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进展论文_颜海燕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进展论文_颜海燕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 颜海燕【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临床常用的调血脂药物包括调血脂类药物、抗氧化剂、多烯脂肪酸类药物等。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目前抗AS药物发展已经取得很多成果,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抗AS的治疗进展。

1调血脂药

研究表明血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调血脂药可以通过调整脂质代谢,降低过高的血清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和血清高度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临床研究发现[1]:血清胆固醇水平小幅度降低,可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2抗氧化剂

近年来, 活性氧(ROS)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的研究很受重视。ROS 能氧化生物膜的大分子, 造成机体和组织的损伤。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后, 可被内皮下巨噬细胞无限制地摄取, 并进一步强化此过程, 最终导致泡沫细胞和粥样斑块的形成。研究证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引起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同时还可刺激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 ,加重病灶的炎症反应,诱导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影响 AS 病变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因此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助于预防和阻断 AS发生。

3多烯脂肪酸

目前疗效较明显的多烯脂肪酸为二十碳五烯酸(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A-亚麻油。其中对EPA研究较多, 其有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延长出血时间、抗血栓、增加红细胞可变性、扩张血管、抑制白细胞在动脉内膜的黏附等作用, 长期服用能预防A S斑块形成, 并可使已形成的斑块消退, 可从多方面发挥抗AS效应。常用药物除鱼油外, 还有精制的纯EPA、DHA制品。

4粘多糖和多糖类

黏多糖是由氨基已糖或其衍生物与糖醛酸构成的二糖单位多次重复组成的长链,典型代表为肝素。

肝素能降低TCL、LDL、TG、VLDL, 升高 HDL; 对动脉内膜有高度亲和性, 可中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 保护动脉内皮;抑制白细胞向血管内皮黏附及其向内皮下转移的抗炎性反应; 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抗血栓形成等。

5其他类

除上述药物种类外还有钙离子拮抗剂、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激动剂、基因疗法和新靶点的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通过跨细胞钙内流调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 对脂代谢有好的影响, 且可减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且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常用的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维拉帕米和依拉地平等均显示有较好的抗A S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PPAR) 激动剂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属于核受体基因家族的转录因子。它们在结合了配体后再与视黄酸受体- 配体结合, 然后与DNA 相应顺式元件结合激活基因转录, 转录产物能调节血糖、血脂和蛋白质的代谢 。如今PPAR 已发现有三种亚型包括α、和γ型,他们都与糖脂代谢、细胞增殖 、分化等功能有关。研究发现,其中抗糖尿病药物作用的靶点是δ、γ ,降血脂药物的作用靶点是 α。他唑类化合物属于α、γ双重激动剂,具有α和γ受体双重激动作用[2]。

基因疗法

生物基因疗法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治疗血脂异常的方法,研究显示,人的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A4等基因注入转基因小鼠,可使小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明显增高,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在分子生物学水平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将会是未来治疗血脂异常重点研究方向 ,而且已逐渐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了临床试验。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使基因治疗前景愈加光明,但是尚有许多课题需要解决。

新靶点的研究

2011年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USM)的研究人员首次鉴定出A2b腺苷受体(A2bAR)可能是针对由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出现在网络流通中的此项研究结果可能对公众健康有着深刻的意义。

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对AS发病机制及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 ,抗AS药物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或延缓AS的发生发展。其中调血脂类药物是临床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尽管他汀类调血脂药物有诸如横纹肌溶解、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但其综合降血脂能力优于其他降血脂药物,目前仍然是临床调血脂治疗首选。将遗传学引入降血脂药物的治疗研究已成为目前和将来高血脂临床治疗的趋势[3]。由于 AS 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导致目前抗 AS 药物还不多或效果不明显 。因此,抗AS药物的研究尚还需深入研究,力争不断推出抗AS新药或使传统的抗AS药物更加不断的完善,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Devabhaktuni M,Bangalore S.Fixed combination of amlodipine and atorvastat in cardiovascular risk management:patient perspectives[M].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9,5:377—387.

[2] 陈鹏.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8):5040-5041.

[3] 李犁,杜晓红,张建瑞等.调血脂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60-3362.

论文作者:颜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  ;  ;  ;  ;  ;  ;  ;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进展论文_颜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