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近代国际城市发展研究_大连国际论文

大连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连论文,国际性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1)10-0057-04

一、大连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的优势与基础

大连作为国际性城市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它良好的区域基础、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极具超前意识的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脚踏实地的实施手段。

1.良好的区域基础和区位优势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发达的区域经济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诞生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各大经济区中,东北经济区有着独特的优势。东北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是我国人口密度较低、人口压力较小的地区;东北是我国工、农业资源都很丰富,资源组合良好的地区;东北地区1999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0.7%,位居全国之首,辽中南城市群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东北是我国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地区,也是在传统体制下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虽然由于改革开放的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仍然是我国社会发育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可以预见,一旦体制改革到位,东北地区工业化的复兴指日可待。

东北地区的发展必然要求不断加强与世界的联系,要求建设东北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大连的区位优势决定着她天然地要担当起这一重任:从宏观区位看,大连市处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是东北走向世界的天然门户;从微观区位看,大连依山傍海,平原、盆地与丘陵相间,赋予大连现代化城市建设以不可多得的环境条件。

2.高起点营造投资环境

虽然大连有着优越的天然基础,但是对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发展而言,再造优势是最关键的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大连市的再造优势就是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参照系进行的大规模城市建设,营造了大连市优越的投资环境。“绿色工程”是大连市营造投资环境的核心工程,通过百家企业大搬迁、百万居民大迁移、海陆空域全方位立体调整,建成了20多处各具特色的广场、200多处游园和街心绿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4%,在全国名列前茅。以“绿”为基础,大连的建筑、交通、通讯、供排水等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以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发展水平为参照系进行,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构造出一个全新的城市空间格局。

大连市走了一条“以城建支点撬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发展道路,在东北大城市普遍处于萧条的情况下,大连最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构成了大连的先发优势,这种优势表现为对企业和个人不尽的吸引力,进而转化为大连市发展持久的动力,这正是大连模式的真正成功之处。

3.富有特色的产业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富有特色的产业结构是树立城市经济形象,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大连市产业结构的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

(1)现代化的服务业体系

大连市1998年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2.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8.4%,在我国超大城市中,两项指标均高于大连的仅有广州和北京。大连发达的第三部业是以高起点的城市建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城市建设产业、旅游业、会议展览业以及一大批现代化的商业、文化教育产业、房地产业、金融服务业等等。

(2)现代化的海洋产业体系

大连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海洋连为一体,并逐步孕育和发展了富有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包括港口产业(港口建设、海洋运输及海陆空全方位的集疏运系统、仓储业、口岸建设与管理),发达的船舶制造业(大连的船舶制造业分别占全国建造船舶和出口船舶总量的28.4%和44.4%),海洋的研究与教育产业以及海洋运动产业、海洋博览产业等都正方兴未艾,赋予了大连市以无尽的魅力,极大地突出了大连的特色,强化了大连的国际吸引力,促进大连的国际机能不断增强。

(3)富有特色的第二产业

大连的第二产业远不如第三产业发展那么让世人注目,基本的原因就在于大连的第二产业的结构性牲征。大连的第二产业以生产资料的生产为主,主要产业是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石油加工业,该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大连制造业增加值的41.9%。有一大批先进的制造业企业在支撑着大连第二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企业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者中间产品,不直接进入人们的消费领域,因而人们很少有渠道了解他们。实际上,在中国的制造业结构中,生产资料特别是装备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并且作为是我国制造业中的薄弱环节,正在严重限制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因此成为我国下一个时期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大连是以装备产业为特色的第二产业发展将迎来一个大的市场空间。

4.不断增强的国际机能

城市的国际机能是指一个城市与国际社会进行多方面的经济社会合作、为其他国家提供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服务的功能。大连由于其特殊的区位条件和城市特性,使得城市一开始就与国际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连的国际性机能就越强。

1998年大连港口吞吐量7515万吨,进出口总额56.7亿美元,通过海洋运输和口岸服务,成为东北地区与国际社会进行货物交流的集散地;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在大连设立27个分行或代表处,而东北其他地区只有沈阳有5家,大连已经基本建立了与国际社会相对接的运行机制,成为东北地区的汇集国际资本的中心;大连每周发出的国际航班40个,在全国仅低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大连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大连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国际服装节、十届赏槐节、十二届国际马拉松比赛,大连将大型国际文化活动扩大到烟花爆竹迎春会、大连出口商品交易会等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之中,大部分活动都有国际权威机构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领域企业和个人参加,大连已经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进行经济、社会、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二、大连市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

我们试图通过设计衡量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指标体系,对我国12个超大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从中观察大连市在我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格局的水平和地位。

我们选择指标的原则是:首先,不是盲目追求经济规模和数量,主要考虑其发展水平。我们选择的指标主要是人均指标和结构性指标,主要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程度以及国际功能的强度。其次,从现代化和国际性两个角度来考虑,现代化是基础,国际性是现代化城市功能的拓展。选择的指标既不能过于单一,又忌过分繁杂。评价内容包括城市经济结构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人们的现代化以及国际化水平四个方面,选择了四大类共17个指标,用综合评价法对我国主要超大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及结构特征进行评价。

我们首先根据四大类17个指标的重要性分别赋予权重,权重之和为100;其次确定各指标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值,我们以中国

20世纪末最发达城市的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到该平均值与东京、纽约等世界现代化城市的差距作适当调整,在调整时兼顾世

界现代化城市的水准和中国国情;然后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各个城市的现代化得分:

根据各城市现代化国际性水平得分的不同,就可以按照如下标准判断其所处阶段:当S≥85分,为高度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B:70≤S<85,中等水平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C:50≤S<70,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D:S<50,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

起步阶段。

在我们选取12个城市中,综合评价的结果是:大陆还没有出现高度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已经达到中等水平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有:广州、北京和上海。已经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有:大连、深圳、天津和沈阳;其他城市尚且处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起步阶段。

无疑,大连是我国内地200万人以上超大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仅低于广州、北京、上海的第四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虽然与天津、沈阳处于同一个发展层次上,但是大连的综合水平要远远高于后两个城市,可以认为,大连属于我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的先锋力量之一。

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第一,在东北的4个超大城市中,大连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最高。大连市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是63.7分,远远高于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后三者的得分分别是50.3分、48.6分和47.7分,处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起步阶段。大连是东北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是东北地区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前沿阵地。

第二,关于大连与深圳的比较。由于我们的绝大部分都属于人均指标,因此,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的多寡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除了深圳市以外,我们选取的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中公布的市区人口。但是,考虑到深圳户籍人口比重太低,因此采用的是常住人口。并得出其得分是62.6分,略低于大连市。应该说,深圳的得分是低估了深圳的发展水平,其实际水平要高于大连。实事求是地说,大连的现代化国际性水平在全国应该排在香港、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之后,届第六位,或者说在中国大陆上居第五位。这样一个位置,对大连来说是客观的,科学的,理直气壮的。

三、大连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大连是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富有特色。大连的成就主要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而显得更加突出:一是在我国城市发展中问题比较集中的城市建设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二是在东北经济发展普遍遇到障碍的情况下大连近乎是一支独秀;三是与大连的发展历史比较,变化巨大,发展成绩卓著。同时,大连仍然在发展中,大连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要建设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还需要冷静下来,寻找问题和差距,以便获得21世纪更加快速的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1.大连市现代化综合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大连市虽然在现代化国际性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中居第四位,但是,大连与广州、上海、北京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深圳、天津等城市虽然排位在后,但是与大连的差距很小。大连应该有紧迫感。

2.第二产业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虽然大连的第二产业富有特色,并且也有一批现代化的、市场竞争力较强企业。但是,从整体上看,大连的第二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大连市第二产业的经济效益有待提高。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产业发展的前提。反映大连市第二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普遍较差,与北京、上海有较大的差距,见表1。

表1 大连与北京、上海工业经济效益的比较

大连

北京

上海

工业增加值率

21.6

28.9

25.7

资产负债率

 61.5

61.6

54.4

资产利润率

 0.73

1.8

 3.02

大连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在东北主要城市中列第一。全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座海上钻井平台、第一台大功率内燃机车、第一套核工业轴承都是大连生产的。在大型船舶、内燃机车、成品油、化肥、轴承、工业制冷、组合机床、港口机械、数字化电子视听等领域都有国内最大的生产企业……。可见,大连的第二产业基础是很好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选择若干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大规模、高水平发展,大大提高其竞争力,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分享国际经济发展的成果。只有这样,大连市才能够真正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的城市,建设成为与国际社会一道前进的城市。

3.国际性文化氛围有待加强

国际性城市通常有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与否与城市的国际性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国际性的文化氛围是指国际友人在与社会各界进行交往能够愉快、顺利进行的环境。主要包括:市民对国际地理、历史知识的掌握、对主要国家文明礼貌习俗的了解、市民的外语水平、主要公共场所的外语标识等等。国际性文化氛围是一种软环境,它能够润滑、减少国际性活动的小摩擦和障碍,提高国际友人对城市的认可程度,也是把国际性城市做“精”的重要体现。

4.需要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必然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扩散力,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城市差距逐渐缩小。在大连市,虽然随着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周围地区的产业结构也不断升级。但是,从总的来看,城乡差别仍然较大。1998年大连市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6092元。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3328元,城市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1.8倍。而且各地区之间很不平衡,在农村人均纯收入中,最高的旅顺口区为5371元,最低的庄河市仅为2927元,仅为前者的54.5%。

因此,大连市在未来的发展中还要注意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强周边地区的发展。通过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同时加快不利于城市化的一系列体制创新,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在中心城市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迈进的同时,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总之,大连市的发展是成功的。想当初,曾几何时,大连市与东北其他诸多城市一样被“东北现象”所困扰;曾几何时,大连与其他无数地方城市一样只有一个一般性的地区经济发展中心;曾几何时,大连与无数特大城市一样,环境资源短缺(绿地短缺、住房短缺、交通短缺……)。现在的大连,在北国异军突起,大连的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一大批高起点的企业竞相在大连谋求发展空间,大连的发展不断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接纳和赞赏。十几年来,大连已经以实际行动攀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收稿日期:2001-08-08

标签:;  ;  ;  ;  ;  ;  ;  

大连近代国际城市发展研究_大连国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