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胸有意论文_张春燕

作者胸有意论文_张春燕

浙江省浦江县前陈中心小学 张春燕

摘要:“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本文就谈谈如何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起“情”之桥,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享受快乐阅读的几点粗浅做法。

关键词: 情感 情境 快乐阅读

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调动和利用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内在的体验,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一、发挥语言魅力,真情导入

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不是可以自发进行的,必须经过有效的强化才能开启。语文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应积极促使学生形成最佳情绪,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和文本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悲惨情境,用自己的情感染了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创设入情入境的阅读氛围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足见“入境”的重要性。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平台,引导他们主动去体验作品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创设扮演角色的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就能使教学画面从静止的纸面站起来。于永正老师在《小稻秧脱险记》一课的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词语的意思,设计的富有情趣的表演,让人刻骨铭心。

“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问。

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

(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笑声)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

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

(学生不知所措)

师:(问全体同学)他们应干什么?

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

(生:厉害,凶)

师: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

(生:野蛮)

师:讲理不讲理?

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 (笑声)

在这里,教师充当小稻秧,学生表演杂草,通过动作的指点、语言的点拨,师生营造了“小稻秧据理力争、气势汹汹抢营养”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在体验中真切理解了“气势汹汹、团团围住、蛮不讲理”等词的意思,并从表演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创设争辩的情境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去亲近文本。为此,教师要适当拓展学习的空间,利用冲突,创设争辩的情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辩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师:有一个班的学生为闰土和“我”谁知识多而发生争论,有的说闰土知识多,有的认为“我”知识多,同学们!你们认为谁多呢?

要求:(a)认为闰土知识多的坐到右边。(称正方)认为“我”知识多的坐到左边。(称反方)

(b)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可在课文中找,也可以自已想的。

(c)在争辩过程中,当你觉得对方言之有理,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学生坐两旁,认为闰土知识丰富的人数稍多一些。)

师:好!时间到,下面请双方陈述自已的理由,人家在讲时你一定要专心听,并积极想对策反驳。

正方:我认为闰土知识多,因为他懂得捕鸟,还会刺猹;见过海边各种各样的贝壳等等。

反方:我认为少爷“我”知识多,因为他是少爷,家里条件好,又读了许多书,在书中获得许多知识。

正方:少爷“我”虽然在书上获得了许多,但还有不少知识书本上是找不到的;如:雪地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等;即使有,也没有实实在在地做来得有趣。

正方:我有补充,课文仅仅例举了闰土知识丰富的几件事,但他的生活丰富多彩,还有许多趣事课文中没写出来,如果都写出来,少爷“我“肯定会羡慕死的。

反方:闰土只不过做了一些有趣的事罢了,但他能做尽天下事吗?少爷“我”虽然不知道这些事,但他博览群书,上懂天文,下知地理,还会写文章,闰土行吗?

正方:难道你们没听说过“生活就是知识”这句话吗?闰土虽然没有也不可能像“我”那样读许多书,但他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不是还向往这样的生活吗?

反方:你说得有一点道理,但光有生活实践,没有一定的书本知识能行吗?如果说一个人只会玩不会读书,那他长大了是不会有出息的。我读过鲁迅的《故乡》,三十年后的闰土你了解吗?

反方:我给他补充一点,后来少爷“我”成了伟大的文学家,你能说他知识不丰富吗?

正方:这……暂时无言以对。

正方:读书是很重要,但也不能死读书,必须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少爷后来成了文学家,你能说他仅仅是因为读书吗?

师:大家争论激烈,各抒已见,老师从争论中明白了一点: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都很重要,我们不能强调了一方而顾此失彼,少爷“我”就是因为缺少实践知识,所以才更加羡慕闰土的。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争辩中,学生凭借文本语言,迁移现有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有创意地阐述。这一情境,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当家作主,尽情发挥。在争辩中折射着学生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个性在情与境,语与思的交融中得以张扬和放飞。

论文作者:张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作者胸有意论文_张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