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过水桥恢复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黄文守

涵洞过水桥恢复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黄文守

广东鹏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河道附近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涵洞过水桥为施工通道,而在雨季等情况下,受河水上涨的影响,很容易造成涵洞过水桥遭受水害影响损坏,并常伴随施工场地被淹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开展,为此必须及时构筑挡水堤坝,并完成涵洞过水桥的修复,以此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为提高涵洞过水桥的修复效率,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施工部署、施工方案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涵洞过水桥的修复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涵洞过水桥;水害;施工;挡水堤坝

对于河道附近区域所修建的工程,在大面积持续降雨或者是上有开闸放水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特大洪流冲击的现象,不光会导致施工现场的淹没,如果施工通道为涵洞过水桥,也可导致涵洞过水桥的损毁,容易对工程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及时进行修复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相关施工人员必须结合水流情况以及工程概况,做好涵洞过水桥恢复施工部署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将所指定的施工方案切实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尽可能减少对工程的影响,维持工期的顺利开展。

1.施工部署

建筑工程施工工期普遍紧张,而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工程是否可继续顺利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河道附近的建筑,涵洞过水桥作为重要的临时通道,对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在施工部署上必须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尽快完成涵洞过水桥的修复,具体的部署可分为四个步骤实施:其一,受水流影响,涵洞口位置普遍堆积有大量杂草,严重影响了涵洞过水桥的过水效果,必须及时予以清除,以加快水流通过,并降低水位。其二,由于水流冲刷作用,河道中积累了较多的混凝土块或涵管碎块等,不利于过水,且给后期修复带来了较大的阻碍,故也应该及时清除。其三,考虑水流冲刷可能造成附近道路塌陷,且存在土体不稳的情况,故必须回填土块、石块等,以维持附近环境的稳定,具体回填标高的设计需要以现场环境为基础进行设定。其四,进行涵管过水桥的修复,应该做好对涵管情况的检测,对于保存完好的涵管,可保留继续使用,其余破损涵管则需要及时清除,并迅速回填修复通道,及时增加涵管数量,在及时排水的基础上,促进涵洞过水桥通行功能的恢复。

2.施工方案

2.1施工工艺

涵洞过水桥施工普遍需要按照以下工艺流程开展,首先则应该对阻塞涵洞洞口及附近区域的杂草加以清除,在提高其过水能力的同时,避免附近杂草再次造成涵管堵塞。其次则需要完成对混凝土块以及破损涵管的清除工作,并完成对水流冲刷而形成缺口的回填。对于底部已经损坏的涵管,必须及时加以拆除,在拆除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保护,避免出现危险事故。再次,考虑涵管基础受水流的影响其承载力与稳固性均已经明显降低,故必须做好再次捣实与浇筑工作,并及时安装缺损的涵管,做好固定工作[1]。另外,对于涵管区域的上部碎石,则需要及时加以回填,并做好上部区域的压实工作。还需要以此为基础完成做好路面的浇筑与振捣工作,形成混凝土路面,而后再完成路渣的回填。最后则需要完成涵洞过水桥上附属设施的建设,包括人行道、栏杆等。

2.2施工步骤

(1)杂草清除

在杂草清除的过程中,可利用长杆或网兜进行清除,清除完毕后应该及时运走。还需要做好对涵洞内情况的观察,如果存在杂草,也需要及时加以疏通,避免留下隐患。如果上游仍然存在杂草,且数量较多,可拉设防护网,并定期加以清除,以保障其过水能力。

(2)涵管清理

在洪水侵蚀的情况下,普遍会出现路基松动或者坍塌的问题,原来涵洞上的路基势必会不稳定,故应该结合其水害情况,合理采用搞投机加以破碎,并及时清理。如果涵管损害位置在中间,挖臂机难以进行清理,则需要采用25t气吊辅助完成[2]。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破碎问题的清理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救生装置,并系牢安全带,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涵管清理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抛石回填

抛石回填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对于第一次回填的石块,其质量应该在100kg以上,避免其被洪水冲走,在该过程中,需要采用挖机进行回填工作,首先将石块填满到睡眠附近额日志,而后再利用中石料机械加以压实,并做好对缺口的截留工作,以便于观察下方的缺口,确保后期回填工作的及时性。而后,可铺设议程厚度在1.0m左右的石块,并采用机械进行压实处理,回填时可采用分层回填、分层压实的方案,以提高其密实度,高度一般控制在原来涵管的底部左右即可。在缺口迎水面的位置,回填宽度必须控制在超出缺口1.0m之上,确保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已经被冲出了较大的坑洞,难以及时完成回填操作,则需要考虑在水位适当下降后,再次进行施工。

(4)涵管拆除

对于底部已经缺损的涵管,必须加以拆除,坚决杜绝继续使用的问题,对已经出现裂缝或承载力已经大幅度降低的涵管,也需要加以拆除,否则其后期回填的效果将难以得到保证,很容易出现涵管坍塌的问题。在拆除涵管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空压机配以人工的方式,可将涵管分解为单节后,利用汽吊将废旧涵管转运到制定的堆放地点。

(5)浇捣复原

在完成涵管的拆除工作之后,应该首先利用石块进行回填,并对基层加以压实处理,而后利用混凝土完成基层的浇筑工作,一般混凝土等级为C20即可,浇筑厚度控制在200mm左右,而后完成新涵管的设置[3]。复原涵管工作完成之后,对于涵管间所存在的缝隙,则需要采用混凝土进行护邦,一般灌缝的高度需要达到涵管的一半,确保其可充分固定,不会受水流或上部荷载影响而出现移位。

(6)回填浇捣

在回填压实之后,对于涵管的上部,则需要利用级配良好的沙石进行回填,填满上不空隙。对于迎水面,则需要利用石料浆砌筑护坡,避免沙石被水流冲刷,而后也需要及时排放钢筋,对涵管进行锚固,锚固后需要浇筑50mm左右的保护层。而后利用C30的混凝土完成混凝土路面的浇筑工作。

(7)恢复通车

在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1d后,即可利用3:7的灰土加以回填并压实,回填高度需要在原来高度之上,一般100mm即可,而后即可恢复通车,并同时完成人行道、栏杆、路灯等的架设工作。

(8)挡水坝施工

为减少后期河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应该及时完成挡水坝的建设工作,围堰高度需要以实际工程需求进行确定,施工完成后应该确保其可完成对喝水倒灌的预防。对于挡水坝,一般采用240x500mm的实心砖进行砌筑,而后采用1:3水泥砂浆抹面,双层均需要抹匀。

(9)注意事项

在混凝土浇筑1d后,其强度已将达到了50%,通过回填灰土可实现应力分散,通车不会造成混凝土的顺坏。在后期再次遇到洪水时,可采用挖除上部灰土的方法用以排水泄洪,只要水位降低,即可恢复通车,不会对工程的总体进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涵洞过水桥作为重要的施工通道,如果在出现损坏的情况下,很容易对附近工程造成不良的影响,为此必须在水位下降以后,及时做好修复工作,尽快恢复通车,以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安全,做到安全修复,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参考文献:

[1]黄健昂.涵洞过水桥恢复施工技术应用[J].市政设施管理,2017(1):48.

[2]李桂伟.公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5(8):141-141.

[3]刘益.公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应用[J].四川水泥,2017(7):77-77.

论文作者:黄文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涵洞过水桥恢复施工技术应用论文_黄文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