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有感论文_袁辉

读《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有感论文_袁辉

袁辉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泸沽小学校 615602

【摘要】语文教学教的不只是课文而是语文,语文教学应把孩子们的兴趣留下。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最近读了于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感受最深的是他的文字朴实、简洁,于平凡中见真知,于老师讲课不仅幽默而且极具艺术性,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动静结合;理解;宽容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126-01

阅读了于永正老师写的教育文集《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地触动。激动之余,更使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并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颇多。

一、从“写”开始

“写”让于老师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条猎狗,并时刻瞪大眼睛看世界,张开鼻孔嗅四周,竖起耳朵听动静,搜寻生活中的真、善、美。一个“写”,却调动了人的眼、耳、鼻,无形之中使人们成了生活的有心人,积累了生活中的素材。而为了“写”,又会激励人去读书,读与写像人血液中的“推动剂”,总是促进血液的流动,为我们的大脑增加新的养分,不断为大脑注入新的理念和动力。这就告诉我们,好的文章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做,只有用心的做了,才会触动心灵。这样“做”出来的文章才是鲜活的,可感的,并具有生命的张力,因而更具有可读性。

还有,于老师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上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有位年轻教师在“就作文教学答青年教师问”中,问于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于老师说,他特别重视作文批改和讲评,批改的过程是发现闪光点的过程。讲评呢,则是放大闪光点,比如:学生作文时某个词语运用地恰如其分,或是某句话写得很有意思,于老师就会做上记号,写上评语。在讲评课上,他会大讲这些词语或句子如何好,而且好在哪里。甚至对于学生的一句话,于老师也能夸上几句、十几句话,于老师说这叫“放大”闪光点。如此一来,于老师在放可可是大学生的闪光点时常常会把“芝麻”说成“西瓜”。这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的肯定、表扬中,逐渐建立了自信,不仅体会到了作文中带来的乐趣,也慢慢对作文产生了兴趣,逐渐喜欢上作文。想起我以前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总是自己在那里逐句逐字的修改,每次改一篇作文,我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改完,发给学生后,虽然要求学生认真读一读修改后的作文,但是学生只是看看改没改,就收起来了。这样,我做了的工作,却让学生在作文方面越来越应付了事,作文逐渐成了我和学生的负担。于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恍然醒悟,只是老师一味的批改,学生并不关注老师的批改,只是觉得自己完成了一次任务而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灯,让学生敢于书写,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

二、由“动”到“静”

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现在每一个教师面对的至少都有几十个人,教室里总是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这是屡见不鲜的,常常弄得老师束手无策。读了《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我深深的感到其实学生由“动”到“静”其实并不难,一个练字就能做到。

这确实让人眼睛一亮,写字还能育人,为什么呢?于老师说,字的笔画之中蕴藏着喜怒与悲欢,从字中能感受到他们生命的活力与人格魅力。汉字,不仅每一种笔画都有其书写要求,而且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结构形态,或疏或密,或高低长短,或宽紧收放,或覆盖揖让……真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是,如何搭配笔画、协调偏旁、平衡重心、衬托照应,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会用心去观察,那么,经过一段的时间后,学生逐渐会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好动的现象会逐渐好转。

练字是一种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活动。通过于老师所列举的学生通过练字,一个被老师怀疑患有多动症的叫刘伟的男孩,变成了一个坐姿端正,学习专心,成绩优异的孩子;唐媛媛老师新接的一个班级,整个班的学生浮躁好动,上课很费力气,他们认真练字不到一个学期,全班学生变了,变得稳了、静了……

这些学生个人的问题,班级的问题,都是我们我们老师平时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最头疼,而又难以解决的,而且有时候越弄情况越糟糕,最后许多老师只有放弃了,睁只眼闭只眼了。

原来这一切只需要一个动作,那就是认真练字,回忆多年以来我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字乱写乱画,我总是告诉孩子们要好好写字,忙于灌输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学生常犯的错误、学生不专心、不认真等等,忙得我焦头烂额,可总看不到多大的成效,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我总是又气又急,可又没有办法。而现在,我读了这本书,为我下期的教学指明了道路,增强了我的信心。

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理解”和“宽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听、说、读、写有机交织在一起的过程,从文中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中的“情”,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尊重每个学生,更重要的是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在教学中,不想学生之所想,不急学生之所急,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使表面上“和蔼可亲”,学生也不会有较深刻地感受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以前总是把差生,好学生分得很清楚,现在逐步克服了头脑中的偏见,走向成熟。教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还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蹲下来,才能不但容忍,而且理解孩子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体会出为什么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的道理。没有理解和宽容,也谈不上爱学生。

当然,语文教学最大的成功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总之,于老师的这本书,就像是一杯清茶,需要我细细品味;其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又带领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语文教学的真谛,为解开我教学中的一些困扰;同时,它又像一位良师益友,让我在语文教师的路上,走得更坚实。今后我也会朝着于老师的方向不断提升自我。

论文作者:袁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读《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有感论文_袁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