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作业——学生充满活力的“自留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自留地论文,开放性论文,充满活力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出而作,日落而作,常年耕耘的一片贫瘠的荒山野地中,换来的却是杂草丛生、广种薄收。渐渐地,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失去对学习语文的热情?怎么能不抹杀语文学习的灵性?怎么能不遏制身心的自然发展?而开放性作业,主张主体的参与、空间的开放、形式的多样、层次的多元,做到因人而异与因才施作业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过程中,获得自由、活泼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自主性,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
开放性作业不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不把书面作业作为惟一的形式,而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能让学生自主地创造空间。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做、自觉地做、主动地做,学习效率自然比被动地接受作业高许多。如学习集中识字后,我让学生给课文中的生字编字谜,让学习小组内的同学猜一猜;学习了《龟兔赛跑》,找小伙伴编课本剧,进行表演,可以编一个“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也可以给“新龟兔赛跑”配一幅插图;学完《春风吹》,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动物、植物的变化,可以模仿课文编一首儿歌,还可以画一幅“春天”的画……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就让他们尽情地发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地发展个性特长。
二、层次性,兼顾整体和弱、优势群体的发展
小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尚未形成细嚼品味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仿效性、机械性,因此,作业设计要遵循“基础性”原则,要尽力把难记的、容易混淆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化解在说说、画画、读读、记记、演演等趣味性的作业中,减缓坡度,增强自信心。同时,基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之别,我在设计练习作业中,对全班学生采取“共食制与分食制”相结合的办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主体作业,又有因人而异的兼顾作业。如教第一册“工人、毛巾、衣服”,对一般的学生要求给生字组三个词;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把这些词语读一读,想一想,记一记;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给上述词语按“写人、写物”进行分类。对前两类学生尽量提供多读多说的机会,重视积累,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
三、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开放性作业,无现成的经验可照搬,无固定的模式可循。我在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心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如学习《乌鸦喝水》后,说说:(1)在瓶子里放沙子行吗?为什么?(2)如果在瓶子里放小木块,行吗?(3)还有什么办法,让乌鸦喝到水?以促使学生拓展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四、活动性,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开放性作业,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吸引力。如让学生将课文编排成童话剧,参加表演;搜集或自编谜语,组织一次“谜语大赛”班会活动;画一画家乡的美景;去工厂和农村看看工人农民是怎样劳动的;组织一次新年庆祝活动等等。
五、融合性,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提高综合素质
学科间的渗透、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作业设计要淡化学科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学完《虹》后,我让学生做一做“喷虹”的小实验,并把看到的彩虹的颜色画下来。让学生学唱《小小的船》,自编舞蹈动作跳一跳等等。这样的作业,综合运用了自然、美术、语文、音乐、舞蹈等各科知识与技能,发展了学生审美、想象、操作及语言表达、交际等能力。让开放性作业成为学生释放自我潜能的“自留地”,努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标签:自留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