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指导作用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_评价体系论文

发挥多元评价导向作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质量论文,导向论文,作用论文,评价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08)04-0003-05

教育部高教[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坚持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16号文件的宗旨,是要求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水平的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探索由职业院校、社会职业鉴定机构、企业等构成的学生质量多元化评价机制,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多元评价观

1998年巴黎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多层面的概念”,“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

各层次各类型高等教育,其功能和活动有所不同,应当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来统一衡量,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而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也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来统一衡量,应有自身的质量标准。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也不是单一的教学质量,而是涉及高等职业教育所有的主要职能和活动。

因此,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应是多样化的质量观,树立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1.以多元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人。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人。指出,人的思维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整齐的、有序的、线性的和流畅的过程,而是各种智力组合依不同条件和环境作用于人的成长和生存的结果。由于每个人对学习持有不同的态度,其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认知特征都会因学习兴趣而影响多元智能的组合。评价一个学生如果只看某一个时段,某一种表现,是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的,因为生活将改变一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有些教师眼中的“差”生,会在某一领域达到令人惊异的高水平。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将全部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作用于某项工作之中的时候,他才会在某一领域表现出强烈的理解力,才会做出高于常人的业绩。所以,评价一个学生必须致力于三点:一是评价必须发生在情境中,学生必须在真实生活情境中面对真实生活的挑战;二是评价要集中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一点、某一事;三是评价必须基于学生的全部表现,要更多地看学生今后的进步,而不要以学校的“成绩”认定他成才的几率。

2.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手段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那些在纸笔测试中成绩好的学生,只表明他们在语言智力和逻辑智力方面为强项;在纸笔测试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至多表明他们的智力强项不在语言和逻辑方面,他们的优势完全可能在纸笔测验无法测出的其他智力方面,比如音乐、视觉、身体、交往等。学生在某方面的弱势表现并不表明在其他方面也必然呈劣势。所以,高职教育的人才评价机制必须为学生寻求符合他们智力类型的发展机会,使他们成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社会的有用之才。

3.评价学生要关注其智力、品质、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给他一个最佳的人生发展的建议。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有些学生可能只适于在基层、在某一具体工作岗位上发展自己的某种特长,必须帮助这些学生找准“定位”,让他们安心当“闪光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高职院校来说,85%的学生应立足于他们的生存能力,即有岗位就业,能在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其余约15%的学生可能有成为拔尖人才的潜质,可以给予重点培养,但这不应是教育资源使用的主要方向。见能力对应示意图。

能力对应示意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处于C或D区的人才,其中C区的约占85%,D区的约占15%,他们只能承担一般的重要工作,不大可能是领军人物。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更多的是岗位的适应能力,让他们用三年的在校学习就承担岗位重任,恐怕任何用人单位都不会冒这个险。所以,学校评价学生一定要坚持“用人单位的标准”,不可用学校的“学习成绩”替代能力标准,这是高职院校人才评价必须坚持的底线。

二、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

英国爱德克斯国际教育基金会BTEC教学模式是一种国际上较有影响的职业教育证书课程。其考核形式,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标准。对学生的每一项成果都要给出一个相应的成绩等级,而等级的评定来源于可靠的证据。

证据获得的渠道:一是学习过程的表现;二是来自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反映;三是学习总结、自我评价、笔记等。证据汇编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内容包括个人总结、学习心得、测验单、教师和指导教师的书面反馈意见、课堂笔记、实验或实习报告、问卷调查、工作记录、图表、照片、计划、流程图、日程表、草稿、数据库、计算机文档及软件等。意义在于为学生申报成果提供基础证据,为教师评估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等级提供基础证据。还可以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成就及潜能。反映了BTEC教学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注重过程的特点。此外,澳大利亚、韩国、德国等国家的考核方法和思想也渐入中国,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提醒我们,必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多元评价体系,当前,一些高职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社会的评价众口不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情况,以及学习习惯、目的、方法、态度等有重要联系外,也与高职学生成才标准的评价有关。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评价,看似运行良好,事实上,没有真正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教师没有完全做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强调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一个可行的、有效的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对于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索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多元评价机制的制度保障

1.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就是要把影响其质量的各个因素有机地协调统一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机运行,形成有效、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为多元评价提供机制保障。其构成表现为:第一,教学过程监控系统。是依据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所进行的监测、审议、审查活动。第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包括实行常规的教学质量测评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优制度。第三,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一是实行“学生代表座谈会”制度、“网上评教制度”、教师评学制度。二是企业、社会评价机制等。

2.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多元的、开放的系统。具体而言,以多元评价为出发点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内外结合、多级反馈的开放系统。系统的特点:

一是全面与重点相结合。以国家评估体系指标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标准,以专业质量标准和毕业生能力质量标准为重点质量标准,以点带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是目标与过程相结合。既有对教学结果——毕业生能力的评价,又有对教学过程质量的监控,使教学全部环节的质量在监控之中,并不断被修正,向理想目标靠近。

三是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产学研结合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在评价过程中,行业企业及社会的参与,体现了系统的开放性,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向了多元化。

(二)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评价体系包括校内评价体系和校外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内容包括,评价原则和理念、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多元评价的原则

(1)把握评价的全面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方法不应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扩展到除知识之外的技能熟练程度、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责任心、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2)承认评价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采用有差异的考评方式,对待不同智力的学生。

(3)坚持评价的针对性。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生活背景和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4)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评价要为培养这种能力服务,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也必须在一种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进行。

(5)开拓思路,探索评价方式多样化。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知识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小论文、作品、活动表现性评价等。

(6)坚持多元评价理念。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成绩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

2.多元评价体系的标准

有关资料表明,现代管理对人才测定的要求有100多项指标,而凭卷面考试只能考出其中1/3,其余的则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考出,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这些正是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评价的标准,应根据国家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和高职培养目标确定。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素质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两个方面。(1)思想道德标准;(2)知识标准(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人文科技综合素质);(3)能力标准(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要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从突出实用、实际、实践、实效的角度来建立标准,使学校的培养与企业用人之间实现“提前培养,同步使用”。例如上海商学院就采用了对学生进行以“学业成绩评价、职业能力评价、职业素质评价为核心”的评价标准。

(1)专业知识评价标准。职业教育要求理论“适用”为度。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不单独考核理论知识,而是在技能评价中看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效果,即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效果。

(2)职业技能评价标准。岗位技能评价是评价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岗位技能。技能评价应该强调,第一,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对基础的、核心的岗位技能进行评价;第二,技能评价应该先易后难,便于学生操作。

(3)职业素质评价标准。职业素质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培养对高职学生尤为必要,它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弥补他们非智力因素的不足;可以引导他们增强信心,走向成功。

3.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运行机制

(1)构建多元考核评价机制的框架。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包括考试、课业考核(过程性评价)、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企业评价及参加技能竞赛、社会活动等。

多元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一是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开卷等形式;二是职业能力考核,采用口试、实际操作、作品、撰写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和职业技能大赛等。三是企业的反馈或鉴定等。

(2)确立多元考核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多主体制,即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企业。形成企业和社会对学生评定、学生之间评定、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方面互动评价机制。

四、以多元考核评价为导向,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点带面,有针对性地选择试点专业和试点课程,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教学目标,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机制探索试验,推动整个学院教学模式改革。

(2)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3)在考核过程中,要重视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结合。将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模拟实习、生产实习和实训,以及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实践)、顶岗实习、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环节形成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纳入考核内容。

五、加快多元评教体系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1.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育人模式的变化,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是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即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方法要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转移,实现基于“学”的“教”;另一方面是教学活动重心的迁移,即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行动,使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职业教育要提高办学质量,首当其冲的是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当前,许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习惯于课堂知识的单向传授,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与当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2.改革评教机制

从实际出发,发挥教学制度的监督、监控、反馈和保障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要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通过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行业技术研发、参加学校精品课制作、参与编写工学一体化实训教材、定期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和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方式,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则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通识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意识的渗透,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3.吸纳业界人士为兼职教师

通过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指导教师优化职业教育队伍。企业指导教师的素质,对指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应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有条件的高职学院,应建立自己的企业师资资源库,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六、思考与建议

教育教学过程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评价对象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差异性,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高职教育多元评价的核心是学生的技能。但是,由于地域经济条件、学校办学定位、发展规划、行政部门的管理等原因,不同的地区、不同职业院校的发展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工科类、经济类、文科类、艺术类各专业评价机制发展不平衡,青年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中年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的能力薄弱,在职业技能的考核上,企业评价力度不深,以职业标准为取向的学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互动性不强等,都影响了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由天津市的高职院校共同去做

天津市教委应牵头组织各院校统一建立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标准,以利高职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建议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规范学生评价多元化体系的运作,便于各高职院校依法治教。

2.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运作应当与学分制管理结合起来

学分制的操作要有利于学生的的多元评价。建议建立动态的学分制管理办法,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学分的内涵各高职院校应大体统一,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由专门工作机构做好此项工作。

3.加强学术交流,形成学生多元评价的理论体系

建议由市教委组织专门的理论研讨,统一认识,形成共识,以利从理论建设的层面上,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生产力。

4.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和社会参与的学生评价体系

组织专门机构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标准,以利校企科学地评价人才的质量。为弥补评价的缺欠,在评价方案的设计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多元评价,教师评、自评、互评、企业和社会评;在操作过程中,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与科学性。

收稿日期:2008-05-06

标签:;  ;  ;  ;  ;  ;  ;  ;  ;  ;  

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指导作用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_评价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