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_知识经济论文

论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_知识经济论文

试论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弄清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精神文明对知识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能,无疑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速我国知识经济的到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精神文明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成为知识经济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是由其内在性质决定的。

1、从知识经济的本质看,精神文明建设是其重要的内容。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实质就是智力经济。它以知识的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提供了大量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性质和特征告诉我们:从知识经济的内容、实质到知识在生产中所占的地位的变化,从推进经济全球化到促进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可见,精神文明建设是知识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2、从知识经济形态的产生看,它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而生产力是依据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以升级换代为形式的不断智能化的规律而发展的。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浪潮的兴起,人类才能逐步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可以这样说,农业时代的经济是劳力经济,工业时代的经济是资源经济,知识时代的经济则是智能经济。而这一发展过程,也是以智力和文化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精神文明建设为人类结出的灿烂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3、从知识经济对人的要求看,人的全面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们转变旧的传统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观;要求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丰富的、能力很强的全面发展人才;这样的人必须具有独立自主和对社会抱有高度责任感并富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掌握知识经济的本质,占领知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因为知识经济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知识经济的发展大大缩短了社会劳动必要时间,使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发展多方面才能;知识经济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打破了地域界限,可使人们在多方交流中,促进全面人才的发展;而先进的高新科技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新的手段。

上述这些要求和机遇正是以培养“四有”新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任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可见精神文明建设是知识经济内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知积经济发展的强大保障

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各种关系的协调和解决,都迫切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对其进行整合、范导、支撑和保障,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缺乏、经济文化都较为落后的大国来说,就显得更为紧迫。

1、精神文明建设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对人的思想和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效地克服工业文明发展出现的精神颓废、道德沦丧、信仰危机,社会治安混乱等光靠物质文明发展所无法解决的社会病态,保证知识经济的发展有个正确的方向。同时,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它的发展关键在于要有高尚思想境界并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而这个问题要靠精神文明建设加以解决。只有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激发创新精神,从而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精神文明建设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知识经济把知识作为新的战略资源,作为生产力中第一要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核心和决定性的作用。知识经济中所指的“知识”,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知识,其中,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同时,还包括人文社科知识,以及人们在各项工作和生活中所取得的经验知识等。所以,知识的产生、创新、分配和使用都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以教育、科技和文化建设为基础的。我们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人们对教育和科技在支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从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推进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研究与应用相脱离为科技与社会生产、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使科技知识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不断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占有知识质和量上的差距;可以加速科技知识的普及,使广大劳动者更好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经济建设更快地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可以使决策者更好地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现决策科学化,加快完成知识经济所要求的信息化、知识化的任务;可以加速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建立,把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知识机构与广大劳动者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社会的经济网络,把创新知识与经济的创新相结合,建立起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增强全民族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实力,从而为加速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等等。

3、精神文明建设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知识经济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运行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并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努力创造一个文明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以提高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吸引力;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建设,加强综合治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创造一个政治和社会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和道德的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提高道德修养,坚决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个风气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加强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树立爱岗敬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都在为他人服务”的思想,以保持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有效地进行,从而形成各行各业服务优质的社会环境,这样就能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和空间。

4、精神文明建设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健康的人力资源和体能条件。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体魄强健、精力充沛、思想敏锐,能坚持连续工作的人才。而文化、体育、卫生事业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智力支持、社会环境和健康的人力资源。因此,我们在迎接知识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知识经济发展的效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为其服务

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指出:“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但我国还不具备全面进入知识经济的条件。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适应它的发展需要,并为其服务,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重要历史时刻,基于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总结和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为我们面向新世纪巩固党和国家政权而提出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我们各项工作都必须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更不能例外。

精神文明建设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重点要解决好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两个文明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如何在深化改革、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治和遏制腐败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情况下,吸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图谋,增强精神文明教育的功能,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2、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将从农业、工业经济部门向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部门及其服务业大转移,并出现经济活动适时化、网络化、个体化,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一专多能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加大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知识以及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党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形成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健康氛围,激发全民学习知识、掌握科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3、突出科教文化建设。科教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基石。它在发展知识经济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迎接知识经济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突出科教文化建设。

我们突出科教建设,首先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的思想,提高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努力贯彻教育“三个面向”;加强科技基础研究,改革科技体制,实现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和科技、教育和经济一体化,以及科研院所、学校与企业紧密相连,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开展科普工作,推进农业和工业科技进步,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加大科技事业的投入,把科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动员和集中力量,从财力和物力上保证科教的优先发展。同时,与此相适应的要培养一大批从事科技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领导、骨干人才,从而推动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加速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制化。如果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完备的法律规范的话,那么发展知识经济更是如此,因为知识经济更需要严守法规,信守契约,恪守规范。

法制化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内容。我们强调精神文明的法制化建设,一方面,是通过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推动国家立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贯彻和落实以法治国的思想,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这样不仅要将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关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如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性质、任务、内容和保障等用法律形式加以确定,使之成为社会团体、党政机关及公民的行为准则,而且要使精神文明建设中各个要素,如科、教、文、卫、体等,根据需要,分门别类制定出有关的法规、制度来。从而使各项工作不仅有道德软约束,还有法律硬约束,把软硬约束、自律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加强精神文明法制化建设,使物质和精神生产、分配、使用各个环节都建立起完备的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良好的、有序的、健康的社会环境。

5、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创新。知识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也是知识经济的灵魂。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打破成规,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实行一系列创新。

精神文明建设要创新。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解放思想,善于总结经验,勇于自我否定和超越。其次,要认真研究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趋势和规律,使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知识经济发展的各环节、各要素之中,使之紧密结合,防止“两张皮”和形式主义现象的出现,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第三,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真正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中心、群众思想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载体建设、社会管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为发展和迎接知识经济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标签:;  ;  ;  ;  ;  

论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