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个性教育在当前各国的教育改革中已经被广泛接受和重视。但是关于个性教育的认识及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试浅析个性教育在认识和实践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我国个性教育发展以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个性教育;极端自我主义;创新性人才
个性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为: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个体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即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共性所凸显出的一部分。
一、关于个性教育在当前的认识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个性教育的成功实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个性教育的实施会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批判,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和创造性人格。不光如此,个性教育也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如何开展良好的个性教育?笔者认为人们的想法大不相同。有的人认为所谓“个性”就是“我”和别人不一样,网络流行的诸如“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从这些诸如此类的表达中就能看的出来有些人对于究竟什么是个性的认识。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被很多人误解从而滥用。以致陷入一种“极端的自我主义”,这种类型的人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毫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对于个性不能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染一些“五颜六色”的头发,穿“破破烂烂的衣服”就是个性。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这些人中的有些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从而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这种认识。
无独有偶,对于究竟什么才是个性同样不能更好的认识的有一些人往往“淹没于集体主义,”这些人总是不敢提出问题,不敢质疑。他们觉得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是“对的”,“枪打出头鸟”是他们信奉的永恒真理。笔者认为只有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有理有据,这才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同样的,在当前关于个性教育的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个性教育不能很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无法开展。但是反观当下,我们的素质教育,个性教育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不言自明。有人调侃说我们的教育现象是:“素质教育喊的响,应试教育抓的实。”在高考这根指挥棒面前,我们的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无奈的低下了头。当然越来越激烈的考试竞争也是“素质教育”,它培养的是我们的应试“素质”。应试素质也是一种“素质”嘛。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个性教育该如何存在?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这是每个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写作过程中访谈了几位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几位人士,其中有两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位男士从小就拥有异于常人的设计能力,当然他的个性非常“凸出”经常“唯我独尊”丝毫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是最好的。有一天一个公司找他设计海报,他当时非常快的就给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过了几天之后,公司的负责人跑过来告诉他,希望他在之前设计的基础上再加上公司的一些想法。他当时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断然拒绝。并说:“我的东西不需要改”。没想到自此以后找他设计东西的人越来越少,他最后迫于无奈转行。直到最近他才得知,原来当初找他设计海报公司的老板非常看重他的设计能力。本来打算和他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被他拒绝后,那个老板说:“这个人非常有才,但是我用不起”。他当时后悔不已,如果不是自己太有“个性”。结果不会如此。
还有一位先生讲述了他在工厂的遭遇,他本人比较“老实”,没有“个性”,从来不敢提出任何问题,也不敢质疑领导的决定。他在那个厂已经工作很多年了,一直没有升迁。可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刚来工厂的一个大学生因为向领导提出了工厂的台阶设计的不合理从而影响搬运工作效率而被老板破格提拔。职位在他之上。他当时后悔不已,因为那个问题他也早已发现。心理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综上所述,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个性教育缺失的危害极大,有的时候比知识教育的缺失更重要。在个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它的“度”,否则非常容易陷入两个极端,导致“极端的自我主义”和“淹没于集体主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试着给出了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二、关于个性教育的几条建议
1、转变个性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个性教育起着至关性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对个性有准确的认识,就是我们关于个性的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个性观,孩子们的青春期不会大量出现“叛逆”的现象,更不会出现“为了个性而个性”的教育现象。
2、政府应该适当的调整目前的考试评价机制
笔者认为在目前“高难度”,“高热度”,“高强度”的三高升学压力之下,个性教育几乎没有生存的土壤,一切都得给高考让路。只有真正的调整我们的考试评价机制,运用更加多元化,多种评价方式,多种主体共同参与来评价学生,让我们的评价方式变得灵活而又温度。只有让学生真正的从应试教育“解放”出来,真正的给学生“减负”。让社会的神经,家长的神经,学生的神经都慢慢的放松下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个性教育才会有生存的土壤。
3、家庭,学校,自我三位一体共同“发力”
家庭层面: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教育的源头,在家庭里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关于什么是个性的正确观念,并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并加以引导。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质疑的能力,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人格。
学校层面:我国的教育规模庞大,截止2016年,我国小学阶段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已达到了99.9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104.0%,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87.5%,较上年相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我国目前庞大的班级规模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教育,很多学生不能被老师照顾到。所以学校方面应当适当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授课”,此外,学校还应该开始一些关于个性教育方面的课程。以及“无领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辩论赛等课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批判性思维,创造力。
个人层面:个人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个性观,善于思考,探究,质疑,逐渐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批判性意识,塑造自己的创造性人格。积极地开展有意识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为我独尊”。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打交道,只有学会善于倾听,而又不陷入“埋没于集体主义”。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个性”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赵远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个性论文; 的是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人论文; 能力论文; 善于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