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种新型的、先进的施工工艺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如何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水平,这是所有工程质量监督人员面临的任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改革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日益的稳步提高,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内控、社会监理、政府监督”这一质量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建筑工程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是要求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仅坚实可靠,足以承担它所负载的重量,抵御暴风骤雨所带来的侵袭,这种可靠性要想得到保证就必须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设计质量充分的保证,二是施工质量以及所用的材料的质量,监督员的工作就是充分的保证建筑工程的可靠性。
(二)耐久性
建筑工程投资巨大,要求它具有耐久性,这里包括了它的使用年限,还包括了水、火和自然灾害的侵袭,以及在使用环境,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其耐久性和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以及建筑材料问题和施工质量关系极大。当然,耐久性好的建筑工程,它的使用价值也就越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高[1]。
二、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
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信息网络化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促进质量监督信息的共享,推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执法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提高监督工作效率。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地方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主体由于受到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经费落实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因素影响,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建筑质量监督信息系统,质量监督信息化进程缓慢,仍然以传统的监督方式为主,工作效率低下[2]。
(二)施工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来说,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点:第一,缺乏专业的建筑知识。施工人员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而施工单位也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导致在修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并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而是靠常年积累下的建筑经验进行施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了工程的质量问题。第二,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并没有说明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性,导致施工人员为了追求速度、节约成本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即便在预期的范围内完成了施工,但是由于质量问题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优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首先,设计图纸的质量审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都是从设计图纸开始,确保图纸的设计质量好坏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合理性,而且还可以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具体的施工中,对设计质量有效的控制,要求项目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要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专业的审查,对建筑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审定会议上提出,并且,对于项目工程设计部门做出的答复和计划上的调整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核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对工程设计图纸中的差错进行有效的防止,而且避免了工程施工工期的延误,保证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次,严把材料质量关。原材料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实体构成,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根据我国的《建筑材料管理规定》,对建筑物质承包商提供的建筑材料,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通过严格的评定后,才可以对该承包商的材料进行采购,然后根据其质量的标准和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订货和运输,在材料收货的时候,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不验收;最后,严格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制。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实行质量监理制度。专业监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方案、选择的施工方法、选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等全方位监督,对于促进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要想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首先,施工单位应该履行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义务,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而对于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来说,施工单位可以定期举行一些技术讲座,请一些先进单位的技术人员与本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在与先进技术人员的相互交流中提高原有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建筑高工程质量。其次,对一些刚来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技能考核,实施挂牌上岗等,确保工程的质量。第三,强化施工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在施工人员内部进行施工质量宣传工作,使质量问题深入人心,还可以在施工现场张贴一些保障施工质量的标语,提醒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工程质量重要性的活动,让施工人员在观看视频和图片的同时增强施工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
(三)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情况制度
对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需要建立书面汇报制度,这样能够有效的掌握质量监督的情况,而且监督记录更为规范。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够根据记录进行有效处理。而且通过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情况制度后,能够促进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勤检查及勤督促,确保做到及时记录,台账更完整,考核更全面,有利于保障工程竣工的质量。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长期性、基础性、广泛性是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可以通过各个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配合,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明确每个部门的任务,对各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定期对每个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进行考评和检查。各部门应对信息化系统建设人员进行定期信息化知识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建设[3]。
(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现阶段,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而这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质量。为此,有关部门当下的重点任务是建立健全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根据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有关法律规划,并及时对各项条例中的不足与弊端做出修订,充分发挥出政府监督职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的可靠性。此外,有关主管部门要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重视,给予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大力支持,对各种违法行为作出严厉惩处,从而不断增强各参与单位的质量意识。
结论:
搞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工程质量关系到民生大计,责任重于泰山。所以这就给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研究课题,质量监督人员必须掌握质量监督的基本知识和监督技术,并不断的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这正是笔者写作的目的和动机[4]。
参考文献:
[1]平启云.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技术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6,(04).
[2]刘勋,许港.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科技创业月刊,2014,(12).
论文作者:梅茸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8
标签: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