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15年东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经济发展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亚地区,近30多年来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今后15年,即到2010年前后,东亚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发展?东亚地区能否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人们众说纷纭,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东亚经济将持续高速发展
近30多年来,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大大高于世界发展中国家年平均4.3%和发达国家3%的增长水平,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日本迅速超过英、法、德3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并开始向发达国家迈进。东盟集团经济发展速度年均高达7%,实力迅速壮大,现已形成10国集团。中国改革开放成绩举世瞩目,1992—1995年出现了连续4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居世界各国前列。
世界银行1994年发表的《全球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指出:“在下一个10年中,世界GDP的年增长率为3.2%,发展中国家为4.8%,而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则为7.6%”。许多世界经济学家估算,1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至少至2010年,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不会减弱,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可维持在7%左右。这就是说,今后15年,东亚经济将持续高速发展。
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发达的国家,但进入90年代后,出现了衰退和萧条,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199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1995—2000年长期经济计划,并且展望2010年,采取综合措施振兴经济。据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1996年6月11日发表的《太平洋经济展望》年度报告预计,1996年日本经济有可能真正复苏,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可达2.4%,明年将提高到2.6%。以后,可望以2.7—3.5%的幅度增长,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接近5万亿美元,其综合国力可稳居世界第二;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达6.6万亿美元,进一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韩国是东亚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4500多亿美元,人均突破10000美元大关。1995年韩国制定了《经济社会长期(1996—2010年)发展蓝图》,计划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7—8%之间。国民生产总值2001年增加到9697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14640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21140亿美元,跨入世界10强之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1年增加到20500美元,2005年达到30200美元,2010年增加到42600美元。
东盟6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文莱)已经组成了自由贸易联盟,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4国也在积极加盟,向着一体化的方向迈进。这10国集团,规模较大,地理环境好,气候温暖,经济技术基础好,国民经济已经连续20年持续高速增长,最近10年年均增长8%。它们都制定和实施了跨世纪发展战略,今后15年东盟集团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可维持在7%左右,2010年将达9550亿美元,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的主力军之一。其中,各主要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新加坡7%左右,泰国8%,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7.5%,菲律宾和文莱6.5%,越南9%。
中国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国民经济将以8%左右的速度发展。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后,香港将更加繁荣,中国的经济实力将大增。据台湾当局的长远规划,今后15年,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率可维持在年均6%左右。如果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作为一个整体,称为“中国经济区”,今后15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可达6.8%,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达259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区之一。
二、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东亚地区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内能够持续高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后15年之所以能持续高速发展,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应该从客观和主观,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条件良好
东亚地区在今后15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客观条件主要是:
第一,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东亚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只及欧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的十几分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并不低,因而生产成本低,产品竞争力强。这一优势,随着技术革命的开展,会逐渐减弱,但近期内不会消失。
第二,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东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是拥有1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也都是大市场。这些大市场的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广阔市场巨大潜力的发挥,必然带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第三,东亚不同国家(地区)各有优势,产业结构处于梯形层次,互补性强,可以形成内部经济的良性循环,保证东亚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四,政治基本稳定。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东亚地区,虽然存在朝鲜半岛的南北对立、日本北方4岛领土归属等问题,但今后15年内不会发生大的动荡,无论整个地区还是各国国内,政治上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第五,东方文化的积极影响。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曾经对亚洲“四小龙”、日本、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过积极地推动作用。今后,其精华仍将是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二)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活力日益增强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过去,东亚地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今后,东亚地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改革的深化。事实上,东亚地区许多国家(地区)都在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将使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日本经济的腾飞和现代化,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但改革是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对经济起了促进的作用。1994年以来,日本在巩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政权、大财团相结合的日本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新的改革政策措施,目的是革除现体制中的弊端,“形成接踵而来的日本经济新态势”[①]。
重视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各方面的配套改革,是亚洲“四小”成龙的根本原因。为了保证经济今后较长时期的持续高速发展,它们又都制定了新的改革措施。韩国,以反腐败为动力,积极推行政治改革;以经济世界化为动力,积极推动经济改革;以建立精干高效的领导群体为动力,深化行政改革;以强化教育和法制为动力,建立精神文化新秩序。新加坡,大力加强政权建设和监督机制,促使政府勤政、高效、廉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证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经济上推行自由化、国际化、高科技化和以发展服务业为中心(即“三化、一中心”)。
东盟各国在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都在陆续采取新的方针政策。越南靠“革新、开放”振兴了经济。1996年6月越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定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家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发展,实现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泰国,决定强化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增强经济活力,争取早日成为亚洲第五条“小龙”。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正在推行财政、金融、税制和分配体制方面的改革,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中国政府决定,今后15年,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开放不断扩大,促进经济国际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发展,都必须对外开放,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发展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是东亚地区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后,东亚各国(地区)都决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国际化。第一,东亚各国和地区都在改革对外经贸体制,采取多种措施,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第二,东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第三,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扩大对外投资,努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益。第四,东亚国家和地区,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世界市场的变化,制定和执行科学的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联合和合作可以产生规模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东亚各国(地区)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加强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合作,目前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东盟、环黄渤海经济区、图们江金三角开发区等若干个次区域经济合作集团。今后十几年,东亚各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将会日益加强,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合作的加强和经济腾飞。东盟决定,进一步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在2003年1月1日前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各国和地区,也都在积极努力,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体”。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本世纪末将成为紧密的经济联合体,和台湾省的合作也会日益密切。笔者认为,东亚各国和地区,作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争取在15年左右实现内部的全面合作和联合,建成“东亚经济合作体”,促使亚太经合组织朝着平等、互利的健康方向发展。
(四)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经济建设
东亚各国(地区)政府,都非常重视经济建设,这是今后15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可靠保障。东亚各国和地区政府抓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要的同时,努力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使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子孙万代留下足够的资源和清洁的环境,保证满足其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第二,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丰富和发展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决心为争取在21世纪更加有利的国际地位而抢占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
第三,对经济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东亚各国(地区)一般都组建了结构合理、坚强有力、运转灵活的宏观调控机构,建立了科学的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对经济活动实施适当调控,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调控的重点是平抑物价,治理通货膨胀。
三、东亚地区15年内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东亚地区能否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在美国、亚洲和中国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主要论点是:亚洲正在迅速崛起,进入21世纪,亚洲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将跃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的中心。东亚是亚洲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另一种主要论点是: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短期的、有限度的,即将成为一个“虚幻的神话”,再过十几年高速增长就会走到尽头,东亚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笔者认为,虽然东亚经济会持续高速发展,但21世纪初,15年内,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综合经济实力大小是能否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标志。只有综合经济实力强大的地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国内生产总值又是衡量经济实力大小的主要标志。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到2010年,世界将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是东亚、欧洲、美洲三大经济区。这三大经济区中经济实力最强者,将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哪个经济区实力最强呢?比较一下它们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自然会得出科学的结论。为此,根据1992年2月25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的2010年亚洲、欧洲、美洲各主要国家(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数据资料,编制了2010年东亚、欧洲、美洲世界三大经济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对照表(见下表)。
2010年世界三大经济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对照表
(单位: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新闻》,1992年2月25日。
由上表可见,到2010年,东亚经济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最少,仅10.83万亿美元,而且人口最多,超过18亿人;欧洲经济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最多,达15万亿美元多,人口最少,仅9亿人;美洲经济区居中。据此,到2010年,经济实力最强的是欧洲,欧洲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经济实力最低的东亚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东亚经济区15年内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过多且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而且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仅中国和印尼,每年就增加人口2000多万。人口的大量增长给东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人口过多,工业化进程快,原材料和能源消费比重迅速增加,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发展,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掠夺、破坏和浪费。这些问题虽已引起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注意,但多数国家和地区治理的措施不够得力,环境污染有日益严重的趋势,直接制约着东亚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第二,基础设施落后。东亚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水、电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东亚各国(地区)政府对此比较重视,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到本世纪末约需资金4500亿美元,未来15年约需投资1.5万亿美元,筹集这样巨额资金谈何容易。因此,东亚地区在15年内难以消除基础设施的“瓶颈”。一个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难以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第三,科技教育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较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发展科学技术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只有科技教育水平高,人才济济,国民整体素质较高,才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带动世界经济的持续、高速、健康发展。2010年前,世界科研活动80%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的格局,不会有重大改变。日本、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在某些科技领域虽然各有优势,但东亚作为一个整体,仍大大落后于北美和欧洲。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缺乏,是东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一难题决非短期内能够解决。至于全体国民的素质,东亚更是大大落后于北美和欧盟。新加坡是东亚地区国民素质最高的国家之一,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指出,某些国民行为依然停留在“石器时代”。一个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国民整体素质较低的地区难以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第四,增长方式转变困难重重。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主要依靠大量增加劳动力、资本、资源投入促使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中国、越南、朝鲜过去在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下,曾长期实行粗放型增长方式。韩国曾靠大规模投入资本,实现重化工业化。东盟国家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粗放型的性质。粗放型增长虽然促进了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经济效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要想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必须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采取措施转变增长方式。中国已将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问题来抓。日本正在依靠技术创新调整和转换产业结构。“四小龙”正在采取措施转变增长方式。东盟国家,正在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但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是不断促进科技进步,在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国民素质较低的东亚,促进科技进步必然是困难重重。因此,今后15年内,东亚难以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劳动生产率、资本(或资金)利润率大大低于欧美的问题不会有大的改观。
笔者认为,东亚15年内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但在更长的时间内,大约50年后,东亚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50年后,世界经济形势和东亚经济的具体情况很难准确预测,然而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达到或超过当时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不容置疑的。届时,中国第三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达到或超过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赶超美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日美经济实力对比将趋于均衡。新加坡,本世纪末便可成为发达国家。韩国2010年将进入世界10强,成为发达的强国。泰国、印尼、文莱等国家,都计划2010年前后跨入发达国家行列。马来西亚的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充分发达的国家”。连目前东盟各国中较落后的菲律宾也决心到本世纪末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到2025年建成发达国家。既然50年后,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能达到或超过当时发达国家的水平,其综合经济实力必然居世界各地区前列,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注释:
①[日]《日本经济白皮书》,1994年。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东亚文化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