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社会主义机制_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略论社会主义机制_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机制简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其演变机制。如果将社会主义看作一个系统过程,那么它应有指令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运动机制、代谢机制等。如果将社会主义看作一个生命过程,它应有比上述机制更为重要、更为深层的机制,即发生机制、发展机制和消亡机制。由于社会主义消亡同阶级和国家的消亡是同步的、统一的,而且距今尚远,故本文的着眼点是探讨社会主义发生机制和发展机制,它们构成了社会主义过程的动因框架,是观察和研究各种社会主义问题的最高视角。

一、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就是阶级斗争

所谓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系指社会主义得以发生的必然的、内在的动力因素,即近代和现代条件下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及反阶级压迫、反民族压迫的斗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使人们认识到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1〕随着新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才改变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因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社会主义发生机制最完整的表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评价马克思的这一功绩时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2〕“从此开始”和“以此为中心”实际指的就是发生机制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而剩余价值学说的实质也在于证明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和必胜性,所以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简单说就是阶级斗争。

在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理论中,找不到关于社会主义发生机制的论述。莫尔的《鸟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是想象的社会主义图景而没有言及任何谋取这种图景的手段,欧文的示范公社却来自于富人的捐赠,欧文、傅立叶、圣西门只是看到了阶级对立,却没有想到号召无产阶级去进行革命的阶级斗争,然后消灭资本家阶级,实现生产资料全社会公有。总之,正如列宁所言,“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3〕,也就是没有找到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 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水岭。

目前第三世界的非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国家有44个,它们的社会主义发生机制有其特殊性,可以说是民族斗争导致社会主义。在革命前,它们都是殖民地,民族压迫占主要位置。毛泽东说,民族斗争说到底仍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它是受民族压迫的所有阶级联合起来反抗殖民统治的集团式的阶级斗争(我们称其为泛阶级斗争)。虽然革命胜利了,实现了国有化或公有制,反对剥削,但无产阶级和国内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较量过,因此这种泛阶级斗争是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发生机制,所实现的社会主义也只能是民族社会主义,是不完全的、不稳定的社会主义。

现代社会民主主义倡导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它们在十多个国家组织了民主社会主义政府。他们实际在进行阶级斗争,他们也承认阶级斗争,但是却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改良主义道路。实际上,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是和平演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的道路。虽然革命党人经受了和平竞争的考验,但资产阶级的反扑随时都会到来,彻底消灭剥削的环境不能确定,“一个建立在生产、分配和变换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无产阶级社会”〔4〕就很难实现。 由于现代社会民主主义奉行和平竞争的思想路线,其中的阶级斗争含义是很淡薄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发生机制不健全的表现,它绝不可能导致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实际是一种过渡状态的社会主义,它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强大时才有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接轨的可能。那时,社会主义发生机制如何起作用将是个重要问题。

现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来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民族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在这些国家中不存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也不会起多大作用。这些国家只有在相对不发达的时候(即科学社会主义很强大的时候)由科学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起作用而转变它们。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机制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所谓社会主义发展机制,就是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道路取得胜利的国家都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必须经历生产力从不发达到发达的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成长过程。这就是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仍有矛盾,包括二者之间不完全适应(个别阶段、个别地方可表现为较大的不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产生了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要解放生产力就必须实行改革,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改革就得首先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形成了互为因果的三大环节。在中国,首先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个人迷信,克服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认识,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才为改革创造了前提。中国的改革坚持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坚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坚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先农村,后城市,能快则快,不能快则慢。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保障科技人员六分之五的业务时间,平反冤假错案,对红专的明确解释等等。可以说,邓小平的理论全部都是在解放思想、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着眼的,其中心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邓小平是第一个抓住社会主义发展机制并获得巨大胜利的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谦称,这也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这个理论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论,或社会主义发展机制论。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理论中心则是社会主义发生论,或社会主义发生机制论。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是理论的创立者,而列宁、毛泽东则主要是发生机制的实践者,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高度去看待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仍属于第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邓小平却属于第二代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过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但未看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列宁说:“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新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5〕他也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斯大林根据30年代经济大发展的实践,断然否定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认为“这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生产关系在这里以加快的速度发展着,因为适合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有这样发展的充分广阔的天地。”〔6〕毛泽东在1957 年看到社会主义社会中还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情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7〕但是后来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原来的认识没有深化, 反而转向了。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机制认识不清的结果。

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机制转轨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实际上,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代之而起作用的应该是发展机制。这是社会主义的主题。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虽然还需要做些清除残余敌人的工作(如中国的清匪反霸、肃清边陲地区残敌等),但革命的主要目标应该转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由于没有经验,也由于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给人们留下过深的印象,总担心用鲜血换来的政权会重新丧失,所以从列宁到毛泽东等都没有彻底地适应这种机制转轨。列宁在获取政权后曾一度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斯大林、毛泽东也都有急于求成的一面。他们都曾不同程度地感到掌握政权后革命的目标应改革,可是在实际处理这一问题时又拖泥带水,最后发展到中国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群众专政,又搞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些都说明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发生机制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后果当然严重。以抓阶级斗争的方法抓生产力只会严重破坏生产力,国家发展不可能高速度。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有一些毛病,但共同的毛病只有一个,就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机制认识不到、认识不清或认识不全。

苏联共产党有93年历史和74年的执政经验,最后被瓦解,根本原因就是转轨失误。在转轨时不仅认识不清,而且思想拖累太大。一是急于过渡、急于发达的急性病。1917年取得政权,1924年急于农业全盘集体化,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1946年宣布要在一国首先建成共产主义,实际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陷入空想共产主义的泥坑。二是大党中心主义。苏联领导人一直认为他们应该指挥全世界向共产主义迈进,因此对任何反对行为和有意见分歧的党持残酷斗争的态度。顺演下去,出现大国主义、霸权主义、政治上个人集权、领导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以党代政、重人治轻法治、官僚主义、干部特权、文化专制、政治教条化,霸权主义又沿革为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使苏联建设包袱沉重,加上它急于在世界各地放火、扩张,所以就远离了科学社会主义轨道。三是牢守战时经济体制,生产机制僵化,分配平均主义。这些都是违反社会主义发展机制的。因此,苏联是在取得政权不久即一步一步实行误转轨的,后来变成了带有封建军事因素的社会主义。由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深受苏联的影响,体制、模式也差不多,也是由于误转轨而付出了沉重代价。

当然,转轨也不是非要在夺取政权的一瞬间实行不可,条件不成熟可以晚一些时间,多做些准备工作。晚转轨会造成损失,会产生困难和危机,但误转轨则损失更大。因此,在转轨时就要改革,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不能改为社会民主主义,也不能改为资本主义。实践证明,早转轨早受益,风险也较小,晚转轨则容易失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个不断科学化的过程,决不能牢守一种模式、一种方法不变。实际上,资本主义也有一个科学化的过程,不断在生产和社会各领域融化新科技革命成果就是科学化。如果我们的科学化过程太慢,在转轨过程中的误转轨机会就会增加。当然我们不是说资本主义科学,也不是搞科学资本主义,而是说连资本主义国家都还不断搞改革,不断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武装自己、改革自己,我们社会主义搞了多少年还不如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快,那是说不过去的;搞着搞着不是哗啦啦增加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哗啦啦垮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说不过去的。主要的原因在社会主义内部,自己不改革,不转轨,不科学化。可见社会主义机制转轨是要有头脑、要有勇气的,而且方法对头才行。否则就会丧失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机。

应该指出,对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发展机制及其转轨的研究仅是一种探索,就这些机制本身而言还有一个经受普遍性考验的问题、深化及发展问题。本文属引玉之砖,希冀同仁关注。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43页。

〔3〕《列宁选集》第2卷,第445页。

〔4〕参见1952年7月社会党国际第一届代表大会通过的文件《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与任务》。

〔5〕《列宁选集》第4卷,第586页。

〔6〕《斯大林选集》下卷,第449页。

〔7〕《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74—375页。

标签:;  ;  ;  ;  ;  ;  ;  ;  

略论社会主义机制_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