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制备与用途”论文_尚传林

浅析“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制备与用途”论文_尚传林

天津新龙桥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EPS的制备与用途。先说其用途: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德国巴斯夫公司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可发性聚苯乙烯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多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包装材料、建筑材料、保护性材料等等。可发性聚苯乙烯的制备:一是本体聚合法;二是悬浮聚合法;悬浮聚合又分为一步法生产和二步法生产。本文采用的是悬浮聚合法的一步法生产工艺。

关键词: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制备;用途

1 前言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震、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保温隔热、隔音、抗震材料、用作电器、仪表、玻璃制品、电子产品等的缓冲包装和食品包装材料。

2 EPS的制备方法

EPS一般采用悬浮聚合。悬浮聚合法是以苯乙烯单体和聚合物颗粒为分散相,用水为连续相和分散介质,在强烈的机械搅拌下分散为油状液滴,并借助于悬浮剂的分散作用悬浮于水中,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为球状固体。

3 EPS制备用助剂

3.1 引发剂体系:苯乙烯悬浮聚合一般采用自由基引发体系,主要是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苯甲酰,也有采用二叔丁基过氧化物(tert-Bu2O2)、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复合型引发剂。

3.2 分散体系:目前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分散体系主要有三类,即有机分散体系、无机分散体系、有机和无机复合体系。

1、有机分散体系:有机分散体系大多采用聚乙烯醇(PVA)、羟乙基纤维素(HEC)、白明胶等。有机分散剂作为一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在聚合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三种:(1)提高水相粘度,增加油滴运动阻力,减少油滴碰撞次数。(2)在油滴外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油滴合并,增强粒子的保胶能力。(3)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增加其稳定性。

2、无机分散剂:无机分散剂主要是磷酸三钙(TCP),磷酸三钙应满足质量轻、粒度细的要求。其主要作用是将无机物细颗粒吸附在油滴表面,起到机械隔离作用。此外,为提高TCP 分散效果,通常加入少许表面活性剂,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作为TCP的助分散剂。

3、复合分散剂:在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剂溶于水中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加水的粘度,并在油滴表面形成保护膜,增加粒子的保护能力,但粘附严重。无机分散剂靠其固体粉末被水湿润,对单体油滴起到机械隔离作用,粘附较轻,但用量较多,给后处理带来困难,并可能使粒子发雾。在实际生产中,选用不同保护能力或界面活性的复合体系,已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类复合分散剂有PVA和TCP复合(分别在聚合前和后期加入),HEC和TCP复合等,从而提高了分散剂的效果。聚合反应分散剂用量很少,否则易产生乳化现象,其用量为水量的0.001%—0.1%。

4 影响EPS生产的因素

4.1 水质:聚合投料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水质主要有以下指标

1、硬度:聚合用水的硬度过高,会影响产品的电绝缘性和热稳定性,而水中阴离子过高,又会影响聚合分散体系的稳定性,一般要求硬度不高于10-5,氯根不高于2倍10-5。

2、PH值:PH值影响分散剂的稳定性。当使用明胶做分散剂时,PH值低对明胶有破坏作用。而PH值过高,会引起PVA体系的醇解,影响分散效果及颗粒形态。故PH值一般要求在6.5—7.5范围之内。此外,水质还会影响粘附,一般聚合工艺用水都应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才能达到生产的要求。

4.2 水油比:水油比是指投料时水与单体的质量比。水作为分散和传热介质,一般情况下,水油比大对单体的分散和传热都有利,反应易于控制,但水油比大会影响设备的利用率,所以生产上尽量采用小的水油比。但水油比过小,聚合体系固含量增加,油珠碰撞几率增大,严重时会引起爆聚、结块等现象。水油比一般控制在1:1—2:1范围内。

4.3 铁质:苯乙烯悬浮聚合,对铁质要求比较严格。无论是软水、引发剂、分散剂,还是单体中的铁质,都会对聚合反应产生不利影响。铁质会使聚合反应的诱导期延长、反应速度减慢、产品的热稳定性变坏,还会影响颗粒的均匀度,所以设备及管道应采用不锈钢、搪瓷或涂塑。

4.4 分散剂体系对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在一定的水油比和搅拌转速下,分散剂量增加,粒子粒径变小。反之,粒径变大。一般是固定有机分散剂的用量,增加或减少无机分散剂的用量,这样可以使体系的保护能力增强,粒子分布趋于集中,提高目的产品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 EPS的制备过程

在立式反应釜中,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间歇生产,借助机械搅拌力,使单体成液滴状分散于水中,主要原料有去离子水、苯乙烯、悬浮剂、分散剂、引发剂、发泡剂等,单体和催化剂悬浮于水相中进行反应。主要原料:

1、纯水:去离子水

2、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悬浮剂: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

4、分散剂:磷酸三钙

5、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TBPB

6、增塑剂:磷酸三丁酯等

7、发泡剂:正戊烷、异戊烷

5.1 下料过程

在洗净的30m³的立式反应釜中注入纯水12500千克,注入一半水后,启动搅拌,加入250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悬浮剂66千克、分散剂磷酸钙8.8千克,加完水后检测PH值在7.12—8.16之间,酸性太大,对聚合粒子成长不利,碱性太大,反应时粒子成长太快,易胶结。PH值合格后加入纯净的苯乙烯单体12500千克,加到一半后,加40千克BPO,30千克TBPB,加入11.2千克增塑剂磷酸三丁酯。苯乙烯加注完成后,取样观察苯乙烯单体分散情况。正常情况下水和油应不分层,苯乙烯单体均匀的悬浮于水溶液中。

5.2 升温过程

开启升温程序,反应釜盘管中进入蒸汽,反应釜中物料被加热到85℃时,停止蒸汽。温度达到88℃时,通入冷却水,建立反应釜冷却系统,并计时开始。最后控制温度在89—90℃。

5.3 低温反应

升温至88℃时,记录反应时间,反应1小时时,加入125克亚硫酸氢钠,此时开始反应粒子开始长大,反应到2.5小时进入到危险期,粒子涨势明显,必须时常取样观察粒子成长情况,并分次加入TCP或CaCa3来控制粒子成长。将粒子控制在所需的粒径范围内,4小时时聚合反应结束,粒子成形变硬,可以开始灌气。

5.4 灌气过程

加入TCP12千克,乳化剂60克,密封人孔及手孔。用屏蔽泵将1000千克戊烷压入反应釜内,灌气完成1小时,温度在102—106℃,压力在0.6MPa左右。此时将温度在1小时内提升到118—122℃,再恒温4小时,反应完毕。

5.5 出料过程

通入冷却水将温度降至50℃以下,然后用压缩空气将反应釜内的粒子压到洗涤槽内,加10升盐酸及300毫升消泡剂,测洗涤水PH值在4—5之间。然后经筛分机筛分、离心机分离、喷洒防静电剂、干燥机干燥后,送筛析车间。

5.6 筛析包装

送来的粒子再喷洒外部润滑剂,防止粘结,保持表面光滑、明亮,经过分筛机自动分筛得到不同规格粒径的粒子、磅秤自动称重包装即可。

6 讨论

6.1 如果刚开始下完料后发现溶液相态转相不好,可以慢慢加热到60℃时停止加热,同时加入少量磷酸钙使其分散,停止搅拌3—5分钟,重新启动,如此反复几次可使其转相好转后,再升温至低温反应阶段,若转相不好进行低温反应则容易胶结,导致反应失败。

6.2 引发剂用量:BPO为低温引发剂,在60℃开始分解;TBPB为高温引发剂,118℃开始分解;反应釜内的温度不断升高,引发剂分别发生作用,影响着分子量的大小。提高引发剂的用量,分子量减小,减少引发剂的用量,分子量就增加,一般分子量控制在51000—55000。

6.3 游离单体的控制:成品的游离单体控制在0.5%,在低温反应结束时,游离单体大约为28—30%,靠高温阶段时间的长短来调节。

6.4 粒径的控制:粒径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定,一般控制在0.8—1.0mm。磷酸三钙压制粒子用控制粒子长大而碳酸钙助长剂可使粒子长大。加入碳酸钙后,PH有所增大,磷酸三钙就减少,悬浮颗粒就容易增大,碱性偏大后,粒子太大,容易胶结,这时候有需要加入分散剂磷酸三钙来控制。所以根据体系的不同选择抑制剂或是助长剂,通过时常取样观察凭经验来掌握,从而得到需求的粒度。

参考文献: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张增民.中国塑料.1990.

[3]陈学江. 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EPS)的生产工艺.塑料科技.2002.

论文作者:尚传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浅析“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制备与用途”论文_尚传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