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图书馆理论准备的必要性及其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必要性论文,图书馆论文,理论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6610(2000)03—0017—03
世纪之交做好图书馆理论准备,其必要性依笔者之见就在于我国图书馆理论的薄弱性。不妨,我们就以周文骏教授《我国图书馆理论研究的回顾》一文为依据,对以下图书馆理论作一下简要分析:
(1 )“要素说”:要素说在图书馆理论研究中是一种有广泛影响的观点。刘国钧教授在1921年提出三要素:“合法的设备、适宜的管理员和正当的书籍。”1957年他又提出了“图书、馆员、读者、干部和设备”五要素。这种对图书馆的客观剖析,实际上也是办好图书馆的质量保证和工作要求。这对提高图书馆的业务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要素说”并没有说明图书馆事业的本质是什么,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分析图书馆事业的方法,一种组织图书馆学科体系的依据。
(2)“矛盾说”:矛盾说源于建国初期, 主要探讨图书馆学对象和图书馆现象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由于人们对图书馆现象矛盾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所以较为流行的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与书的矛盾是图书馆的特有矛盾。人书矛盾的对立统一构成图书馆的全部业务工作。另一种观点认为,藏与用的矛盾是图书馆的特有矛盾。怎样以有限的藏书来满足读者的无限需求,是图书馆业务工作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以管理为一方,以读者与藏书、收藏与利用为一方作为图书馆的特殊矛盾。这些“矛盾说”的观点,无疑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开展实际工作,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矛盾说的分析是比较肤浅的。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仍立足于要素和法则。许多要素被生硬的纳入矛盾双方,在矛盾关系的论述上,也往往流于一般的推理,缺乏充分的论证。
(3 )“交流说”:交流说是我国图书馆理论研究者们受系统方法、传播学、科学交流观点,以及P·巴特勒和J·H ·谢拉思想的多种影响,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提出的“文献交流”、“情报交流”等方面的见解所形成的一种理论。这对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有一定的贡献。以“交流”为基础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但是如何把交流提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4)“巴特勒与谢拉”:巴特勒是美国图书馆学家,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教授。他认为:“图书馆是将人类记忆的东西移植于现代人们意识中的一个社会装置。”所以,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和知识的积累、传递以及社会记忆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谢拉在图书馆学理论上的观点与巴特勒基本一致。但他与巴特勒的视角不同,巴特勒是从自己独特观点唤起人们重视图书馆学理论,而谢拉是从分析图书馆工作者对自己理论漠不关心的所谓“图书馆信念”的历史原因出发,将图书馆学理论建立在“社会认识论”的基础上。巴特勒与谢拉都力求以各自的理论与方式建立图书馆理论体系。这对加深认识图书馆本质、扩展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提供了研究方法。这对我国图书馆理论有很重要的影响。
(5)“世界3”:世界3 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这一理论通过英国情报学家B·C·布鲁克斯的诠释介绍到我国的。世界3是指除了物理世界、精神状态世界外, 还有一个思想内容或人类精神产品世界。这个理论引起了我国图书馆学特别是情报学界的关注。这也说明了人们在学科建设中寻求理论支持的渴望心理。波普对世界3的表述, 在表面上接近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精神的解释。但是在哲学界对其褒贬不一。在图书馆学方面的刊物上也刊登了批驳文章。对这一理论有较大争论。
(6 )“图书馆哲学”:图书馆哲学是我国图书馆期刊时而涉及的一个理论问题。但基本上属于在图书馆哲学外围上的议论。尽管“时代呼唤图书馆哲学,探讨图书馆哲学将成为今后图书馆理论研究工作的主要走向。”但是,“图书馆哲学建立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与图书馆事业发展步伐的快慢,科学研究成果是否足够的积累以及能否把握科学建设的正确方向有关。
我们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其一,国内理论有的由于历史原因,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指导作用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足,有的只是刚刚提出问题,还未形成理论,更谈不上建立理论体系;其二,引进的外国理论一部分产生了重要影响,一部分有较大争议,究竟如何认识国外理论,怎样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些表明我国图书馆理论仍是处于一种初步的、不成熟的状态。这就是我国图书馆理论的薄弱性。
理论上的问题也必然会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反映。从我国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看:各地各类图书馆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已现代化,有的还非常原始;管理上也不统一,“小农经济”式的管理方式占主要形式;图书馆专业教育困乏且不稳定,许多图书馆本科生毕业后,不愿从事图书馆工作,认为图书馆专业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有上当之感;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对图书馆专业毕业人员的认识及合理使用,好象任何专业毕业的都可以干图书馆工作,而图书馆本科以上毕业的也只是从事一般性的基础工作,造成人才浪费,因而又出现了人才及人才培养的困惑和退萎现象;图书馆人员流失较为普遍。倪波、郑建明在《图书馆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与成就》一文中对上面一些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当然,我们在指出以往理论的薄弱性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并没有否认我国图书馆理论在指导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只是从存在问题的方面,提醒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世纪之交图书馆理论准备的必要性。
世纪之交已是科技进步的时代,图书馆面临自动化的普及,网络化的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这对图书馆事业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必然会使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不同的分合重构,并产生新的矛盾。这就更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在整理以往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事物、新情况。这个整理研究的过程就是理论准备的过程。
理论准备并非闭门造车、夸夸其谈,而是要付出一番艰苦努力。理论准备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理论人才的培养。这是理论准备的重要方面。 培养对象必须是从事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并且热爱理论工作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培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培养研究生、成立研究小组、论文征集、召开专题研讨会等。要从实际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在制度上给予保证。同时,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研究机构。
(2)建立图书馆的统计系统。统计是制定政策、 研究理论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图书馆理论准备的内容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图书馆统计缺乏理论总结和实际研究,也没有把图书馆统计纳入图书馆业务工作范围,这与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有关。现在的统计资料仅仅反映的是公共馆的简单数字。这种统计将不能满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建立图书馆统计系统不仅仅是实际工作,也是一项理论研究工作。它包括图书馆统计本身的理论体系,以及作为学科建立的理论内容。这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
(3)开展图书馆的普查工作。 这是图书馆理论准备的又一基础性工作。它应是一项大规模的、全面的、深入的调研工作,也是弥补图书馆统计工作不足的一项措施。普查内容应本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原则,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拟定切实可行的普查内容及实施方案。
(4)研究图书馆的控制和选择职能。 这是对以往理论的补充强调,过去一些教科书没有谈及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项图书馆非常重要却被人们忽略的职能。这项职能是由图书馆的阶级性和教育性所决定的。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和网络化出现后,图书馆对文献信息的控制和选择职能是尤为重要的。这是因为有阶级存在,有战争存在,就有为本国利益而实施的文化战略。这就提醒我们不要等出了问题再亡羊补牢。
(5)重新审视以往的图书馆理论。这是理论准备的必要内容。 因为只有对以往理论进行剔除和吸收工作,才有可能使理论不断深化,不断发展。根据一些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注意的是:理论上的分歧,认识上的不同是允许的。但属于基础的东西,基本的概念,要达到一致,否则就会把理论搞湖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