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213167
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加强和改进小学科技教育,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现代小学科技教育从整体上看不是单独的一种组织形式,而是以学校教育活动为载体,有意有机地结合教材中潜在的科技因素,使小学生在学习本科知识的同时,也有效地接受一些科技内容的教育。新的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思维培养,注重把科技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渗入到日常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出科学的精神和技术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向学生渗透科技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在数学科技活动情境中提高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创设数学科技活动情境,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内在的数学潜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讲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奇妙的数王国》、《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算珍珠的故事》、《铁匠的巧安排》等,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体会了数学的智慧;讲数学家是如何成才的,如《双目失明的数学家》、《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笛卡尔与解析几何》等,它再现了数学家的形象,正是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练出了这些数学家聪明的头脑,学生从中获取力量,受到教益。
2.做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在小方格中插小格的游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乐趣;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如《帮你学集合》、《数学花园漫洲记》,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3.开展数学智力竞赛,指导写数学小论文,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在有意教育中渗透科学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随着数学的高度抽象,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表现出了科学和技术的双重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意识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将科技教育、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努力挖掘数学教材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有利因素。
比如教学“年、月、日”时,结合教材补充介绍平年和闰年,阴历和阳历的有关知识。针对“为什么每4年有一个闰年”这个问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看有关太阳、月亮和地球公转自转的动画演示。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而且也能从中学到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科技教育,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刻苦、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在实践中体验科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有深刻的认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常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收到良好的渗透效果。比如,在学习“米”这一概念时,学生知道了1米等于10分米、100厘米,但是1米到底有多长,他们还是不清楚。如果让学生通过对实物量一量来建立“米”的长度单位概念,学生对“米”的认识就会深刻得多。
多感官参与是小学科技教育一贯倡导的教育手段。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动手实验等,边想边做来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体积”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一概念,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装有水的量杯及鸡蛋、石子等。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把鸡蛋或石块放入量杯中,观察到水面明显上升,明白“物体占有空间”,从而形象地理解了“体积”这一概念。整个学习的过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观察的基础上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这种学习方法体现了“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的思想,不失为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
将科技教育有机渗透于数学课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力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的和谐统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由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直径有关,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量出自己身边的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得到圆周率。学生又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圆周率,让学生明确:对古代人民来说,圆周率的计算是一件复杂繁重的工作。圆周率的理论研究和计算过程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数学水平和科技进步,几千年来,无数的著名科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所创立的圆周率计算新方法——“割圆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的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寓科学技术教育于数学课堂中,丰富了数学课堂,加强了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当然,青少年科技教育并非仅仅是知识传授、经验积累、理性认识的过程,更是情意过程。但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教学的科技教育中得到自由和谐、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顾海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圆周率论文; 科技论文; 这一论文; 数学家论文; 《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