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论文_刘群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论文_刘群

刘群(资阳市乐至县放生乡初级中学 四川 乐至 6415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在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往往会出现偏离这一本位的现象。本文论述了语文两大属性的有机统一,并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关于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234-01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是使两者等同,也不是一方“吞并”或“同化”另一方,这种统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双方相互依赖,任何一方皆不可孤立存在和发展;二是两者之间相互贯通性,这又首先表现为两者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其次表现为相互转化的趋势,后者是对立双方内在统一性和辨证性的最深刻体现。有人打了一个比喻,说这就像一张纸的两面:一面是工具性,另一面是人文性,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它是一个统一的事物。或者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张皮,不是两张皮。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小学生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由于语言文学的特殊性,使得语文课程更亲缘于人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等人文特性,这意味着小学语文阅读全方位地影响小学生整体人格的提升,启迪他们的心灵情操,拓展他们的心智视野,使他们更多更好地受到一种人性的、人文的、人情的教化。这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不局限于单一的工具性,而提升为全面的人文性。

二、人文性及语文的工具性

现在教育都提倡人文性教育,但是很多人不能理解人文教育的根本意义,其人文教育不是指不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教学,而是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其进行思维、情操以及理想、个性等方面的引导,其主要是尊重学生本身的喜好、个性的发展,不在强迫其往社会所需要的方面发展。还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

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及统一的策略建议

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有利于学生提高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又不致使语文教学擅变成“技艺之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文化熏染,端正价值观。

首先,在实际的教育中,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能只为了响应国家的教育理念而一味的实行人文的教育,却不重视学生对于人文教育的接受程度及适应程度。在进行人文性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对工具性教育的优点进行发扬,因为在人文性教育的实施中,很可能导致学生自己的理解不够全面具体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应该将工具性教育中语言知识的运用及表达的能力与人文教育中性格塑造及情操的培养进行统一化,是教育更加的完善。

其次,新编制的语文教材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就要求在编制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初中语文课本有语言的教学内容,还要使其包括培养人格及情操的内容,因为语文不只是工具学科而已,它还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学生们的品格的养成,所以在编制中要做到比例的分配合理,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一个编制完善的语文课本会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不仅掌握了语言的运用还感受到人文精神,使孩子在提高语文功底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及其情操受到了陶冶。这样的编制方法有利于初中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发展孩子的个性,使学生在领悟语言奥秘的同时可以人性的体验。

再次,工具性教育与人文性教育两者的统一的实现,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传统的工具性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就要求老师积极完善自身的素质,并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适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创新,促进两种教学的方式的统一。可以在进行工具性教学时渐渐引进人文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与此同时教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最后,在课堂上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心存爱意、善待学生,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少有工匠的匠气,而充满灵气和生气,课堂上就会有心灵的交融、灿烂的笑脸,便会有情操的陶冶、心智的启迪,便会有瑰丽的想像飞翔,更会有创造的火花闪现。这就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好的统一。

总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既是无数语文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待。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学的归宿。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J].蒙古教育,2014-7.

[2] 于漪.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4.

[3] 桑哲,等.语文新课程名家访谈[J].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6(1)

论文作者:刘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论文_刘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