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进步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科技论文

论科技进步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科技论文

论科技进步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科技进步论文,建设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过程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它的每一重大进步,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飞跃。

一、马克思所说的科技是一个强大的、 革命的推动力量,不仅包括着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也包括着对精神文明的推动。

我国南北朝著名唯物论学者范缜的《神灭论》,曾以其无神论的坚定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而彪炳中外封建社会史,但它最终未能战胜有神论,就是因为它缺乏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实证分析。而现代科技一经问世,就以其有力的逻辑推理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神学形成了毁灭性的冲击。当伽利略用望远镜把太阳系中的天体以30倍的放大率呈现在公众的眼前时,基督教教义的支柱“地心说”就倾刻坍塌。18世纪下半叶开始,天体演化论、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以及细胞学说等一系列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都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运动发展和各自领域的相互联系。之后,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非线性科学的建立又雄辩地证明了时空与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和世界的系统性。人们把现代称为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今电脑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文明的面貌:从有形的物质世界到无形的精神世界的所有创造性成果,正通过信息网络传到全球各个角落。人们可以用计算机手段把人类现有的一切信息资源加速到电子速度。英特网上每秒截获的信息量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的几百倍。信息技术加速了人类追求自由王国的步伐,空前密切的文化交流和激烈的文化碰撞加速了先进思想的传播和新观念的诞生。可以说,现代科技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经济结构,而且也帮助人们不断地走出思想僵化的误区,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开辟着新的境界,极大地改变着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着新的精神文明。

二、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正是以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给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作为背景。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突出的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每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无不以科技进步作为坚实的基础。当年马克思正是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中,从考察和总结近代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做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论断。他又通过对当时科技革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观察,预言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并对这个科技革命的发展同社会主义运动目标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1882年在慕尼黑展览会上展示了一条实验性的远距离输电线路,马克思为此激动不已,与恩格斯往来通信,认真讨论,认为它将使工业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终将成为消灭城乡对立的有力的杠杆。列宁在谈到电气发展的时候,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著名公式,不仅讲了科技方面,而且强调了要根据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社会管理所取得的文明成果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也正是从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他站在了世界文明成果特别是科技发展当代水平和发展趋势的高度,抓住了时代的特征和主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问题作出了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如果对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生动现实和大趋势认识不清,或茫然无知,墨守陈规,非但在理论上难有新的开拓,而且必然思想保守僵化,导致落后和失败。

三、科学技术的精神是尊重事实,崇尚理性, 追求创新。现代科技进步必将极大地推动人们新文明道德观的确立和思想价值观的进步。

随着自然界的大规模开发,科技精神启迪人们对人的价值重新评价。它冲破了束缚着人的本质力量发挥的藩篱,促使人们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它不仅导致民主法制社会的建立,也必然促成人们思想的一次又一次解放。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时间、空间和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质量和能量还可以相互转化。玻尔把观察的主体——客体作为一个统一体,海森伯的“不确性原理”告诉人们要想同时测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可能的。这些20世纪以来物理学的新进展,破除了人们长期以来关于物理世界绝对确定性的基本信念,是一次深刻的价值观念的革命。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知识的普及促使社会建立起公共卫生规范和道德规范,它有力地抵制了腐朽文化,在破除歧视妇女的道德观念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否遵守这些规范,是衡量人的素质的一个准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尺度。生态学的兴起对当代人新的价值观的形成也起着革命性的作用,它正在彻底改变工业化以来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一种以生态学科技为依托,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生态伦理学正在逐步形成。生态道德既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也是协调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两种关系相互制约。生态道德要求不以满足个人或局部的一时私欲而危害社会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这也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四、科技进步作为一种革命的力量, 在促进精神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直接而强大的物质手段和条件。

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使时空差异的意义日见缩小,电脑网络的发展正在把偌大的人类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电子计算机把人脑记忆和文字记载结合起来,不仅使信息储存迅猛扩张,而且因为它具有处理功能,从而导致了信息的快速增殖。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创作,推动了精神产品的生产,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出现了奇迹。对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来说,更为重大的意义在于,它创造了一个能够显著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智能环境。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消除了或减轻了亿万患者的苦疼,它为婴幼儿和青少年的成长发育以及教育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现代医学预防网络的形成,不仅保证了公众健康,也为人类智力的提高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五、科技在创造着人类文明,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 也产生了似乎是与之俱来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科技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它好比一柄双刃剑,一刃朝着被不断开拓的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大道,一刃面对着人类自己:科技进步推动了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便利了高科技信息交流,但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也凭借着现代科技手段得以迅速蔓延;现代科技迅速更新着人们陈旧的观念,但高科技犯罪对社会的危害也日益扩大;自动化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作为精神文明发展重要标志的妇女解放,但也使劳动逐渐失去了创造性。这种科技发展中的似乎“二律背反”,当然不能单靠科技自身的发展来解决。科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载体和主体都是人,任何科技的发明、传播和应用都离不开人。科技发展了,掌握科技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也应随之提高,法制观念也应随之增强。这就一要靠道德、靠教育,二要靠法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科技推动着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又必将促进科技进步。这种科技进步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

标签:;  ;  ;  ;  

论科技进步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