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修复腭裂手术效果的研究

早期修复腭裂手术效果的研究

黄巍[1]2000年在《早期修复腭裂手术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对于腭裂手术何时效果最佳这一问题,学术界进行了长时间大量的研究工作,有关文献浩如烟海,但仍然存在重大分歧,争论的焦点是手术时机的选择,早期手术可获得满意的语言效果,晚期手术可获得接近正常的面部发育,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较之面部发育障碍而言,较为正常的语言能力对于现代人更为重要,因而多数学者主张早期完成腭裂修复。但现在的问题是:何时手术既不影响语言效果,又能将手术对面部发育的影响减小到最小限度。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 延迟修复腭裂(12-24个月),这是国内目前最为流行的看法,其理由是,语言效果与早期手术相差不多,而对面部发育的损害更小。2 晚期修复腭裂(2-5岁),这种看法强调的是要避免面部发育障碍同时只能接受较差的语言效果。3 早期完成腭裂修复(6-12个月),持有此种看法的学者们认为早期手术可获得最好的语言效果,同时其面部发育障碍较晚期手术并不明显,并且是可以矫正的。4 早期只作软腭修复术(6-12个月),延迟完成硬腭修复(5-15岁),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早期关闭软腭裂,获得较好的语言效果:同时延迟修复硬腭裂,以期获得接近正常的面部发育。 人类的许多生理功能都是在生命的最初阶段通过学习获得的,并且存在一个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肌肉调控逐渐发育成熟,:一旦错过这一阶段,非正常的代偿活动则会建立起来,形成习惯且很难矫正。同样,对于腭裂患者的语言发育而言,如未能在这一敏感时期恢复腭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将导致基于发音的代偿性活动的建立,出现习惯性的难以矫正的“腭裂音”。所以,腭裂越早得到修复,腭部的正常解剖结构越早得到恢复,这样,患儿的语言发育过程便能更早地在正常解剖条件下遵照正常的发育模式进行。 人类语言发育过程的敏感时期一般认为是在生后4-6个月之间,从理论上说,应在这之前完成腭裂修复,这样便有可能避免代偿性发音活动的建立,可望获得完全正常的语言效果。但是,对每个具体的患者而言,还需临床医生对于腭裂大小,全身情况,医疗设备条件等等进行综合评价,临床资料显示:如能在12个月之前完成腭裂修复,总体的语言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将手术分为两期的方法并不能使上颌骨发育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其发音效果很差。 若要科学地阐述腭裂手术时机的选择与面部发育之间的关系,必须对以下影响因素进行逐项分析:1 唇裂修复手术是否导致面部发育障碍,2 腭裂修复术对于面部发育的影响,3不同手术年龄的患儿。其面部发育情况是否存在差异,4 手术方法是否对面部发育造成影响。 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实,唇裂和腭裂修复手术将对腭裂患儿的面部发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未曾修复的成年唇腭裂患者其面部发育情况接近正常。研究证明:唇裂修复手术是导致面部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唇裂修复术将在上唇遗留瘢痕组织并产生一定的张力,阻碍上颌骨前后方向的正常发育。没有合并腭裂的单纯性唇裂患者,经唇裂修复术后,起上颌骨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育障碍。 近期的大样本研究显示,早期手术患者较之接受同样手术的晚期手术患者,二者的面部发育情况并无显著差异,是手术本身而非早期手术导致了患者的面部发育障碍,面部发育障碍最为明显的不是1岁以内手术的患者,而是8-15岁接受腭裂修复术的患者,这一阶段正

郭元[2]2012年在《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家长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构建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研制并评价《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家长健康教育评价标准》。2通过临床实证描述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家长的健康教育状况,分析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薄弱环节。3以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建立护理干预模式,完善唇腭裂患儿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规范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本研究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构建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家长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形成并评价临床评估表的信效度。第二部分:临床实证分析。第三部分: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1确立的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家长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包括6个维度,24个评估指标条目,唇裂修补术94条,腭裂修补术93条评估依据,符合心理学测量的信度和效度要求。2100例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总评分处于中等水平,术前《状态焦虑量表》得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护士对患儿家属支持量表》测试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年龄、亲子关系、学历水平、居住地及唇腭裂修补次数是影响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知识和行为存在薄弱环节。3遵循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家长健康教育路径,以优势内容递增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法能改善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效果,缓解患儿父母的术前焦虑状态,并提升护士对患儿家长的支持度。结论:1《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家长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内部一致性良好,是一套兼备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的临床评估工具。2研究的量性结果证实了唇腭裂患儿家长的人文背景和患儿唇腭裂治疗背景是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找出了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知识和行为的薄弱环节,可指导护理行为,并为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提供评判依据。3以《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家长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为指导,优势内容递增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切实可行,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金平亮[3]2013年在《CSL评估分析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大龄腭裂患者的语音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CSL)对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的语音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腭帆提肌重建术式对大龄腭裂术后语音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大龄完全型腭裂患者,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为10~16岁,平均年龄为13.6岁。随机分成两组(A、B组),A组20例,应用腭帆提肌重建术进行修复,B组22例,采用兰氏法进行修复,两组手术均由一组医生完成,术后6个月来院复查。另外随机选择在我科就诊的30例无腭裂畸形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C),均可以进行正常语言交流,年龄10-16岁,平均年龄12.9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应用VS-99计算机语音工作站(CSL),对A组、B组术前术后及正常对照组的5个单元音[a]、[e]、[i]、[o]、[u]发音进行语音分析,比较单元音前三个共振峰频率(F1、F2、F3)值的差异。同时,应用华西医科大学普通话构音测试表评估患者语音清晰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A组术后语音清晰者的比例为73.7%,B组为40.0%,C组为93.3%。各组间[a]、[e]、[i]、[o]、[u]F1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两手术组术后单元音[e]、[i]、[o]、[u]F2、F3的平均值均显著升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5);元音[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大龄腭裂能发挥软腭肌肉的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语音,术后语音效果优于兰氏法。通过CSL对语音频谱的分析,能正确评估患者腭裂手术效果。

李盛[4]2006年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初期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先天性唇腭裂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出生缺陷,虽然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并通过与其它治疗手段联合干预,来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但是由于这种先天畸形在其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学者们对其认识能力的限制以及既往各种治疗方式的理论基础和治疗观念相对落后,使得手术效果不稳定,术后形态难以令人满意,因此有必要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畸形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既往各种术式的几何学原理,发展新的手术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这种先天畸形的治疗效果。 以往有研究发现,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既存在上唇组织缺损,也存在组织移位,但是畸形变异的程度和范围却没有具体的分析,而且各个畸形特征之间的关系也少有报道。对畸形认识的不全面就使各种手术方法没有整体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往往只针对某一具体的畸形进行干预,虽然纠正了局部的畸形,但却就造成了局部与整体的不协调。因此,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畸形特征的研究,就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协调地对其进行整体水平的治疗。 在具体的术式设计过程中,几何学的原理虽然一直被用来指导术式的设计,但是早期的应用都比较简单和直接,学者们没有比较深入的寻找几何学的规律和特征,因而在运用几何学原理的时候也都是根据各自的经验和习惯,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术后效果大多不稳定,有时术后遗留的畸形更加难以处理。因此,不断探索和恰当地运用正确的几何学原理,对形成新的术式、获

石冰, 李承浩, 李精韬, 杨超, 尹恒[5]2016年在《中国唇腭裂研究与治疗30年回顾》文中研究说明唇腭裂序列治疗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不同的唇腭裂序列治疗团队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治疗经验的同时,努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本土化、个体化的发展思路,发展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并在分子遗传、发病机制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偱证医学知识,不断创新探索新型整复技术,促使唇腭裂整体整复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对中国近30年唇腭裂治疗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瑞雪[6]2017年在《唇腭裂患者牙、(牙合)及头颈姿势的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不同GOSLON Yardstic等级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的牙冠近远中宽度以及头颈姿势的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UCLP患者46人为实验组,选取安氏Ⅰ类骨性Ⅰ类非裂者15人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的石膏模型和头颅侧位X光片。应用GOSLON Yardstic评价系统对实验组UCLP患者的石膏模型进行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分成三组:组A为GOSLON第1、2级,共18副;组B为GOSLON第3级,共18副;组C为GOSLON第4、5级,共10副。安氏Ⅰ类骨性Ⅰ非裂者模型共15副为对照组(组D)。分别对实验组A组、B组、C组和对照组D组的石膏模型和头颅侧位X光片进行测量。石膏模型的测量项目包括:实验组上颌健、患侧中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冠近远中宽度,以及对照组上颌双侧中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冠近远中宽度。头影测量的项目包括:颈椎平面CP与SN平面的交角(SN-CP),颈椎切线CVT、齿突切线OPT与SN平面的交角(SN-CVT、SN-OPT),颈椎切线CVT与齿突切线OPT的交角(OPT-CVT)。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模型测量结果和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模型测量结果分析: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实验组健患侧同名牙和对照组双侧同名牙牙冠近远中宽度进行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进行实验组健侧、患侧牙冠宽度与对照组同名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均值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合LSD-t检验进行四组间牙冠近远中宽度的比较。头影测量结果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头颈姿势相关角度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合LSD-t检验进行四组间头颈姿势相关角度的比较。结果模型测量结果:实验组中切牙、尖牙及第一磨牙健患侧牙冠近远中宽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双侧同名牙牙冠近远中宽度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同名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均值相比,实验组健侧尖牙以及患侧中切牙、第一磨牙牙冠近远中宽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第一磨牙及健侧尖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单因素方差分析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LSD-t检验发现与对照组D组相比,A组、B组患侧第一磨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健侧尖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影测量结果:实验组患者SN-CP、SN-OPT、SN-CVT较对照组偏大,OPT-CVT较对照组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SN-CP在四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后LSD-t检验发现与对照组D组相比,A组、B组和C组SN-CP的SN-CP均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CP、SN-OPT、SN-CVT和OPT-CVT四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UCLP患者患侧的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较健侧同名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减小,而UCLP患者患侧尖牙则偏大。2、UCLP患者患侧中切牙、第一磨牙和健侧尖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减小。3、不同GOSLON Yardstic等级UCLP患者健侧尖牙及患侧第一磨牙牙冠近远中宽度有差异。4、UCLP患者头颈相对姿势更伸展,上位颈椎曲度减小。5、不同GOSLON Yardstic等级UCLP患者头颈相对姿势无差异。

刘纲[7]2011年在《早期腭裂修复术对患者语音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直接语音评估、雾镜检查及吹气实验分别对早期(≤18个月)与晚期(>18个月)腭裂修复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过高鼻音与腭咽闭合功能进行评估,了解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语音及腭咽闭合功能状况,并通过相互比较,评价早期腭裂修复术对患者语音及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腭裂修复术患者(A组)、延期腭裂修复患者(B组)及正常儿童(C组)进行研究。由2名语音师采用语音字表直接对3组儿童进行语音评估获取测试对象的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并通过组间方差分析了解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语音清晰度及过高鼻音的影响。第二部分: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对A、B组患者进行吹气实验与雾镜实验检查。其中,吹气实验检查时要求每名患者吹气不得少于5次,记录每次吹气持续时间,以秒为单位,取其平均值;雾镜实验检查时嘱患者发“p”音测定其圆心至气雾到达的最远距离,连续5次,以厘米为单位,取其平均值。结果采用T检验,了解不同年龄手术后患者的腭咽闭合情况。结果1.语音清晰度:A组患者语音清晰度最低为78% ,最高为94%,平均为88.2%;B组最低为36%,最高为90%,平均为64.1%;C组最低为86%,最高为96%,平均为91.4%。采用方差分析发现语音清晰度在A与B组、B组与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过高鼻音:A组无过高鼻音者3例,轻度11例,中度3例,重度0例;B组无过高鼻音者0例,轻度1例,中度7例,重度11例。A组与B组在过高鼻音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雾镜实验检查:A组气雾最长为2.4cm,最短为0.8cm,平均为1.5cm;B组气雾最长为5.2cm,最短为2.8cm,平均为4cm。采用配对t检验发现两组鼻漏气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吹气实验检查发现,A组最长时间为18s,最短仅4s,平均13.5s;B组最长时间为22s,最短为10.2s,平均为15.9s。配对t检验证实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8月龄前行腭裂修复术的患者其语音清晰度明显好于延迟手术者;同时其腭咽闭合功能亦好于延迟手术者。

刘纲, 李万山, 李远贵, 陈吉明, 钟渝翔[8]2011年在《早期腭裂修复术对患者语音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18月龄前后行腭裂修复术后患儿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的直接评估,了解早期腭裂修复术对患儿语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腭裂修复患儿(A组)、延期腭裂修复患儿(B组)及正常儿童(C组)进行研究。由2名语音师采用语音字表直接对3组儿童进行语音评估获取其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并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不同手术时机对患儿语音清晰度及过高鼻音的影响。结果:语音清晰度方面:A组患儿为78%~94%,平均88.2%;B组36%~90%,平均64.1%;C组86%~96%,平均91.4%。统计学分析发现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高鼻音方面:A组无过高鼻音3例,轻度11例,中度3例,重度0例;B组无过高鼻音0例,轻度1例,中度7例,重度11例。A组与B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月龄前行腭裂修复术患儿其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均明显好于延迟手术者,早期手术有利于患儿语音功能的恢复。

蒋榕林, 李军, 沈宁, 唐增斌, 陈伟[9]2011年在《改良兰氏法在腭裂早期修复中的运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兰氏法早期修复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效果。方法选择18~24个月龄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65例,手术均采用改良兰氏法修复腭裂,切开裂隙边缘,在腭部黏膜距上牙龈缘1~2 mm处,自尖牙近中始向后切开至上颌结节后方,剥离腭侧黏骨膜瓣、鼻腔黏膜及犁骨瓣,松解腭前血管神经束,重建腭帆提肌,分层缝合关闭裂隙。结果手术后出现腭裂穿孔、复裂2例,近期语音恢复良好53例,远期语音恢复良好58例。结论用改良兰氏法早期修复腭裂,既能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又能减少日后颌骨发育障碍,为术后功能的重建创造条件。

鲁勇[10]2006年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腭成形术的主要目的是重建软腭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达到腭咽闭合,为获得正常的语音效果创造条件。手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然而手术又可造成腭裂患者继发性上颌骨及牙弓生长发育畸形,使腭裂修复手术的利、害关系并存,并一直被认为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能避其害而就其利,最大限度的发挥腭裂修复手术的目的,一直是临床医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为了提高腭裂修复术后恢复正常语音效果的成功率,就必须深刻认识腭裂的畸形特征,详细研究手术方法的科学性和生物安全性,使支配软腭上提运动的肌肉正确后退复位并行使其功能。为了避免或减少腭裂术后上颌骨生长发育畸形的不利影响,则需在阐明腭裂术后上颌骨生长发育畸形病理结构的基础之上,通过术式设计与方法的应用而予以消除,使腭裂手术成为既能为恢复正常的语音创造条件,又可避免对上颌生长发育产生抑制影响的理想整复方法。在对当今国际流行的腭裂修复方法广泛应用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腭裂整复方法具有同时兼顾恢复腭裂患者正常的语音与防止颌骨生长发育畸形的可能,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最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开发价值。为丰富该方法的生物学基础,客观准确的评价和开发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系列研究: 1.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了解软腭肌肉(主要是腭帆提肌)解剖对软腭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同时应用主观语音评估与X线头颅侧位片纵向研究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腭咽功能与语音效果的情况,初步探

参考文献:

[1]. 早期修复腭裂手术效果的研究[D]. 黄巍.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0

[2]. 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家长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构建和应用[D]. 郭元. 福建医科大学. 2012

[3]. CSL评估分析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大龄腭裂患者的语音效果[D]. 金平亮. 南昌大学. 2013

[4].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初期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的临床研究[D]. 李盛. 四川大学. 2006

[5]. 中国唇腭裂研究与治疗30年回顾[J]. 石冰, 李承浩, 李精韬, 杨超, 尹恒.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

[6]. 唇腭裂患者牙、(牙合)及头颈姿势的形态学研究[D]. 李瑞雪. 青岛大学. 2017

[7]. 早期腭裂修复术对患者语音功能的影响[D]. 刘纲. 重庆医科大学. 2011

[8]. 早期腭裂修复术对患者语音功能的影响[J]. 刘纲, 李万山, 李远贵, 陈吉明, 钟渝翔.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9]. 改良兰氏法在腭裂早期修复中的运用[J]. 蒋榕林, 李军, 沈宁, 唐增斌, 陈伟. 微创医学. 2011

[10].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鲁勇. 四川大学. 2006

标签:;  ;  ;  ;  ;  ;  

早期修复腭裂手术效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