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规划理念的新农村建设的探讨论文_梁韵姗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新农村建设的探讨论文_梁韵姗

佛山高新区国土规划和城市建设局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在传统的规划方法的影响下,各省城中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利用超过土地承载力,建设用地远远超出原定的规划,而如今大部分省份的农村发展规模也日益壮大,面临的问题也会不断增加,传统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速度。因此本文采取新的一种规划理论,即“反规划”理论,探究其在新农村规划中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可以解决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反规划”;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

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的趋势下,中国的城市扩张以惊人的速度吞并着农村,越来越多农村顺应潮流接受城市文化,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一贯的城市发展模式会步入国外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后尘。如今,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已经显现出来,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张,新的城市建成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正一步步从根本上影响着农村生态安全,如果我们还是用一般城市规划的方法来规划农村,新农村规划就成了“形式主义”。宽敞的马路,投资巨额的商业中心广场,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小洋楼,富丽堂皇的村委办公室,不断扩建的工业区,这样形成的新农村规划的确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经济突飞猛进,政绩硕果累累,与此同时,破坏性的建设活动也接踵而来。

在城乡结合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建筑用地毫不留情地侵占耕地、林地、水域等不能直接带动经济增长的土地,而执政者为了政绩又不加选择地把农用地奉献给开发商,这样一来传统的规划体系就不能起到保护生态系统的作用,而仅仅是为了经济服务。鉴于传统规划编制方法已显露诸多弊端,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更应该采取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方法,运用逆向思维的规划方法应对城市扩张是农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个新突破。

二、反规划理念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可行性

在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对2006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化率进行了排行,一部分特大城市的城市化率已达100%。由于进行户籍改革,所有农业户口全部转化成非农户籍。这样的体制之下,是否所有基础设施都跟得上城市化所要求的水平呢?显然没有,因此农村在这种被迫城市化的大环境下,急需转型,导致的就是上述的种种不良想象。特别是位于较发达地区附近的小农村,受到不可抗拒的力量更大。在地区的边缘地带,随着同城化的逐渐形成,这里的农村在城市影响下冲击更大,如果不把这仅剩的非人工绿土保护起来,后果不言而喻,“反规划”恰巧为之而生。

“反规划”并不是完全扭转规划原则,它只是转换一种规划方式,扭转往常的规划思路,直观看来,它就是一种景观规划的途径,是一种在优先保护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进行空间规划的方法。这种规划方法着眼的是土地的安全与健康,把经济与环境结合起来,以生态发展为底线进行生产活动,而不是牟取土地开发利益的需要为前提进行规划。以这样一种规划方法得出的规划成果不单给开发者制定了一个强制性的非建设用地区域,同时也规划出一个生态缓冲区,为经济开发的开发强度规定了一个指标。

一)反规划理念存在的意义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加速膨胀的年代,四周城市群云集,在城市一体化背景下应急能力微弱的农村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减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并跟上城市化建设步伐,本研究从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现有生态格局以及修复受损生态区域着手,将“反规划”编制体系融入到本村规划中,从而扩充该理念的应用领域和印证其可行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阶段农村的自然环境一日不一日,农用地被建设用地霸占,居民楼被工厂紧密环绕,小洋楼成了“握手楼”的影子,清澈见底的河流如今年年整治却毫无效果,因此以保护环境为首要任务的新规划方案才有意义。“反规划”方案旨在促进恢复区域的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通过新规划的实施保持所剩无几的农用地,整治珠江支流和村内小河的水质。保证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但又不过分干涉经济活动。

此规划思想的形成能为部分行政区域的新农村开发规划提供新思路,也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一个新的想法,它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形态的发展趋势,为区域发展首先建立起完整的生态构架后再进行经济建设,为区域的良性循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发展道路会使众多农村规划既能够达到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又保护自身的发展需求,还能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加大,第一产业逐渐失去主体位置。城镇人口急剧上升,农村人口锐减,城市郊区化带来的隐患威胁着生态系统安全以及居民的生态服务质量,而且当今城市化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规划者预计的规模和强度,传统的“规模-性质”为根据的城市规划体系已跟不上城镇发展的步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无节制的开发强度使土地系统支离破碎,自然环境面临严峻考验。这一系列的规划新问题等待我们解决。

因此,我国著名景观设计学教授俞孔坚、李迪华等人研究提出了“反规划”理论。这一 理论一开始应用于城市规划之中,如台州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现在这种规划思想已经开始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旅游规划,新农村规划等领域。其实,这种规划要优先保护生态健康与安全的想法在国外早已体现。在1879—1895年,Olmsted和Eliot就提议将公园,林荫道和河谷、沼泽、荒地连通起来,规划成如今波斯顿引以为豪的“蓝宝石项链”。在1883年,Cleveland在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做规划时,提议让当时的执政者以廉价购买一大片土地用以建立公园系统,如今,这里成为了城市居民的休闲好去处。[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乡发展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以往一贯的规划思想偏向于城市建设而忽略了农村生态保护,“反规划”思想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所以基于“反规划”思想下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反规划”是不同于以往规划方式的一种思维,它主张在进行总体规划以前,首先针对区域现有的生态支撑力与环境承载力状况评估,深入了解区域的发展规模和所处阶段后,再决定区域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它的理念是力求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即维护好区域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这是保持土地健康与安全的关键,也是土地开发利用不可逾越的硬性规则。“反规划”保护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绿地系统,还包括自然景观格局、人文景观格局、水系统、农用地等一系列为自然提供服务的生态环境。就因为它遵循保护生态基础设施的原则,以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为目标,综合确定区域空间拓展的方向和用地布局,才能解决我国目前复杂的城镇化问题和市场经济下无序的土地利用问题,这样的规划方法可作为研究手段应用在区域发展方向、区域用地评价、空间格局分析等。

三、结束语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新农村规划使得城中村重新适应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也使村内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生态系统得到充分保护。既满足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也不阻碍城中村的生产、生活活动。“反规划”角度下的新农村规划得出的生态系统控制范围给城中村未来发展建立了清晰的发展逻辑框架,其规划路线研究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这次的规划所提出的新方法,新思路,对其他城中村改造也有借鉴意义。不过,本规划也有偏颇之处,如对村庄用地整合、农村宅基地的利用和流转,建设规模控制,人口规模的控制,生态林地等问题还未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论反规划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C].中国科协,2002.

[2]周艳光.“反规划”理念在干旱区城市规划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论文作者:梁韵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新农村建设的探讨论文_梁韵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