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谢伏瞻[1](2021)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文中研究表明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蕴含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生动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要求。

朱洲[2](2021)在《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伟大实践中,党的干部队伍工作从研究探索到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过程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光辉,又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为党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取得重大成就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科学提出了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强化了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并修改完善党章,先后两次修订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在自我革命的优秀传统鞭策下,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干部队伍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以及由此淬炼的指导思想,已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遵循。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及其建设等进行概念界定。重点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理性甄别的基础上,分析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同时分析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体现和价值所在。第三,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能力、作风以及纪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做法与基本经验。第四,总结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在特点方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包括: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形式上是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与时俱进丰富完善等。提出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贡献,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建立的党员干部队伍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第五,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经验、内容以及方法等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辛涛[3](2021)在《《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七篇序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推广《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以及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于1872至1893年期间为再次出版《宣言》的国家撰写的序言。七篇序言的理论内容不仅有对《宣言》文本思想的阐释,而且还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时期凝练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了《宣言》的理论价值,规范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化水准。七篇序言不仅发挥着《宣言》“说明书”的作用,而且其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拓宽了对《宣言》文本的研究深度,打开了结合序言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思路。七篇序言是开启《宣言》思想大门的关键一步,本论文首先通过对七篇序言的撰写背景与撰写缘由入手展开深入研究。其次,通过对七篇序言理论内容,理论逻辑,理论品质三个方面对七篇序言的理论内涵进行学理分析和深入研究,最后,研究七篇序言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更加系统和深入把握《宣言》文本的核心要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探索新的价值,通过对七篇序言的理论内涵研究挖掘其中的当代价值,当代价值由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组成,其中,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七篇序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对党的建设所提供和给予的重要启示。本论文由四部分构成,绪论:介绍选题缘由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明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本选题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阐述七篇序言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七篇序言创作原因,并且对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与概述。第二章:从理论内容、理论逻辑、理论品质三个方面对七篇序言的理论内涵展开学理分析和深入研究。第三章:从七篇序言的理论价值、七篇序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启示以及对党的建设的重要启示三个方面阐明了七篇序言的当代价值。

董振华[4](2020)在《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及其当代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的正式提出、发展和传播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要贡献离不开他对待马克主义的科学态度。这种科学态度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更好地坚持、学习、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苏里[5](2020)在《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历程与历史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产阶级分配理论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首次对分配形成了理性认识与深入考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中国共产党人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中国化实践。从推翻旧分配制度后新民主主义分配制度的确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后统一分配的按劳分配基本制度的形成,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全面改革,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分配制度的更加成熟与定型,走出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国化独特的实践轨迹。总结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是坚持注重将理论的先进性转化为制度优势,是坚持人民主体恪守人民立场,是坚持维护公平正义,是坚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刘成喆[6](2020)在《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研究》文中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认同与历史性尊崇,并指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对新时代创新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纵观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党的传统文化观的变迁深刻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运。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变迁,总结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及启示,是极具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新时代创新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的历史进程分置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中进行考察和分析,对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百年来的变迁历程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研究,从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认识等维度分析和阐释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变迁的表现及其深层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进行了客观的评述,阐明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意义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的经验启示,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除引言外,主体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对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传统文化观进行研究。这一历史阶段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为起始点,以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为阶段节点。选取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作为阶段节点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抗战开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从而极大的影响了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后经历了惨痛的大革命失败和艰难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在这两个时期虽然略有差异,但并未出现大幅度变化,因此将1921-1937年作为第一个考察阶段是比较科学的。第二章,对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传统文化观进行研究。这一历史阶段起始于1937年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直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深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抗日战争的新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命题,是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的重要历史节点。第三章,对建国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进行研究。这一历史阶段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起点,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为节点。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变迁过程,也正是这一曲折过程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变化必然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研究的重要性。第四章,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进行深入研究。这一历史阶段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以2012年党的十八大作为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重新步入科学、理性的轨道,并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为新时代创新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五章,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进行深入研究。这一历史阶段以2012年党的十八大为起点,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新时代创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观予以深入解析,阐明其科学性、先进性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六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研究,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的历史经验及启示。本章所总结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秉持“去粗取精”方针、坚持文化自信和与时俱进等经验启示,能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理性、客观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李保全[7](2018)在《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持续存在并存有争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作为中国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大视域出发,以中国具体的国情变化为现实根据,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国近现代史表明:毛泽东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过程,其内在本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毛泽东对此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毛泽东探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其寻找救亡图存真理与救国救民道路而做出的历史选择。近代以来,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处于备受支配的悲惨境地。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武器,以俄国革命道路为参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无支配自由伟大理想,有效化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构成其自身选择、信仰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缘由。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一个同时涉及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的真命题。判断此命题的真伪,必须要超越“马克思主义观”的混乱逻辑陷阱,运用实践本位、问题导向和开放属性等原则对命题作出科学研判。完整准确把握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概念,必须要从多维化的视角进行科学分析。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具体内涵涉及文本理论、历史经验和社会实践等层面。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之间在理论层面、逻辑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内在关联,决定了前者的内在本质是后者。从诠释学上来讲,视域融合构成毛泽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机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正是毛泽东批判和修正视域融合缺陷的积极效应。毛泽东站在世界历史视域,从现实的人出发,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打破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文本中心和理论中心的视域融合范式,开创了实践中心的视域融合新范式。在此基础之上,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成功推动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三者之间的有机视域融合,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认知坐标作用的中国具体化,为改造中国提供了科学的实践方案。错误态度与正确态度并存发展的局面,决定了批判和纠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重要组成。毛泽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遵循,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修正主义等典型的对待马克思主义错误态度出发,在深刻分析它们产生原因、主要内涵、严重危害及其根源的基础之上,创造性提出马克思主义者与对待马克思主义错误态度(即人与物)区别对待的新态度原则,丰富错误批判与策略提供双措并举的科学态度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毛泽东从哲学层面创立并倡导的实事求是,是其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鲜明主线。实事求是彰显的是中国话语表达的马克思主义真谛,揭示的是中国共产党科学世界观的精神实质,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历史原则与实践原则的有机统一。毛泽东正确运用实事求是科学态度认知中国具体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成实事求是态度的认识论尺度。毛泽东科学使用调查研究的根本工作方法,在积极创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有效拓展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毛泽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智慧和实践经验,不仅体现于其从世界历史的宏大视域来科学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发展,还体现于其从世界历史的伟大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宏阔视域,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继承发展毛泽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宝贵经验,紧跟全球化时代发展潮流,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新时代条件下,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肖枫[8](2018)在《该如何对待《共产党宣言》》文中指出没有任何着作像《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传播得这么广,影响这么大,对推动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这么深刻。在其发表170周年之际,我们学习、研究、实践这部着作,首先得把态度搞端正,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宣言》。"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宣言》,就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其真谛,不要当不成"龙种"却可悲地流为"跳蚤"。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法国和德国就有人传播马克思思想,并自称为马克思主义

吕惠东,秦宁波[9](2013)在《习仲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态度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习仲勋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推动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起点;内化与外化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阶段;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终极价值旨归。以习仲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为视角,将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冯德军[10](2012)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曾经强调:“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①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马克思主义观就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马克思主义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又是一个在实践中必须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了,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所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在党诞生之时,以至于在以后的实践中都是要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对这一课题的回答正确与否,直接关联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本论文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为研究对象,以改革开放以来为时间起点,较系统地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条件、基本内容、发展规律、重要意义以及现实回应等重要问题。论文序言部分作为第一章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缘起,阐述了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充分掌握并正确分析以往大量研究成果为素材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现状,归纳出以往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同时,阐明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新意和不足之处,介绍了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观的相关基本问题。本章以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认识和基本观点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观的两个层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探讨,从狭义和广义、一般原理和个别论断等层面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提出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做到坚持与发展的统一;在理论上廓清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观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着力分析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几种错误做法,包括虚假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否定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提出这些错误做法侵蚀着中国共产党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论文第三章着重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条件。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一是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将其定位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理论源泉;二是归纳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者的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提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直接理论来源,同时阐明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观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三是通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分析,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是现实的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呼唤着中国共产党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共产党通过理论自觉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自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向前发展;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程度也客观地检验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科学性的实现程度。论文第四章在方法论上以历史分析法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历史演进,通过分别研究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总结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脉相承的,并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正确应对挑战,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论文第五章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要求和内在规律,以及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对于在苏东剧变后推动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论文第六章从时代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推动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实现过程中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要以苏东剧变为戒,必须时刻把加强把马克思主义观的建设作为理论建设的重要环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应对挑战,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政策措施,对于未来进一步夯实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结束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的理论前提。结合苏联党和国家的历史说明马克思主义观是一个需要持续优化的过程,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要继续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在继承前人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同时要超越历史,这就是历史和现实带给人们的深刻启示。

二、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1)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蕴含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
    1.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答“为了谁”的问题。
        第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回答“依靠谁”的问题。
        第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2.生动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坚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强调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第二,坚持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观点,强调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
        第三,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观点,强调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第四,坚持认识和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强调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第五,坚持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的观点,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革命精神。
    3.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第一,战略思维,就是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第二,历史思维,就是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第三,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第四,底线思维,通俗地说就是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底线思维是富有前瞻性和忧患意识的思维方式。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1.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一,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三,成功开创并坚决扞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第一,树立正确党史观。
    第二,科学研究党的历史。
    第三,旗帜鲜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

(2)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核心观点、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1.4.1 核心观点
        1.4.2 创新点
        1.4.3 重点及难点
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借鉴
    2.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相关概念
        2.1.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
        2.1.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
        2.1.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2.2.1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2 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3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3 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
        2.3.1 中国传统吏治思想的传承
        2.3.2 中华传统吏治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2.4 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1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2 非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1.1 突出党员干部的阶级立场
        3.1.2 强调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
        3.1.3 重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3.1.4 服从真理,改正错误
        3.1.5 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山头主义
    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2.1 注重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精神
        3.2.2 强调一切听从党安排
        3.2.3 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
        3.2.4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3.2.5 经验教训
    3.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3.1 强调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方针
        3.3.2 强调党员干部具备开拓进取精神
        3.3.3 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党性锻炼
        3.3.4 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3.3.5 强调党员干部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3.3.6 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4.1 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
        3.4.2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4.3 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3.4.4 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
        3.4.5 增强执政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4.6 组织选拔与群众拥护有机统一
        3.4.7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
4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4.1 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
        4.1.1 对党绝对忠诚
        4.1.2 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
        4.1.3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4.2 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4.2.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2.2 坚定理想信念
        4.2.3 干群平等
        4.2.4 不谋私利
    4.3 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
        4.3.1 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选人用人
        4.3.2 坚持民主集中制
        4.3.3 任人唯贤
        4.3.4 在实际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
        4.3.5 完善考核评价使用机制
        4.3.6 注重干部来源广泛性代表性
    4.4 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4.4.1 注重实绩
        4.4.2 突出胜任力
        4.4.3 注重实践锻炼
        4.4.4 强调斗争精神
        4.4.5 注重班子整体建设
    4.5 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4.5.1 密切联系群众
        4.5.2 理论联系实际
        4.5.3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5.4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5.5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4.5.6 惩治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
    4.6 干部队伍的纪律建设
        4.6.1 模范遵守纪律
        4.6.2 自觉接受监督
        4.6.3 实行问责制度
        4.6.4 开展反腐败斗争
        4.6.5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5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
    5.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
        5.1.1 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
        5.1.2 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
        5.1.3 与时俱进丰富完善
    5.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精髓
        5.2.1 干部是党的正确路线确定后的决定因素
        5.2.2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及杜绝个人依附
        5.2.3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暨任人唯贤
        5.2.4 坚持民主集中制决定干部问题
        5.2.5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5.2.6 干部权责一致
        5.2.7 干部成长体现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相统一
        5.2.8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5.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价值
        5.3.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5.3.2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3.3 建立了保证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干部队伍
6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和创新发展
    6.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境遇
        6.1.1 世情的深刻变革引发新的国际力量博弈
        6.1.2 国情的深刻变革要求统揽和推进“四个伟大”
        6.1.3 党情的深刻变革激励全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6.1.4 社情的深刻变革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6.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6.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2.2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6.2.3 全面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本领能力
        6.2.4 建立常态化考核评价机制
        6.2.5 健全科学选拔任用机制
        6.2.6 加强监督管理狠抓作风
        6.2.7 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
        6.2.8 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6.2.9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综述评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撰写缘由及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撰写背景
        一、欧洲革命运动为无产阶级革命扫清道路
        二、第一国际推动无产阶级革命顺利进行
        三、巴黎公社革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树立榜样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撰写缘由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需要
        二、欧洲工人运动的实际需要
        三、再版《共产党宣言》的理论需要
    第三节 七篇序言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与发展
        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
        二、1882年俄文版序言
        三、1883年德文版序言
        四、1888年英文版序言
        五、1890年德文版序言
        六、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
        七、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第二章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七篇序言的理论内容
        一、阐明《宣言》的核心思想
        二、明确《宣言》的性质和任务
        三、根据历史形势进行补充完善
        四、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发展
    第二节 七篇序言的理论逻辑
        一、以《宣言》再版与传播历程为起点
        二、以《宣言》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为主线
    第三节 七篇序言的理论品质
        一、坚定不移扞卫马克思主义
        二、科学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三、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七篇序言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七篇序言的理论价值
        一、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坚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精神
        三、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七篇序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关于新时代政治建设的启示
        二、关于新时代经济建设的启示
        三、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第三节 七篇序言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守“初心”和“使命”
        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及其当代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斗争的精神坚决扞卫马克思主义
    (一)对杜林的全面批判
    (二)批判保·巴尔特
    (三)批判拉萨尔主义
    (四)批判巴古宁主义
二、以真理的精神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反对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
    (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坚持本真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结合实践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5)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历程与历史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是人类分配思想的伟大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历程
三、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6)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 以专着形式所进行的相关研究
        2. 以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形式进行的相关研究
        3. 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为线索的专题研究
        4. 相关纵向历史研究
        5.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的相关研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 对中国革命实践的研究
        2. 对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研究
        3. 对中华文化及其当代意义的研究
    三、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四、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 主要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早期认识(1921-1937)
    一、 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的批判
        (一) 对传统文化持激烈批判的态度
        1. 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
        2. 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
        3. 瞿秋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二) 文化政策对传统文化中封建糟粕的摒弃
        (三) 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初步认识
    二、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原因分析
        (一)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
        (二)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三) 国内复杂斗争形势的影响
        (四) 传统文化自身的保守性不适合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传统文化观评价
        (一)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早期认识的进步性
        (二)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早期认识的局限性
        (三)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早期认识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与运用(1937-1949)
    一、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 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性继承的态度
        (二) 对传统文化政策上的转变
        (三) 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进一步认识
    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认识转变的原因分析
        (一) 土地革命经验的总结
        (二) 抗战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
        (三) 国共两党思想文化领域斗争的需要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评述
        (一)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先进性
        (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局限性
        (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波折(1949-1978)
    一、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 对传统文化态度上的徘徊
        1.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时期
        3. 文化大革命时期
        4. 拨乱反正时期
        (二) 传统文化政策效果的反复
        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政策收效显着
        2. 文革期间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政策的严重波折
        (三) 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认识的波折
    二、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波折的原因分析
        (一) 对国内外形势评估不当
        (二) 早期反传统思想的影响
        (三) 对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三、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评述
        (一)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积极作用
        (二)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局限性
        (三)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与发掘(1978-2012)
    一、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 对传统文化态度上的正视和明确化
        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传统文化观
        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传统文化观
        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传统文化观
        (二) 对传统文化在政策上的重视与扶持
        (三) 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认识的发展
    二、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分析
        (一)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需要
        (二) 文化政策重新调整的需要
        (三)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需要
        (四) 应对改革开放后外来思想文化冲击的需要
    三、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评述
        (一)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创新发展
        (二)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创新(2012-至今)
    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新认识
        (一)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肯定与时代性推崇
        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地位的高度评价
        2.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御外来文化冲击作用的高度评价
        3. 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二) 政策层面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升到治国理政高度
        1. “中国梦”执政理念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2.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
        (三) 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认识的深化
    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创新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 实现民族复兴的应有之意
        (二) 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需要
        (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
    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评述
        (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重大意义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的经验启示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 秉持“去粗取精”方针理性认识和运用传统文化
    三、 划清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之间的界限
    四、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五、 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
    六、 坚持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缘起依据与意义
    0.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选题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0.4 选题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0.5 选题的研究创新与方法
第1章 毛泽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选择
    1.1 在备受支配的国情中体悟现实
        1.1.1 世界之中的近代中国
        1.1.2 备受支配的主要特征
        1.1.3 备受支配的矛盾结构
        1.1.4 备受支配的社会根源
    1.2 在自由解放的渴望中追寻理想
        1.2.1 无支配自由的共同理想
        1.2.2 国家的无支配自由理想
        1.2.3 人民的无支配自由理想
        1.2.4 政党的无支配自由理想
    1.3 理想与现实张力间的历史选择
        1.3.1 理论视野与思想结构的内在冲突
        1.3.2 困局中信仰方向的重新选择定位
        1.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实践活动
        1.3.4 确立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2章 毛泽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命题的内涵辨析
    2.1 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命题的真伪
        2.1.1 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理论与实践维度
        2.1.2 警惕“马克思主义观”命题的混乱逻辑陷阱
        2.1.3 判定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真命题的依据
    2.2 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具体内涵
        2.2.1 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概念的多维化解析
        2.2.2 对待理论文本层面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内涵
        2.2.3 对待历史经验层面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内涵
        2.2.4 对待社会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内涵
    2.3 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内在本质
        2.3.1 科学态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伴相生
        2.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学态度的理论关系
        2.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学态度的逻辑关系
        2.3.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学态度的实践关系
第3章 毛泽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视域融合机理
    3.1 科学态度的视域融合机理
        3.1.1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
        3.1.2 马克思主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3.1.3 科学态度的视域融合机理意蕴
        3.1.4 文本和理论中心视域融合局限
    3.2 视域融合实现范式的探索
        3.2.1 中国问题的世界历史视域建构
        3.2.2 现实的人是视域融合的出发点
        3.2.3 以实践为中心的实现范式探索
        3.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视域融合
    3.3 改造中国实践方案的创新
        3.3.1 马克思主义是认知世界的坐标
        3.3.2 中、西、马视域融合的条件与可能
        3.3.3 认知坐标普遍意义中国具体化
        3.3.4 在反思与批判中创新实践方案
第4章 毛泽东科学批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
    4.1 对待马克思主义错误态度的产生及其表现
        4.1.1 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
        4.1.2 教条主义态度的产生、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
        4.1.3 经验主义态度的产生、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
        4.1.4 修正主义态度的产生、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
    4.2 对待马克思主义错误态度的危害及其根源
        4.2.1 以错误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危害
        4.2.2 理论失范与实践欠缺造成无的放矢
        4.2.3 唯心哲学和形而上学形成空洞理论
        4.2.4 感性与理性认知失衡导致盲动实践
    4.3 对待马克思主义错误态度的批判及其修正
        4.3.1 坚持错误批判与策略提供双措并举
        4.3.2 扞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3.3 打破理论与经验对立的二元旧思维
        4.3.4 开拓人与物区别对待的新态度原则
第5章 毛泽东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态度
    5.1 实事求是态度的世界观审视
        5.1.1 实事求是构成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
        5.1.2 实事求是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
        5.1.3 实事求是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则
        5.1.4 实事求是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原则
    5.2 实事求是态度的认识论剖析
        5.2.1 实事求是贯穿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历史过程的始终
        5.2.2 实事求是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5.2.3 实事求是反思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5.2.4 实事求是把握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5.3 实事求是态度的方法论实践
        5.3.1 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
        5.3.2 合理消解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张力
        5.3.3 积极创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5.3.4 努力拓展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6章 以科学态度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6.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基:科学态度的世界价值
        6.1.1 人类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般发展进程
        6.1.2 社会主义进入世界历史的特殊演绎路径
        6.1.3 世界历史理论中国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
        6.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彰显的世界历史意义
    6.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科学态度的时代呼唤
        6.2.1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课题与当今世界发展
        6.2.2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规律
        6.2.3 全球化条件下“两制关系”的重新考量
        6.2.4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肩负的历史使命
    6.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新:科学态度的思想方略
        6.3.1 树立坚定理想信念
        6.3.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6.3.3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6.3.4 关注人类共同命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该如何对待《共产党宣言》(论文提纲范文)

“我播下的是龙种, 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
历史经验:正确的认识靠全面的实践来检验
离开发展讲坚持, 坚持不了
“三个有利于”并未过时

(9)习仲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态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信态度: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 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
    (一) 信仰马克思主义要坚定信心, “我们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二) 信仰马克思主义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
    (三) 信仰马克思主义要不断学习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要活到老, 学到老”
二、实事求是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起点
    (一) 实事求是态度的基本原则, “要理论联系实际”
    (二) 实事求是态度直面问题的勇气, “不护短, 不回避矛盾, 不怕暴露问题”
    (三) 实事求是态度的门径手段,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进行实地调查”
三、互动态度:内化与外化是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阶段
    (一) 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觉的态度和意识, “自觉地学政治, 学理论”
    (二) 把马克思主义外化为行为表现和习惯, “学以致用”
四、价值态度——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是共产党人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终极价值旨归
    (一) 党要密切联系群众, “纯洁党的组织, 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
    (二)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群众中有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三) 为了群众、服务群众, “只要对人民有利, 胆子大一点”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1.2.2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2.3 对比研究的方法
        1.2.4. 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研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本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框架、新意与不足
        1.4.1 本文的写作思路
        1.4.2 本文的写作框架
        1.4.3 新意与不足
第二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涵
        2.1.1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
        2.1.2 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观的关系辨析
        2.2.1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观的区别
        2.2.2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观的联系
    第三节 当前几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分析
        2.3.1 虚假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2.3.2 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2.3.3 否定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要点
        3.1.2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要点
        3.1.3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简要评析
    第二节 历史反思: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教训总结
        3.2.1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要点
        3.2.2 毛泽东晚年在马克思主义观问题上的失误
        3.2.3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反思
    第三节 实践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呼唤
        3.3.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求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3.3.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检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演进
    第一节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与基本内容
        4.1.1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
        4.1.2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与基本内容
        4.2.1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
        4.2.2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与基本内容
        4.3.1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
        4.3.2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发展演进的基本经验与重要意义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发展演进的基本经验
        5.1.1 首要前提: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5.1.2 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5.1.3 核心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5.1.4 价值尺度: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价值取向
        5.1.5 重要动力:必须同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作原则性的斗争
        5.1.6 关键突破: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作为理论思考的关键点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5.2.1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5.2.2 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
        5.2.3 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
        5.2.4 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增强了党的先进性
        5.2.5 坚定了人们在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现时回应
    第一节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
        6.1.1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点相结合
        6.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本国情相结合
        6.1.3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第二节 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理论水平
        6.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认识
        6.2.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路径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化党史学习教育[J]. 谢伏瞻.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06)
  • [2]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 朱洲.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D]. 辛涛.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及其当代意义[J]. 董振华. 理论视野, 2020(12)
  • [5]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历程与历史经验[J]. 苏里.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6]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研究[D]. 刘成喆.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研究[D]. 李保全. 湘潭大学, 2018(04)
  • [8]该如何对待《共产党宣言》[J]. 肖枫. 同舟共进, 2018(05)
  • [9]习仲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态度探析[J]. 吕惠东,秦宁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 冯德军. 南开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