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Readers——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功能定位与变革的一个支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点论文,下图论文,书馆论文,功能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MyReaders的提出 国外学者从环境角度开展图书馆服务定位理论研究,其主要观点是强调图书馆在经济环境中的服务公益性[1],文化环境中的服务普适性[2],技术环境中的服务个性化[3]。2011年美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发布了一个调研报告,从借力数字典藏、反思学术出版模式、重新定位图书馆空间、重新部署图书馆工作人员等5个方面“重新定义大学图书馆”[4]涉及用PDA采购模式、按需印刷(出版)、按需存取、开放存取出版、数据驱动剔除、协同馆藏管理、外包一般性工作、深化教学中的职能、提高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等众多内容。 国内柯平教授承担国家图书馆重大科研项目“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对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功能、重要功能、潜在功能和发展功能定位作了理论概括[5]。201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之际召开的“变革与走向:共同探索图书馆的未来”国际研讨会,围绕战略规划与管理创新,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社会媒体与共享空间,联盟、合作与共享,知识发现与学科服务,用户研究与推广6个热点专题交流探讨,使业界对图书馆的未来有了更多更明确的前瞻性目标[6]。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OCLC 2011年推出了由出版商、作者、教育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参与的互联网“规模运作”模式研究报告,这个报告以大协作带来大创新的视角,论述拓展图书馆功能定位的新空间,提出OCLC决心通过图书馆间的合作把人和知识联系起来[7]。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图书馆的网络化运作变革带来机遇——能够开展新型的研究,发现和预测信息服务和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服务。 只有有新理念,才有新定位,才会求变革。“关键角色”是要将网络世界里的人与知识联系起来,我们一起协作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能是在数字时代中唯一最重要的贡献。图书馆要真正在网络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要真正成为网络环境下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的“关键角色”需要一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终端产品”参与网络环境的大协作,实现定位扩展和变革创新[8]。 综观图书馆的优势:行业优势——拥有读者,专业优势——知识整合,社会优势——传统文献资源、新兴网络资本等,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对图书馆未来走向的共识性观点,本文提出MyReaders(资源化用户信息,即用户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功能定位与变革的一个支点论证。站在全球视野看图书馆的立场上,阐释图书馆用户信息是“关于人类知识活动行为的知识”的观点,通过宏观理论架构和观念支撑,使用户信息“化”成一种信息资源——MyReaders。从信息资源的特征角度,深入分析MyReaders的资源本质,研究其社会财富性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使用价值;研究MyReaders与其他信息资源的不同一性和对图书馆其他资源的支配性;并通过网络关系定位MyReaders在信息传递、利用中的角色,研究MyReaders的使用领域与目标;在理论上解释MyReaders的价值创造力。说明MyReaders是如何“将网络世界里的人与知识联系起来”重塑及重新构想实现新的发展机遇的,图书馆又是如何通过MyReaders提升自身在网络环境中的可及性、影响力及可见性的。 2 MyReaders概述 2.1 MyReaders含义与应用进展 本文定义的MyReaders是指那些由图书馆构建并拥有的用户信息。图书馆用户信息历来就是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工具和依据,广泛应用于访问控制、读者需求和文献利用统计分析。图书馆用户信息一般具备6个方面的特征:借助电子设备随时获取、实时互动、及时分享、访问权限、流动性、参与生成内容,具体可以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学术背景、研究项目、知识产出、别名管理、个人主页等知识活动元素。MyReaders是一个用户知识活动的信息数据仓储,是一个动态数据库,可因数据元著录项目的多少、数据量的大小和共享范围的宽窄以及与其他数据关联适配的能力、动态性更新要求、直至其功能的大小可划分为多种类型(版本)。本文在作者认识范围内将其分为4种版本,即MyReaders 1.0、MyReaders 2.0、MyReaders 3.0、MyReaders 4.0,阐述这4种版本的MyReaders在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中从适应到发展,从发展到创新的支点作用。 将信息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源来认知,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9]。文献检索显示,近十年来,国外图书馆和网络运营商构建“用户信息”并广泛用于:(1)聚焦用户兴趣,实现个性化推荐[10];(2)挖掘用户特点,实现个性化信息检索[11];(3)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检索结果排序和过滤[12];(4)个性化的电子邮件传递[13];(5)信息网络中的潜在创新[14];(6)实时的基于内容的“群检索”[15]。此外,一些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图书馆还开发了“学术电子档案”(Academic Porfolio),将用户信息与课程设置、研究项目相关联,实施组织内部的个性化知识服务(Researcher Profile Service in CAS IRs)和科研过程管理(Research @ Andrews)。 我国一些研究者和信息服务机构也在探索和尝试构建不同类型的用户信息库。齐向华率先研究了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库的建设问题[16];中科院图书馆提出构建“机构知识履历信息库”来实现“全谱段科研产出管理”[17]。一些研究者通过荐介国外机构知识库(IR)的建设与发展经验,推动科研数据与文献关联集成服务研究,其中包括对科研人员的日常学术过程适时管理研究[18]和国外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研究[19],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用户信息”的构建、关联和“资源化”理念,与MyReaders表述不同,意义相近的用户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应用实例。 2.2 MyReaders的意义及其功能依据 图书馆的功能无论是从传统的定义还是现代的内涵,乃至当今的新理论表述都与知识密切相关,与读者紧密相连,没有知识信息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没有读者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即知识传承、知识服务、知识管理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网络是现象,资源数字化是本质,资源数字化的本质与网络环境的现象构成当代图书馆功能定位与变革的动因。图书馆适应网络,只是解决了现象上的问题,例如利用网络提供数字资源服务,但是图书馆如果在本质上不能成为信息数字化的参与者,数字化信息的管理者就不能实现功能的彻底变革,就会浮动于网络社会的表面,而不能立于信息社会的潮头,引领人类全新知识活动方式的走向,实现对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管理。MyReaders是数字化的用户知识信息,正是图书馆参与信息数字化和数字化信息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图书馆功能拓展和变革的支点。 图书馆用户信息的资源化、构建原理的大数据化、运作模式的规模化是MyReaders功能作用的依据。 首先,从信息资源的本质看,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源头,是世界上最根本的资源。用户信息是关于“人”的信息,它是一切知识信息的枢纽信息,具备信息资源的一切基本特征。只有把用户信息“化”为一种资源,用户信息的价值才能凸显。从信息资源建设角度看,特色资源分工收集理念支持图书馆是用户信息资源的当然搜集者和建设者。从行业特征看,图书馆是用户信息资源最合适的管理者。 第二,在这个网络化时代里,网络是我们规划未来的信息、通信、媒体和社会服务时必须考虑的外界因素。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许多图书馆联合起来设想新的服务和服务方法的例子,而这些行为可以提高网络的力量,产生网络效应。图书馆用户信息有必要“化”成一种资源并与其他数据资源共同构成一个“大数据”系统,“数据将成为竞争优势”[20]。 第三,用户信息资源的规模化是参与大数据运作的前提,图书馆联盟的全球化趋势为用户信息资源规模化带来了福音。当图书馆和图书馆用户都在Web上运作并共享信息时,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的价值将传递给出版商、作者、教育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的信息交流参与者,从而直接导致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的“增值效应”,进而通过更大范围和更广泛联合的协同创新,以求实现大数据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实现人类知识活动的全球定位。 第四,云计算理论和方法为MyReaders的资源化、大数据化、规模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3 MyReaders——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功能定位与变革的支点 3.1 My Library中的MyReaders 1.0 由于图书馆拥有用户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才能利用社会网络原理,架构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基于Web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21],使My Library成为现实,近10年来,全球范围的图书馆My Library不断涌现[22]。在国外,有专门的用户个性化网络信息行为管理系统,如Power Book Marks等,可以实现对特定用户的个性化网络信息行为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并自动建立用户个性化信息行为档案。由于它对用户信息行为的记录是连续的和一对一的,所以可以准确反映特定用户的网络浏览行为习惯、需求偏好、兴趣取向以及用户兴趣取向变迁和需求转换等信息[23]。有些图书馆还充分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可提取、可重组、可挖掘特点,构建基于本体的个性化服务系统结构[24],情景关注系统语义模型结构[25]、Web资源整合个性化服务系统结构[26]。在为教学服务的个性化平台方面,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个人阅读网页(My LINC)[27],根据读者阅读经历做出的需求文献推荐,根据学习专业和课程列出专业书目和数字资源推荐以及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课件的链接,国内也有一些高校在尝试类似平台建设[28-29],这些系统和平台的实现都离不开MyReaders信息资源。我们把这类著录项目较少、数据量不大、与其他数据关联单一、动态性要求不高,仅限于图书馆使用的用户信息资源库称为MyReaders 1.0,它在图书馆服务活动中连接管理与服务,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是图书馆的基本资源。MyReaders 1.0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功能作用可以用图1表达。

图1 My Library中的MyReaders 1.0功能示意图 MyReaders 1.0在My Library系统中可以:(1)通过分析用户行为等数据来改善服务,提高图书馆的动态服务能力;(2)根据读者个体的独特信息资源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3)基于本地数据分析制定服务与馆藏发展策略;(4)以新的方式分析数据,将图书馆价值与读者学习、教育价值和社区影响力关联起来。这些都是近年来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与实践关注和正在探索解决的。 3.2 Web Library中的MyReaders 2.0 本文所指的Web Library不是Tomaiuolo N.G.所描述的如何将网络资源当作一个图书馆来认识和使用“Web Library”[31],而是指传统图书馆功能的网络化映射和拓展,并利用网络将图书馆及其相关机构(组织)的知识交流、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统一起来的一种网络化图书馆形式。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图书馆合理构建和利用以e-Learning、e-Science、e-Business、e-Government为代表的新的信息空间,以Wiki、Blog等Web2.0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以Institute Repositories为代表的机构数字资产保存平台,以Google Scholar、Google Print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服务机制和以Open Access、Public Access为代表的新型学术交流模式,用于数字资源的管理与发布,如机构仓储系统、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数字资产管理、学术发布、数字保存[32],使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导读推荐、专题库、特色库、教学参考库、数字资产库与用户信息资源建立起全关联关系。这里的用户信息资源本文称之为MyReaders 2.0,它是MyReaders 1.0的高一级版本,它的特点是著录项目、数据量都有所增加,数据共享范围已经扩大到与图书馆相关的社会组织和数据商。在图书馆功能的网络化关联映射与知识交流、知识服务、知识管理实现中,担当着图书馆与读者、图书馆与数据商、数据商与读者、社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公共服务体系)与读者沟通交流合作的角色,是图书馆、社会组织和数据商共同使用的重要资源。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图书馆目前有一种趋势是按文献类型、服务对象、服务方法的不同层次,以虚拟学科团队、虚拟教学社区为枢纽,从读者的身份认证、学科服务、数字资产管理、教学服务、管理评价各个环节构建Web Library[33]。MyReaders 2.0在其中是重要角色,图2是其功能示意图。

图2 Web Library中的MyReaders功能示意图 MyReaders 2.0在Web Library系统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系统构成上是基本要素,作为系统枢纽沟通连接各服务与管理系统,图书馆据此对学科服务子系统、教学服务子系统、数字资产管理子系统间信息资源的流转按照资源类型分级分层控制分流;(2)是区别、协调、互补科研服务与教学服务关系的标准,便于图书馆按照读者类型和需求对各类教学资源有效聚合和科学调度;(3)是数字资源转化为数字资产的主要依据,引导图书馆对于资源来自本校订购的商业数据库,事先查询ROMEO站点(http://www.sherpa.ac.uk/romeo/)并向数据商说明,允许下载本校作者的资源并存储于机构库中;(4)是数字资源评价管理基础,图书馆通过读者下载数据的数据仓储,以记录用户访问次数、访问时间、下载情况,为资源采购决策提供参考。这些都是“重新定义大学图书馆”、“变革与走向:共同探索图书馆的未来”讨论的热点,也代表了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前沿理念。 3.3 Libraries at Webscale中的MyReaders 3.0 2007年OCLC明确提出了图书馆嵌入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理念[34]。OCLC的年度报告Libraries at Webscale,2011更是明确提出:当图书馆和图书馆用户都在万维网规模上运作共享信息时,创造出更多聚集的数据、利用更多的服务和资源、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增加都有所增长。更多的需求同样把增长的价值传递给了出版商、作者、教育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的信息交流参与者。更高的价值促使更大的影响力,图书馆需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就将图书馆功能定位推向了知识信息的出版、发行、交流、传播这个知识链。图书馆以MyReaders 3.0加入知识链,让图书馆重新从供应者角度探析图书馆与信息生产者、消费者的种群关系,揭示图书馆在出版发行信息生态链结构中变化趋势;从竞争对手角度分析同为供应者的搜索引擎、数据商与图书馆的竞合关系,明晰图书馆在知识传播和交流信息生态链中的优势和威胁;研究图书馆与媒体、出版业的分工合作、交融互动、共生共荣关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阐述图书馆支持和参与信息资源媒体化、市场化,引导用户信息消费,繁荣文化产业市场的作用机理与运行理念,进一步探索自身的新功能定位和变革目标取向。MyReaders 3.0的主要特点是数据规模化,运营协同化,即MyReaders 3.0是众多图书馆的用户信息集合,是一个大规模的数据仓储,它的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和标准规范约束,它也不再仅仅是图书馆的资源,而是整个知识链中各个环节的共享资源,图书馆以MyReaders 3.0为产品,以Libraries at Webscale为机制,参与知识链共享,与相关行业协同运营,是走上变革之路的一种创新性探索。以数字出版发行为例,Libraries at Webscale中的MyReaders 3.0的作用原理见图3。

图3 Libraries at Webscale中MyReaders 3.0功能原理片断 注:图中空心箭头为出版发行链 MyReaders 3.0在知识链中:(1)改变了传统知识链结构,使出版发行和知识传播、信息交流生态链由链结构向网状结构演进;(2)图书馆可实现数字资源PDA采购,彻底改变数字资源建设被“捆绑”的局面;(3)图书馆关注和加入到知识资源生产、营销、传播和存贮的大系统中去,通过创新联盟和伙伴关系,在更广泛的知识社区、团体之间开展更深入地跨界合作,与其他子系统共同实现知识信息的供需互动、按需配置、合理利用、共建共享、绩效评价、长期保存。 3.4 KAGPS中的MyReaders 4.0 我们下一个关键步骤是要进一步发展一个虚拟的全球图书馆网络来建立、管理和共享集成的全球知识。当我们分析了MyReaders的意义及其功能依据并讨论了从MyReaders 1.0到MyReaders 3.0的作用原理后,本着重构图书馆管理与运行的体制与机制,提高其在网络环境下生存竞争力的目标追求,提出网络时代图书馆新定位设想,即图书馆借助大协作、大创新的理念框架,在Libraries at Webscale的基础上,进一步参与社会组织、知识社区的知识管理活动,让图书馆通过MyReaders与用户一切社会知识活动关联,使图书馆成为“用户知识活动的全球定位”(Knowledge Activitie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KAGPS)组织,实现图书馆从关注“组织的知识管理”到“知识管理组织”的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知识管理第1部分:框架》[33]定义的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定义的知识管理概念模型是:知识管理应根据组织的核心业务,鉴别组织的核心资产。开展的管理活动是:鉴别知识、创造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和使用知识。知识管理的实施应从三个维度建设组织内的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即组织文化、技术设施、组织结构和制度(如图4)。如果我们将图书馆及其MyReaders参与其中,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知识管理组织的概念模型(如图5),在这个概念模型中,管理活动内容没有变,但知识管理的实施增加了图书馆的机构层次,图书馆作为知识管理组织,以MyReaders 4.0与组织文化、技术设施、组织结构和制度共同构成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

图4 组织的知识管理概念模型

图5 知识管理组织的概念模型 当图书馆将出版、发行等知识生产活动从“链式”发展到“网状”的Libraries at Webscale,进一步将MyReaders 4.0深入到各个社会组织的知识管理“点”中去,拓展到读者知识社区服务和隐性知识发现及管理中去,就具有了与网络知识获取、网络出版、网络知识社区、组织的知识管理等读者网络知识活动关系的全关联,就能实现“知识管理组织”的功能。由于知识管理组织的内涵十分丰富,所以MyReaders 4.0应该是最高版本的“用户信息资源”。 4 研究与应用前瞻 4.1 MyReaders的构建是关键 首先,需要从图书馆用户信息数据现状和目前应用的“用户信息”类型中归纳出用户信息的若干要素,以用户的基本信息、学术背景、研究项目、知识产出、别名管理、个人主页等知识活动元素为依据,按照网络目录学的理论原理多维度构建一个宏观层面上契合于Web 2.0时代开放平台的用户信息资源数据集合框架。其次,要具体研究MyReaders著录项目及元数据结构,研究用户信息与MARC、在线信息交换ONIX for Book、中国出版物在线CONIX for Book信息交换等数据著录、交换标准及关联规则问题,提出“用户信息”的元数据框架;构建多形式交换和多格式兼容的用户信息“自适应”仓储,实现用户信息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关联、与机构知识库关联、与出版链关联、与科研管理关联、与其他知识生产系统关联。第三,用户信息资源是网络规模的一种基础设施,需要连接用户以创建大型联合社区,通过可扩展的、共享的基础设施支持社区和联结更广泛的数据类型。因此,要研究用户信息资源集合如何满足大数据的完整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及时性要求;从数据结构层面上深入研究用户信息资源化过程中结构化数据的构建与维护、半结构化数据的科学转换与实时更新、非结构化数据的有效捕捉和过滤,使用户信息资源架构清晰,逻辑分明。第四,从知识管理角度,将用户信息资源融入学术活动的过程管理中,研究用户信息资源化过程中个人隐私、团体利益和社会安全三大关键性问题保护措施,实现法律标准与事实标准、规则、规范的统一。 4.2 MyReaders的协作共享是根本 任何有活力的生态系统都包含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网络将是驱动适应今天的信息生态系统的主要催化剂,那它也将肯定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模式。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大协作将不仅指来自图书馆内部,也不仅限于信息生产链,知识传播链范围,真正重大的突破几乎总是来源于更加广阔领域的共享和合作。正如史蒂芬·柏林·约翰逊提醒我们的,大协作决定大创新。网络、全球定位系统、Windows和移动电话已经提供了不同领域的平台,因此其他人能够依托平台更快地建立相关应用,图书馆要做的是:与世界图书馆保持通话,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将4个层次的MyReaders嵌入并融合其中,以MyReaders为支点,寻求跨界合作与协同,与相关领域和行业协同运营,共同作用于人类知识信息活动的管理,通过共享图书馆的MyReaders创造价值。图书馆协同运营的力量更会使图书馆的效益呈“幂指数”递增,图书馆功能创新将在形成网络出版知识管理机构、网络资源整合组织枢纽、网络资源绩效质量效益评价中心、知识再生产发现与监控机构等方面走得更远。
标签:图书馆论文; 变革管理论文; 关联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