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有三亿多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又恰逢生理、心理变化阶段,所以这一阶段是各种心理矛盾、冲突的多发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激烈的考试竞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他们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越来越突出,构成了对学习、成长、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部不仅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而且还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那么,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更好地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
中学教育时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间一个孩子在生理、心理、智力、学识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以单纯智育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即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发展前途。这种认识方法忽略了学生在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需要。
随着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教师们开始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情感变化、自信心、动机因素、人格塑造、耐挫能力的培养等因素产生了兴趣。同时我们也试图以这些非智力因素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思想
心理辅导也是思想交流的艺术。教师要教好学生知识,光靠业务本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珍惜现今的学习时间和机会,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的技巧,可更好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
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表现不良的学生,要善于理解他们的苦衷,多讲鼓励、肯定的话语,促使他们彻底改变对自我的认识,改写人生的路途。
三、更好地建立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润滑剂,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及其授课内容的兴趣。心理健康辅导可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信任,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与投入。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资本。
反之,学生无心学习,上课捣乱,必然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热情。教师要把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四、更好地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
学生成长的好坏与其家长的关注有极大关系。由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络,要求他们协助校方督促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作业要求。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低年级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中年级可以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年级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六、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这里主要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七、个别咨询与辅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是与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要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八、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埋健康教育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工作都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类发展的中枢,是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因此,预防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矫正不良心理行为障碍、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论文作者:刘寿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