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的经济特征及发展对策_效用函数论文

旅游消费的经济特征及发展对策_效用函数论文

旅游消费的经济特性及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性及论文,经济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休闲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兴趣的高涨,休闲旅游业更显示出无比的魅力。它是通过将传统的游山玩水同文化、知识的传播以及现代科学知识普及等结合起来,满足人们的娱乐、健身、社交等功能,从而演变发展的一种消费方式,一种经济现象。

一、旅游消费的发展态势分析

从旅游业发展的前景来看,旅游业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旅游消费将越来越兴旺发达。据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材料,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产业之一。全球旅游业总产值在1994年已经达到3400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14000亿元,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近年来旅游业也发展很快。来华旅游入境人数,1994年为4368.4次,2001年增至8901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994年为72.2亿美元,2001年增至178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1994年为5.24亿人次,2001年为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94年为1023.5亿元,2001年增至3522亿元。从我国旅游业这几年的发展势头来看,其前景必将是极其广阔的。中国旅游业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凭借形成的旅游产业规模,达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一种必然性。2002年春节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5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1亿元,就是很好的例证。

一个产业或行业要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依托于市场这一物质载体的支撑。分析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不难发现,推动其发展的并不单单是旅游供给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才是最大的优势,需求才是最大的资源。而旅游需求具有特色鲜明,总量庞大,包含量丰富等特点。因此,确立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以发现,为把旅游业的作用完全体现出来,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多功能多目标的发展体系,包括:(1)综合发挥多种功能,全面拉动经济增长。在多种功能中,旅游的经济功能是最基本的。随着发展,文化的功能、社会的功能、环境的功能、教育功能、娱乐的功能、体育健身的功能也在逐渐突现。所以,旅游消费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需求满足的多功能产业,我们应当通过全面发挥它的功能来拉动经济增长。(2)逐步转换目标体系,促进社会发展完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功能重心会逐渐地转移,目标体系会相应转换,最终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乃至达到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真正确立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

二、旅游消费快速发展的动因分析

1.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旅游消费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从1978年人均收入仅有615元,到2001年提高到6860元,增长11倍多,居民存款余额达到7万多亿。消费理论证明,居民收入的高低与旅游消费有密切的关系。当人均年收入达到500—800美元时,是旅游消费急剧扩张的时期。目前我国城市的人均收入已超过这一标准,有的城市已达1000美元左右。近年来,居民手中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为旅游消费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2.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为旅游消费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由于收入提高,消费者愿意而且有能力用一定的时间去休闲;另一方面双休日又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大大降低了闲暇代替工作的机会成本。这样,不仅令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居民可以更多地休闲和旅游观光,而且促使那些收入水平不高的居民也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和外出度假。从1999年起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假日时间,全年达到114天,另外,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也激励人们用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消费。

3.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旅游消费迅速增长的又一重要原因。西方经济学常用恩格尔系数,即用食物支出金额与总支出金额之比,来表示消费结构变动的情况。系数越小,说明用在食物方面的支出相对越少,从而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实际收入的增加,人们可以把更大比例的支出用于自身的发展和享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人们的物质享受已基本得到满足,相应的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必然逐渐上升。旅游消费作为精神生活享受的组成部分,作为增长知识的源泉,也就随着人们的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得到迅速发展。

三、旅游消费的效用函数分析

把旅游消费过程中所必需的劳动、闲暇时间、精力等非购买品和购买的旅游产品都视为投入,将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获得的效用看作产出,建立特殊的“生产函数”,利用经济学中分析生产或供给的原理和方法来探讨旅游消费的内在规律性。如此建立的旅游消费理论将内置旅游消费效果评价,对旅游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将大大增强。

(一)投入分析

1.货币成本。所谓货币成本,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为具体的旅游消费活动所投入的货币数值。由于货币资源的投入是实现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条件,表现为一定数量的可自由支配资金投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特别是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使旅游活动成为有支付能力的大众具有普遍意义的消费行为。

2.信息成本。旅游者在做出旅游决策前,会通过各种渠道,如访问旅行社或查阅图书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旅游信息。旅游者会尽可能多的获得对决策有关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拥有的信息,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旅游者利用信息,可带来一定收益,但获得信息也必然要付出成本,如果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信息搜索过程中,无疑会给旅游者带来一定负担。所以,具有理性的旅游者将在搜寻信息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之间做出选择。

3.精力成本。即旅游者与旅游公司讨价还价、协商确定合同条款过程中发生的成本。由于旅游活动具有不确定性,旅游产品交易双方都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所以,旅游者为了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最小,会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以免旅游公司损害自身的利益。即使签订旅游合同后,旅游公司仍可能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旅游者效用。为此,旅游者需要以一定的方式监督旅游企业的行为,使之能完全遵守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这必然也相应地产生一定的精力成本。

4.心理成本。旅游者心理成本是指旅游者的心理品质对出游行为影响程度的大小。虽然不同的旅游者心理特征差异较大,但在进行旅游消费决策时都有必要的心理成本的投入。首先,不同群体由于不同的文化底蕴,其消费观念和偏好不同,造成心理成本存在差异,外向型旅游者心理成本投入小,内向型旅游决策者心理成本投入大。其次,心理成本还受个体拥有货币、余暇时间和信息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如由于旅游者信息不完全,做出旅游决策所付心理成本会加大,影响旅游动机的形成,失去旅游消费的内在驱动力。

5.时间成本。旅游消费是利用余暇时间的一种活动,近年来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以及节假日的延长,为公民的旅游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特别是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的发展。

(二)收益分析

1.精神收益。旅游消费能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是提高生命价值的理想途径。旅游活动中人们对美景的欣赏、游览活动的参与,通过感官的刺激和感受,会产生陶醉、放松、豪迈、安逸、顿悟的感受;通过信息的传递,获取新的广博的知识,使旅游者的精神世界获取充分满足。同时,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造成生理和心理“疾病”的增多,人们通过旅游可以全身心地融入轻松优美的环境之中,彻底释放自己,激发了人力资本的活性。

2.物质收益。在旅游活动中具有一些有形的物质产品提供,使旅游者获得有形的物质满足感。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可以品尝到各地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美味佳肴,可以购买到称心如意的旅游商品等。但就旅游消费行为的整体构成来看,这种有形的物质收益不占主流。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不确定市场环境中,旅游者购买过程充满风险,同时在旅游消费中常常造成旅游者的预期收益与获得的实际收益存在较大的偏差。

(三)效用分析

作为理性的旅游者必然有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内在愿望。旅游者把带来负效用的因素,全部纳入旅游消费行为的成本函数,而把能给旅游者带来正效用的因素,全部列入旅游消费行为的收益函数。因此,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就表现为在市场条件下追求净收益最大化。但在市场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条件下,旅游消费效用的获取程度,应当归结于旅游者与旅游公司、旅游设施服务提供者之间既定约束下的博弈。在博弈过程中,旅游者是通过成本与收益分析来调整消费行为,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旅游效用产出。

四、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综上所述,理性旅游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取决于收获较之成本投入的差异。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市场环境。在旅游市场下,旅游者的信息总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信息约束不仅体现在旅游者自身对预期收益以及消费行为的约束,还反映在市场制度的效率上。效率高的制度可以使信息披露真实和传播快捷,旅游者投入的成本降低,从而使旅游消费的预期和实际效果与最大化效用之间的偏差程度减小。当前,在我国旅游市场中,信息不完全问题极其突出,虽然旅游管理部门要求旅游公司要与消费者签订一系列合同,但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这类合同往往不具体、不公平,有时甚至是在有意误导旅游者。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由于信息不完全,旅游者往往很难看出其破绽,游客消费蒙受损失后无法申辩。因此,增大旅游信息透明度,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形成先进的、流畅的、完善的信息服务渠道,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机制,是促进旅游消费活动顺利进行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鉴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程度高的行业,要想完善其信息系统,改变市场环境,有以下几条对策:

1.构建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为旅游者提供正确决策所需的信息。旅游者所需的信息大致分为:旅游资源信息,旅游交通信息,住宿信息,餐饮信息,旅游服务机构信息,旅游管理机构信息,娱乐休闲信息,自然社会信息,图形信息等。通畅旅游信息传播渠道,能加大旅游信息的开发力度,可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书刊报纸和旅行社等多种渠道发布和传播,以满足各类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要求。

2.加强旅游合同的管理,完善相关立法。结合现行法律执行应用中的不足或遗漏,修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鉴于旅游行业的逐步成熟,要历经一个较长的时期,各级地方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暂时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或“暂行条例”,使之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此加强对旅游公司合同的督促和检查。同时,增大现行法律条文所规定的对消费者的赔偿数额,加重处罚力度,一方面可激发消费者投诉的动力,又可使旅游企业深感违规的成本过高而自动放弃,来确保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3.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行政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应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国内外管理经验,具体如下:第一,坚持和完善旅游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如许可证制度、定点制度、资格证制度等,是保证和强化旅游经营、服务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有力手段。第二,强化对旅游市场的检查监督功能。建立旅游质检网络,切实落实行政处罚权,依法处罚各种不法经营和服务行为。第三,推进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进程,强化对旅游产品国际化的先进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质量标准化制度,以规范经营和服务的质量管理。

4.增强媒体、社会的监督作用。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定期对产品质量抽检结果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威慑力量。同时,对旅游消费者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普及消费者权益知识,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旅游市场环境的净化。

标签:;  ;  ;  ;  

旅游消费的经济特征及发展对策_效用函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