全,为正心德育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三)校本的科研驱动:课题引领
在《番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德育专项)课题研究指南》的指引下,我校将申报区级文化德育专项课题,并定下目标,近3年能有超过10项课题被立项为市、区级课题。要达成目标,我们的计划是把正心德育“小课题”研究作为促进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首要抓手。校本“小课题”贴近教育教学实际,选题从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即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如“家校矛盾的成因与对策”、“主题班会微视频开发与应用”、“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德育小事件”等等,能很自然地成为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而反思自己日常教育工作,解决工作困惑,分享工作智慧。
通过基于十九大背景下核心价值观的正心德育行动研究,进一步加强理想教育、情感教育、尊重教育、合作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责任教育等主题教育的融和共生。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公民意识、诚信意识、民主意识、公平意识等观念,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对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行动研究,让受教育者逐步走向思想的高点,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正义感和荣誉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06.
[2]丘毅清主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读本?金小羊和他的小伙伴们(小学彩绘本)[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决定[N].北京:人民日报,2013-11-16.
[4]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05-05.
[5]蒋亚辉.广州市中学生思想品德及中学德育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小学德育研究,2012(4-5).
[6] 檀传宝著.德育原理[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8.
[7]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9](美)霍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7种智能改变命运[M].新华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王奕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正心论文; 德育论文; 文化论文; 课程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幸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