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店子镇大王家小学 266753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但由于品德与社会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品德与社会课老师们共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情景教学 合作交流 情感体验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善于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机遇,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有效的教学应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并受到感染和获得较深刻的记忆呢?
一、创设情景,产生情感共鸣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创设情景进行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创设情景一定要按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情景。要以鲜明的形象为主体,以此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把他们带入一个新奇的境界。要重视情理结合,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感知材料,形成表象,获得道德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明道理,使情与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新中国的成立》时,根据教材内容,我在课堂上展示了中国地图、国旗、国徽,然后播放了开国大典的录像,之后,大家在音乐声中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唱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孩子们的热情迅速高涨,接着,我抓紧时机,请同学们描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描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同学们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纷纷举手,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转变教学方式,充实课堂教学
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应该是教师把传授知识的满堂灌形式转化为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强化,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的活动形式,把死记硬背转化为以训练学生思维发展为中心的活动形式。课堂上的教师应该变得“悠闲”,学生变得“忙碌”;教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显著增强,提问次数明显增多,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学习的乐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随之转化为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形式。由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有欣喜的发现,有对抗激烈的争辩,有对课本的质疑……这种学习过程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能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小学生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验中仍占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它可以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被广大教师认同和采用。它不仅广泛应用于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品德与社会课中也同样可以运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往往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对于重难点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没有十分把握,学习一般的学生一知半解,学习较差的学生简直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共同探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过程中,难题的“真面目”就会被慢慢揭开。整个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会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是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走向世界强国》一课时有这么一道题: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你多大了?想象一下,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国会有多么美好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为祖国画蓝图,把你们对祖国未来的展望、畅想和祝愿画下来。刚开始,由于范围太大,同学们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画起,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他们很快就确定了各自想画的内容。一节课下来,一张张美丽的祖国蓝图在他们的小手下展现出来了。
四、迁移拓展,思想与行为高度统一
品德与社会课重视的是促进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把学习到的道德知识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所以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进行锻炼,给予学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道德知识、情感真正内化,上升为道德行为。因此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可以让同学们走向社会去了解人世间的真、善、美;可以组织学生扫烈士墓;还可以去了解古今中外英雄们的事迹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使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标和远大的理想。
总之,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是一项培育千千万万接班人的事业,是基础工程,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小学阶段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直接的、系统的、有目的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启蒙教育,所以我们在思想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注意指导实践,陶冶孩子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把理论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论文作者:耿书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学生论文; 品德论文; 社会论文; 教师论文; 目的论文; 祖国论文; 同学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