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婚姻世界”故事中的最后一句话“克”_醒世姻缘传论文

《醒世姻缘传》里的句末语气词“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气词论文,姻缘论文,醒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可”在古白话中有多种用法,主要可以分为助动词、副词和连词三种。但在用山东方言写成的《醒世姻缘传》里,还可以发现“可”作为句末语气词的用法。读标点本《醒世姻缘传》(注:我所用的标点本《醒世姻缘传》有两种:一是齐鲁书社1980年徐北文校订本,一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黄肃秋校注本。这两种排印本都是根据1933年1月亚东图书馆出版的汪乃刚校点本。二书的断句与标点大同小异,“可”字的断句大概都沿袭了汪本的错误。)时,下列句子的标点令人费解:

(1)等完事,可咱大家行个礼儿不迟。 (22,284)(注:括号里的两个数字是齐鲁本的回数和页码。)

(2)你若先说令兄来,可俺也没有这些闲屁,也不消又劳宾梁费这门些事。 (34,446)

(3)要是光我,可我死活受你的。 (44,576)

(4)等到家里,可狄奶奶许了,你就收他。 (55,715)

(5)只打听得大嫂往这头来,可俺就来合大嫂说话。 (68,888)

(6)你既不图利,只是为名,可你加纳个京官做。 (83,1082)

这些句中的“可”后面不是动词性成分,可以排除助动词、副词的用法。“可”作为连词可以放在主语前头,一般表示转折关系,可这些句中“可”前后的两个部分并不具有转折关系,这些“可”都难以解释成转折连词。笔者认为,这些“可”是句末语气词,主要表示假设语气,上面例句中“可”前的逗号都应当移到“可”后去。

《醒世姻缘传》中这个句末语气词也少量写作“呵”,例如:

(7)你要跟我去呵,我把那匹蓝丝绸替你做个夹袄。 (68,892)

(8)你到明日叫人做帽套呵,你可防备毛毛匠,别要叫他把好材料偷了去。 (84,1103)

(9)要是我做着大王老爷呵,我拿的叫他见神见鬼的通说! (86,1127)偶尔写作“科”:

(10)要好与你老人家科,俺八秋儿来合你说了。 (72,941)

(11)等救过他来科,你可问他是为甚么。 (77,1012)(注:上海古籍本无“科”字,但亦无校记,不知为何。)

有时,当一个假设复句的后边分句不出现,前边一个分句构成一个问句时,“可”字的句末语气词性质也可以得到证明。例如:

(12)你打他怎么?只怕他真个是害那里疼可哩? (33,432)(注:二书这几例“可哩”后均不作问号,误。)

(13)打仔你媳妇儿教你养活他可哩? (57,750)

(14)他打哩有好话说可哩?你到后头看看他说甚么。 (56,730)

(15)龙氏道:“我问他要人可,他说甚么?”再冬道:“他怎么没的说?他说害病死了。”龙氏道:“我问他要尸首可呢?”再冬道:“他说:‘这是一步的远?活人还走不的,带着两口棺材走?我已是埋了。’” (94,1237)(注:“我问他要人可,他说甚么?”二书均在“可”前断句,误。)

“打哩”、“打仔”是假设连词,意为“如果”、“要是”。“可”表示假设语气。“哩”、“呢”表示疑问语气。(13)意为:如果你媳妇儿教你养活他,你怎么办?(15)意为:要是我问他要尸首,他怎么回答?

这种省略的假设句在元曲宾白中也很常见。假设语气词用“呵”,疑问语气词用“呢”。例如:(注:元曲例句选自:臧晋叔编《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年版;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字希元校点《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王季思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6)夫人,小娘子,假如有这玉带呵呢? (《裴度还带》三折)

(17)我若赢了你呵呢? (《博望烧屯》二折)

(18)假使一日不得将令呵呢?……假使二日不得将令呵呢?……假使一年不得他将令呵呢? (《三战吕布》二折)

2.下面讨论一下元曲中的“呵”,以资比较。按《中原音韵》“呵”字列哥戈韵,《中州音韵》的反切作“呼歌切”,读音可拟为[X]。元曲中“呵”的用法大略如下:

A.用于假设复句前一分句末尾,有时与假设连词呼应使用:

(1)若有这玉带呵,便是救了俺一家性命也。 (《裴度还带》三折)

(2)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骂吃。 (《窦娥冤》楔子)有时不与假设连词呼应使用:

(3)不是我呵,你怎能够封天子召贤书? (《薛仁贵》一折)

(4)打呵打着实处,道呵道着虚处。 (《气英布》一折)

B.用于条件复句前一分句末尾:

(5)但较些呵,郎中行别有酬劳。 (《拜月亭》二折)

(6)但留的你两个呵,(唱)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蝴蝶梦》三折)

C.用于让步复句前一分句末尾:

(7)他父子每更歹杀呵,痛关着骨肉。 (《介子推》二折)

(8)这个便是铁呵怎当那官法如炉? (《蝴蝶梦》二折)

D.表示“以后”的时间:

(9)等温的我这脚稍暖和呵,再睡。 (《裴度还带》三折)

(10)你只在这里等着,我对俺姐姐说了呵,你进来。 (《西厢记》五本一折)

以上四种用法的共同点是:“呵”前面表达的是一种虚构的内容。这种虚构的内容,有的是即将实现的,如D;有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如C;有的只是作为一种假设情况提出来,如A;有的则把这种虚构情况作为一种条件,如B。

E.用于推论因果复句前一分句末尾,也是一种条件:

(11)既不呵,那一片俏心肠,那里每堪分付? (《金线池》楔子)

(12)既然小叔和婶子要分开这家私呵,依着他分开了罢。 (《神奴儿》一折)

F.用在主语后,表示停顿:

(13)我呵,怕甚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 (《望江亭》二折)

(14)母亲呵寿高,您儿呵不肖。 (《替杀妻》三折)

G.表示感叹语气:

(15)嗨!交老夫怎主呵!暗想高祖创立起偌大汉朝天下,非同小可呵! (《霍光鬼谏》一折

(16)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单刀会》四折)

3.元曲的“呵”声母是X-,《醒世姻缘传》中的“可”(包括科、呵)声母可能是k[h]-,同属于喉牙音,而且它们的韵母相同,我们相信它们之间具有亲属关系,“可”是“呵”的后代方言变体。在用法上,“可”也是对“呵”的继承与发展。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用于假设复句前一分句末尾表示假设语气,有时跟假设连词“如”、“若”、“要”、“要是”、“打哩”、“打仔”等呼应使用。例如:

(1)你若等得心焦可,自进到门上催我们一声,省得他只管长谈。 (22,292)(注:以下例句“可”后有标点的,二书均在“可”前断句,误,今径改为“可”后断句,不再一一说明。)

(2)如奶奶留下我可,这孩子寻给人家养活。 (49,642)

(3)奶奶要留下他可,我和晁凤商量。 (49,643)

(4)要是的豆腐好可,这就有八分的手段了。 (55,721)

(5)打哩你那老婆先没了可,这不闪下你了? (53,695)

时不与假设连词呼应使用:

(6)你极了尿可,再来这里溺罢,我可不嗔了。 (37,481)

(7)童奶奶看中了他可,咱留下他罢。 (55,720)

(8)我问他要人可,他说甚么? (94,1237)

B.用于让步复句前一分句末尾表示让步语气。这一类由于句子本身语义上含有转折意味,跟转折连词“可”不太容易区分开来。例如:

(9)就不为他可,没的咱每日黑夜淘渌,死不了人么? (58,757)

(10)就是你挣的可,你也辛苦来的,就轻意给人这们些子? (96,1267)

(11)我待怎么可,也看死的你大爷分上! (51,671)

(11)是珍哥的话,意思是:即使我再怎么坏,请你们也看已死的晁源的面子,照顾照顾我。

C.表示将来的时间,常跟“等”、“待”呼应使用。例如:

(12)想着买了蟹可,叫他做给你舅看。 (58,754)

(13)等他合军门老爷讲可,再处。 (67,883)

(14)等他两个砍头的死了可再哭,迟了甚么! (74,964)

时也可以用在表示现在或过去的时间分句后,但也带有假设条件或让步的意味:

(15)他那昝腿好可,他也不自家卖,都是俺婆婆赶集去卖。 (49,643)

(16)你给他可,他媳妇儿见来没? (49,645)

(17)才往姥姥家去,在家里可不叫他见狄爷么? (54,702)

时“可”放在一个时间词语后面,意思是“到……的时候”:

(18)要姐姐不听说,明日咱娘也不来了,三日可也不来接你。 (44,581)

(19)又是独院落,关上天井的门,黑夜可凭着你摆划,可也没人替的他。 (45,588)

D.用在带“别”的句子中,推测一种不希望出现的事。例如:

(20)是好银子呀!你别又是那首饰呵! (70,913)

(21)这媳妇儿有些不调帖,别要叫那姑子说着了可。这是怎么说,把门闩得紧紧的? (45,584)比较一下元曲“呵”与《醒世姻缘传》的“可”,可以明显地看出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元曲“呵”的核心语义是表示虚构情况和时间,《醒世姻缘传》的“可”基本上都继承过来了。不过,元曲“呵”表示停顿(F)和表示感叹语气(G)的用法没有得到保留。其实,“呵”的F、G两项语义只是代表同形词而已,可能不是同音词,更不用说同义词或同一个词了。《醒世姻缘传》的“可”在表示时间义上,跟“呵”也有不同的地方,特别是“可”还可以表示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更是一种新的发展。

4.《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不详。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山东绣江人和武城人。绣江,即现在的章丘市,位于济南市以东,隶属于济南市。“这绣江县是济南府的外县,离府城一百一十里。”(23,296)有人猜测作者是蒲松龄,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不管是谁,作者都非常了解济南、章丘一带的方言。笔者是济南人,会说济南方言,对书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口吻能够比较容易地体会出来。现在的济南方言中,仍然有这样一个句末语气词,读为[.K[h],钱曾怡师也写作“可”其用法大略如下(例如前加△号的,转引自钱曾怡《济南方言词典》引论(注:钱曾怡《济南方言词典引论》,《方言》1995年第4期242-256页。),其他的为笔者自拟):

A.用于假设复句前一分句末尾,表示假设语气。例如:

(1)他要来了可,怎么办?

(2)要是你忘了可,再来找我!

(3)△这鱼多钱一斤?——五块六,你要可五块五卖给你!

B.用于让步复句前一分句末尾,表示让步语气。例如:

(4)他再怎么有本事可,又能怎么样呢?

(5)就是老天爷来了可,我也不怕!

C.用于表示时间的分句或词语后:

(6)△你走可,我去车站送你!

(7)△过年可咱这伙聚聚!

(8)△等他来了可再说!

“等……再……”格式中“再……”部分也可以不说,就形成了:

(9)今天不行了,等明天可吧!(等明天可再办吧!)

(10)△现在忒忙,以后可罢!(等以后可再说罢!)(注:以下例句括号里的说明文字皆为笔者所加。)

(11)△你等等,我把衣裳洗出来可!(等我把衣裳洗出来可再走!)

以上表示以后的时间,下面的例子用于以前的时间:

(12)夜来晚上可,我找了你半天!

(13)△从前可,俺跟他在一个院里住!

D.表示一种不希望出现的情况,常常用于否定句:

(14)你可千万别忘了可!

(15)可别叫他知道了可!

(16)△别跑,看摔着可!

(17)△凉了再吃,(别)烫着可!

济南方言中的句末词气词“可”,几乎跟《醒世姻缘传》中的“可”一样,只是上边D项用法,《醒世姻缘传》里没有发现不用在否定句里的,当然这并不能断定《醒世姻缘传》时代的方言里没有这种用法。由于普通话的影响,这种“可”字在济南方言里也在逐步减少,上面例句里的“可”字都可以删除,并不影响基本意思的表达,只是不能算作地道的济南话了。

准此,应当把《醒世姻缘传》中涉及“可”字的断句重新推敲一遍。依笔者粗略检查估计,全书约有一百余处的“可”前断句应当改为“可”后断句。有一些句子似乎在“可”前或“可”后断句都无不可,例如:

(18)a.且留这钱,不够可,把我几件首饰添上。 (41,535)

b.且留这钱,不够,可把我几件首饰添上。

(19)a.要是几千万可,也要屋盛他。 (34,442)

b.要是几千万,可也要屋盛他。

(20)a.买了来家可,怎么方略他? (55,714)

b.买了来家,可怎么方略他?

上述a、b两种断句皆可通,但b句显得太文气了,不符合人物的口吻,也未必是作者的原意。我们赞成a句的断句。

标签:;  

“唤醒婚姻世界”故事中的最后一句话“克”_醒世姻缘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