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外科 213355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到2015年8月6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引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中引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自愈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腹腔引流管;临床应用价值
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患者体内常常会产生肠液、胆汁等积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耽误了患者的病情,还有可能引起医患纠纷[1]。近年来,腹腔手术中引用了引流管,极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提升了患者的自愈率,减少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到2015年8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这些患者的年龄为19~62岁,平均年龄为(45.2±9.3)岁,其中接受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有17例,接受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有13例。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1例,这些患者的年龄为20~64岁,平均年龄为(46.5±10.1)岁,其中接受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有16例,接受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有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3腹腔引流管的放置方法
1.3.1在胆囊切除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方法在成功切除胆囊,并且缝合胆囊床以后,于患者的小网膜孔隙处置入引流管,引流管的内、外径分别为5mm和10mm,并且在引流管上保留三个侧洞,最后在患者的腹壁右侧引出引流管,一般可在术后48小时撤去。
1.3.2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方法在患者右下腹切口旁另开切口用于引流管的放置,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引流管的合适长度,同时在引流管壁上开3~5个小孔,并仔细修剪引流端,使其呈弧形。
1.4分析项目
①自愈率。②并发症发生情况。③出血情况。
1.5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在观察组接受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17例患者中,出现腹痛症状的患者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8%。在对照组接受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16例患者中,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有1例(6.25%),出现腹痛症状的患者有2例(12.5%),出现肩痛症状的患者有2例(12.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目前,根据腹腔引流目标的不同,可以将腹腔引流分为预防性引流以及治疗性引流两种类型,其中预防性引流主要被用于预防性地观察患者胃肠、腹腔以及胆道等部位的内部出血情况,而治疗性引流主要被用于检查与诊断腹腔异物、积液以及组织坏死等情况[2]。在普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腹腔引流方式,以此来有效促进普外科手术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临床上通常选择质地柔软、光滑,不易断裂与变质的引流管,同时要保证所选引流管成分与构成对人体的危害和刺激较小[3]。放置引流管时,术者必须准确熟练的将引流管放置到患者腹腔需要引流的部位,放置力度要恰到好处,位置要不偏不正。然而,一旦发生大量积液以及比较严重的感染情况时,单一的引流管通常是不能够充分满足手术引流需求的,此时,临床的医护人员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引流手段。
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腹腔引流管使用对于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主要使用的是腹腔镜手术,具有伤口小、恢复快的特点。为此类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能够帮助患者排除其腹腔内的余留气体,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腹痛以及肩痛等并发症状。此外,还便于对患者的腹腔出血以及渗液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的腹腔引流管使用对于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一般其术后出现出血以及积液等的可能性较高。当使用腹腔引流管时,能够便于将患者的盆腔以及膈下存在的积液除去,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使用腹腔引流管为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引流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宇.40例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现代预防医学,2012,22:6002-6003+6006.
[2]车晓程.普外科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5,30:165-166.
[3]周啟忠.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2:16-17.
论文作者:沈忠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患者论文; 腹腔论文; 并发症论文; 胆囊论文; 统计学论文; 普外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