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非常多的施工技术,其中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后,已经形成成熟的施工方式,可以说是传统施工方式进步后的产物,在实际的住宅施工中,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1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的优势
1.1 节约资源
混凝土装配工住宅建筑在实际的施工中所使用的预制件为工厂化加工所得,耗材使用量相对较少,同时在建筑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结构强噪音作业时问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时问大量减少,减轻了对建筑地居民的噪声影响,也使得混凝土施工中产生的废水等有害物质减少,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2 缩短工期
传统住宅建筑在主体结构封顶后,需要用1到2个月的时间去进行窗洞剔凿、防水处理、副框收口等工作,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在预制外墙板时就预留了墙面安装外窗用时要用的木砖,当主体结构封顶后便可以立即实现外围封闭,比传统建筑施工外围封闭时间节省了将近2个月,并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为提前插入室内砌筑及建筑装饰工程创造有利的条件;传统建筑施工中,外墙装修、粘贴保温材料、抹抗裂砂浆等工序约需要2一3个月,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预制外墙和预制飘窗时候就同时预制完成了保温层及装饰层,使建筑外装修时间整整缩短3个月。
2 混凝土装配式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混凝土装配式施工中,施工人员普遍存在施工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被我国建筑行业接受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人员比较缺乏;对混凝土装配式施工人员缺乏系统的技术技能培训,导致混凝土装配式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施工单位没有正确认识到施工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在混凝土装配式施工中的重要性,对于施工人员的培养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能力不足的情况,应当引起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视,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2.2 对施工材料的保护能力不足
对于施工材料的保护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材料的采购到材料的运输,再到材料的保管,最后到材料的使用,都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保护,保证最终应用到施工中的材料具有足够的质量。但目前,施工企业往往对材料的保护问题认识不足,也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材料在使用之前就遭到破坏,质量降低,或者在采购的过程中就买的是劣质材料,这些不能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的做法,都大大降低了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的效果,无法保证最终完成后的建筑具有足够的质量。
2.3 施工验收标准没有得到确定
在我国,装配式住宅属于新型建筑的范畴,因而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因而验收标准也无法得到确定。而验收标准不确定,会导致最终完成的建筑工程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指标,无法对其进行评价,无法说明合格与否。在这方面,国外的装配式住宅已经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施工验收标准体系。我国应当积极向国外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施工管理粗放化
我国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管理体系尚未成熟,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粗放化的阶段,没有将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式充分应用起来,是管理工作更加趋于形式化、趋于走过场,难以发挥管理真正的作用。相比于国外先进的施工管理体系,我国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长期的改进,从而最终达到管理的高效化和现代化,充分体现出管理应有的作用。
3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策略
3.1 台座磨具制作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台座磨具制作时,一起要确保其质量,其关系着预制构件质量。一般而言,台座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混凝土台座、钢台座,无论哪种台座都要确保其表面平整光滑;2米范围内的台座,其表面一定要平整,而且误差应当控制在2毫米范围之内。对于磨具而言,其刚度以及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主要是用以抵抗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的冲击力,避免因蒸汽而产生的变形后者膨胀,总之以施工便捷为基本原则,满足预制构件预留孔、预埋构建定位以及插筋要求。在设计磨具时,一定要确保其符合生产工艺以及周转次数要求。
3.2 混凝土施工作业
对于预制构件而言,其浇筑与先浇筑结构非常类似,振动台振捣方式和符合预制构件的特点,振动台主要适用于中小型预制构件和使用专用磨具生产的预制构件,相比而言预制构件的尺寸比较小,在进行振捣时要选择小型振捣棒进行辅助振捣,并适当增加振捣时间,预制构件的振捣要有一定的密实性,而且振捣方式选择时,需考虑磨具稳定性。在此过程中,建议采用平卧重叠法制作预制构件,当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5.0MPa以后,再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浇筑。在上层、下层构件之间,一定要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必要时要采用隔离剂。清水混凝土涂装过程中,选用专业脱模剂,如果采用的是油性脱模剂,则混凝土表面就会相对暗一些,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预制构件脱模过程中,应当选用无污染的脱模剂。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建议布设三道振捣,即混凝土坡角处、混凝土坡中间以及混凝土坡顶位置。上述三道振捣之间应当相互配合,保证振捣能够对整个坡面进行有效的覆盖。实践中,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时,一定要注意振捣棒的插深、时间,通常情况下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要超过50毫米,移动间距控制在400毫米范围之内,振捣棒一定要快插、慢拔,混凝土面泛浆时为宜。当振捣密实以后,初凝之前应当严格按照标高控制点来找平,而且在混凝土的表面要用刮杠将其刮平,撒上5至25毫米厚的碎石,在终凝之前要用木抹将其搓平。
3.3 管线敷设
在预埋铺设过程中,管线的布设一定要安全、可靠,而且还要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使之能够从板件中部位置穿越,最大限度地避免立体交叉穿越。在交叉布线位置,建议采用线盒,并在多根线管集、散位置,采用放射形方式进行布设,坚决杜绝采用紧密平行排列方式,以保证线管底部位置的混凝土能够顺利浇筑、振捣密实。
3.4 混凝土施工养护
当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养护,将混凝土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屋面施工养护时,屋面板表体相对较大,在高处位置容易加快水分的流失,以致于混凝土浇筑早期容易失水。收在混凝土表面压平以后,需洒水养护,然后再覆盖塑料薄膜,并在塑料薄膜上层覆盖适当的保温材料;无法连续覆盖处,比如墙柱插筋、钢柱等位置,建议用麻袋、挂设塞聚苯板的方式进行保温保湿,以免出现“冷桥”问题。对于保温材料而言,尤其在夜间时段一定要严密覆盖,避免混凝土暴露;在气温相对较高的中午时段,需揭开保温材料散热。对于膨胀剂而言,其在混凝土中要发挥其作用,需用大量的水进行养护,在底层塑料布下布设补水软管,软管之间的距离以68米为宜,沿管长方向大约每隔100毫米就要开一个直径5毫米的水孔;结合底板表面的湿润状况,适当向管中注水,而且在养护过程中还要排专人负责。在浇筑混凝土12小时的时间内,一律不允许在上面踩踏。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拆模。如果拆模过早,则构件在施加的重力荷载影响下,可能会产生受力裂缝病害。
总结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对于其优点,建筑企业应当认识到,对于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也应当科学分析、合理决策。
参考文献
[1]王召新.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2]储竹龙.浅议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4,05:125.
[3]王永奇.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J].电子制作,2014,09:226.
论文作者:张春惠,侯子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住宅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台座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