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经济现状及有待研究的问题--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_农业论文

“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经济现状及有待研究的问题--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_农业论文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与“十二五”需要研究的问题——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中国农业论文,研讨会上论文,二五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志们:

今天,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围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交流政策理论研究成果,研讨有关热点和难点问题,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在此,我谨代表农业部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多年来对农业部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着重就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和“十二五”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

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夏粮丰收,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上延续了6年来的好势头,形势好于预期,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

一是夏粮再获好收成,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今年夏粮总产量达到1231亿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冬小麦产量1088亿公斤,比上年增加近10亿公斤,实现连续7年增产。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产品产销两旺,棉花、油料、糖料面积恢复增加。上半年全国肉类、禽蛋、牛奶总产量分别为3713万吨、1280万吨和1443万吨,肉类和牛奶同比分别增长3.5%和2.2%,禽蛋基本持平;水产品产量2100万吨,同比增长3%。总的看,主要农产品供应有可靠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提升,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有力,农产品产销基本平衡,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二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较好。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078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9.5%,增幅提高了1.4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看,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到8%、18%、18.6%和21.3%,呈现出“全面开花”的可喜局面。特别是上半年农民收入超过城镇居民收入7.5%的增速,农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8.5%,也超过了城镇居民7.2%的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同步增长态势。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继续好转,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民人数达到1572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2%,已经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在转移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工资水平普遍提升,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达10%~30%,这将有力地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城乡统筹进程加快。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陆续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加快,据我部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7亿亩,比2009年底增长12.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至6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9.35万多家,入社农户2500万左右,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0%,一些合作社探索开展信用、保险等方面的服务,效果很好,目前全国已有10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组建的资金互助合作社(组织)达3976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断深化,今年国家还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在全国14个省(区、市)实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条件建设试点。城乡统筹在各地推进很快,特别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要素交易市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是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可以说是上上下下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协同作战的结果,关键是得益于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政策支撑。坚持把粮食和农业生产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上来谋划、来要求、来支持,今年特别强调在连续6年丰收之后绝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亲赴生产一线加强指导,国务院先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8183亿元,比去年增加930亿元,增长12.8%。在春耕春管生产的关键时刻,中央财政又安排专项补贴资金70.8亿元,支持力度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中心任务,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加强对策研究和生产指导,争取政策支持,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保护和调动了地方和广大农民奋力抗灾、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基础。但要清醒地看到,一年农业收成如何,关键取决于秋粮;全年工作任务完成怎样,关键要靠下半年。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同时又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形势不容乐观,任务更加繁重。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是二季度增速回调,一些领先指标反映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对农业发展要求更高。从国际环境看,美欧日等经济复苏内生动力不足,消费不振,失业率上升,一些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国际上对经济减速甚至二次探底的预期增强,改善农产品市场和贸易环境面临更强的阻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和利用国外市场面临更多的困难。从气候条件看,上半年我国气候极端异常,各种灾害的滞后影响不容忽视,保持全年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当前,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稳住粮食生产对于经济发展全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从下半年来看,有两个突出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一是秋粮生产形势。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取决于秋粮。夺取秋粮丰收、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管理通胀预期、应对国际粮食市场新变化至关重要。今年全国秋粮面积预计11.49亿亩,比去年增加1300多万亩,长势总体较好,夺取丰收有一定基础。目前,秋粮已经进入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晚稻栽插刚刚结束,生产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受持续低温洪涝影响,晚稻栽插期较往年推迟了7天左右,增加了后期遭遇“寒露风”的风险,病虫害加重发生流行的威胁较大;另一方面,今年入汛以来许多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大,给秋粮生产带来一定困难,夺取秋粮丰收的任务十分艰巨。

针对秋粮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务院近期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资金,对南方主产区7300万亩双季晚稻和东北地区6000万亩粳稻实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农业、财政部门正在全面落实国家扶持秋粮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晚稻及秋粮田间管理,立足抗灾夺取晚稻和秋粮好收成,确保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在加强生产管理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生产扶持政策,应对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强价格预期管理,及早谋划秋冬种及明年粮食生产工作。对一些长期积累的老问题也要有清醒认识,下决心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利益驱动不足等问题,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今年上半年,受西南干旱、北方持续低温、南方洪涝灾害及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粮食价格温和上涨,保持在可承受范围之内,7月份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粮食平均价格为每百斤107.4元,环比涨1.1%;蔬菜今年前4个月价格在高位运行,5、6月份有所回落,7月份又有所上涨;猪肉价格上半年持续低迷,养殖户出现大面积亏损,6月份止跌后开始恢复性上涨;大蒜、绿豆价格上半年出现暴涨,6月中下旬价格明显回落,7月份再次出现明显上涨。同时也有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近期新疆番茄酱出口受阻,出口价已跌破成本价,部分农户可能面临番茄烂地头的风险。从国际市场看,全球农产品市场供求形势复杂多变,近期由于多个地区发生严重灾害,市场存在减产预期,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并带动国际玉米、大豆价格反弹。

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是确保今年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库存充裕,国家在市场调控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几个月农产品供求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我们有足够的调控能力应对价格上涨,保持农产品市场总体稳定。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价格是“百价之基”,农产品价格上涨对CPI和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确有影响。一方面,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有其必然性。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近年来农业物化成本和活劳动成本节节提高,只有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才能有效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市场供给,稳定价格预期。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由于农产品价格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重较高,各方面对价格上涨极为敏感,给管理通胀预期带来了较大压力。对当前和今后可能出现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通货膨胀背景下的物价上涨、投机炒作与正常的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价格上涨区分开来,采取更加灵活的调控措施。此外,在关注价格上涨的同时也要关注价格下跌,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价格大起大落对供求格局和生产秩序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对相关产业发展甚至宏观经济运行影响都很大。因此,要在采取临时性价格干预措施的同时,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全面提升农产品现代市场流通水平。

二、关于“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是“十二五”谋划之年。要抓住时机,深刻分析“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入研究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努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做好“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十二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加快推进时期。从国际经验看,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时期,既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农业发展的风险期,抓住并利用好机遇,将对农业起到带动提升、加速作用;丧失机遇则农业可能被边缘化,出现徘徊甚至倒退。从“十二五”情况看,无论是顺利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还是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都必须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无论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扩大发展回旋余地,还是应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都必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总之,“十二五”是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机遇期,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立足“十二五”,着眼未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重点要完成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一是保障农产品供给。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只能端在我们自己手里。要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300亿公斤以上。其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全面实现小康的重点难点。要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顺利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其三是夯实农业基础。越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越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装备能力建设,稳定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其四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抓好草原保护建设,强化农业的生态保障功能。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怎样保证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中农业不受削弱,这是当前和“十二五”时期需要着力把握的一个核心问题。当前,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如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一些问题:

1.关于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今年是我国自然灾害较重的一年,先后大面积发生严重干旱、低温与洪涝灾害,局部地区粮食减产,加上俄罗斯等一些粮食主产国暂停出口,社会上对粮食涨价的担心越来越重,对粮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在供给方面,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连续3年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1万亿斤水平。在需求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5725亿公斤以上。综合分析,我国粮食虽然连续6年丰收,但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满足2020年的粮食总需求,今后十年每年至少要增产粮食40亿公斤。从确保供给面临的资源条件看,完成这个任务难度很大。农业资源短缺、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进步缓慢、生产方式落后、极端气候多发等问题在短期内不仅很难缓解甚至可能趋紧。由于资源条件和生产水平的制约,某些大宗农产品的进口量在急剧增加。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分别达到4255万吨、816万吨。某些重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的下降,必然加大国家调控市场的难度,导致经济安全风险加大。因此,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千方百计立足国内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十二五”期间,要始终坚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实现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质量安全。

2.关于农民收入问题。改革以来,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近期连续六年快速增长,但农民收入问题仍是当前“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在继续。从全国平均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2004-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高出农民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由6485元扩大到12022元,相对差距由3.21∶1扩大到3.33∶1。从发达地区看,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虽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缩小的趋势这几年却转为扩大。2004-2009年,上海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27∶1扩大到2.34∶1,江苏由2.20∶1扩大到2.57∶1,浙江由2.38∶1扩大到2.46∶1,广东基本保持在3.12∶1。从农村内部看,农户之间、区域之间的农民收入差距较大。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基尼系数为0.3776,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为低收入户的7.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省(上海)为最低省(甘肃)的4.2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与城市居民收入基本与经济增长同步、更能获得政府支持相比,农民收入增长不仅受限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土地产出增长率下降、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经营规模小等经济因素影响,而且受限于市场化改革滞后、二元体制约束、政府扶持偏少等非经济因素。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过程中,如果不能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将难以逆转。“十二五”期间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要任务,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提高农业和农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

3.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今年春季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和最近许多地区遭受的严重洪涝灾害突显了我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硬伤,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十二五”时期必须把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沟渠、毛渠,力争完成基本农田渠系改造,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研究推广节水技术和抗旱品种。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积极支持土地平整、地力培肥、田间设施配套等建设工作,集中建设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以重大农业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渔港、海洋牧场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4.关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问题。增强农业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让农民生产的产品卖得掉、价钱好,离不开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目前,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市场变化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快建立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是建设和改造一批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支持产地批发市场储藏保鲜、物流配送能力建设,推动鲜活农产品安全上市、均衡上市。强化市场运行监测与信息服务,完善市场预警机制。加大产销衔接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系。要高度重视做好国际农产品贸易促进工作。针对国际农产品贸易领域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加强对主要农产品进口冲击和产业安全的监测预警,提高调控水平,及时实施贸易损害调查,研究建立产业补偿机制;做好多双边贸易谈判和涉农国际规则制订工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促进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加大对企业和行业组织营销促销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现有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5.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问题。科技支撑能力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逐年提高、贡献很大,但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与农业和农村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运用到生产上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较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一些制约体系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保障不足、机制不活、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十二五”期间,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和科技储备,积极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等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成推广良种良法,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单产水平来克服耕地资源限制。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关键是解决人、钱、事和责、权、利结合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强化推广机制创新,抓好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统防统治、新型适用农机、良种良法等重大技术的推广,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服务面,不断提升能力、增强活力。

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民富之基。目前农民工资性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近4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农村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的情况下,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并存的局面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社保、住房等制度,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在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

7.关于农村金融服务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血液。近年来,虽然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农民“贷款难”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组织,积极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研究建立和完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加快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扩大有效抵押物范围,建立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事业,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业巨灾风险防范机制。

同志们,研究“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问题,编制好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以上一些问题,只是提出来供大家研讨,如何解决还需要深入研究。这次农经年会会聚了我国“三农”研究领域众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大家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视野审视“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从战略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促进“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标签:;  ;  ;  ;  ;  ;  ;  ;  ;  ;  

“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经济现状及有待研究的问题--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