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武汉岩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测绘技术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此技术的出现与使用能够对我国国土测量、规划、不动产权籍调查与管理等产生重要影响,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测量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且随着科学手段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势必向着更精准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相应技术人员加大研发力度,创新工作思路,逐步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地籍测量工程;数字化;测绘技术
一、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优势
1、具有丰富的信息量,便于理解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数字测绘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有了极大的发展,该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模拟图,可以直观的展现各种信息,大大降低了阅读难度。同时,通过数字化地图能够对大量信息进行分层存放,测图比例尺不会对其测绘工作造成影响,借以电脑便可分层的获知相关测绘目标的具体属性,非常容易理解,大大提升其可利用性。
2、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经济投入
数据库基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而建立起来,可以更加便捷的获知相关信息,利于信息的交换,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强大的平台,能够进行一图多用,减少了反复测绘的工作强度,极大的增强其可利用性,便于共享相关数据,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数据进行分析,促进了测绘工作的协调性,也极大地增进了工作效率,相应的成本投入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3、依托于平板电脑的数字地籍测量工具应用能提高作业效率和成果质量
在平板中应用的新地籍数字测量软件可以融合传统外业和内业工作的界线,将权属调查、界桩点测量、地籍图和宗地图绘制等工作在现场可直接完成,完成的图纸现场核查、节省大量的内业工作时间。借助数字化软件的自动检查功能,有利于提高不同作业员对地籍测量各环节技术标准的把握一致,大大提高地籍测绘成果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4、无形中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测绘工作人员在不断的测绘实践过程中,对地籍测量技术规程理解把握加深,对数字化工具(软件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熟练度持续增强,使得传统的测绘工作程序和产能限制有效被打破,促进了一体化作业能力的不断加强,并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外业工作强度,促进内业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修补测工作,这对项目的顺利完工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避免了过多的经济投入。
二、地籍测量流程
1、现场踏勘、编制合理的项目实施方案
测量人员在开展测绘工作之前,需要对项目作业区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以此有效提升数字化地籍测绘的准确性及科学性。在此过程中,项目作业人员需要制定详尽的数据信息收集计划,包括已有控制资料、可能有的往年地籍测绘资料等,编制可行的作业实施方案,收集的资料需复核、审核后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方可使用。
2、地籍测量与调查数据采集
地籍要素测量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建筑物和构筑物;道路和权界线关联的线状地物;水系和植被,同时调查房屋结构与层数、门牌号码、地理名称和大的单位名称等。地籍要素测量成果要能满足地籍图编制、面积量算、统计的要求。
数字地籍测量系统是硬件、软件、人员和数据的总和。
传统地籍测量已经是跟随时代进步,淘汰了落后的经纬仪等仪器设备和外业白纸测图的工作模式,大量使用电子全站仪、GNNS RTK、激光手持测距仪、绘图软件等。
再数字化日新月异的现在,目前开始应用在平板电脑上的数字地籍软件更是让地籍测量工作有了大的进步。基本上废弃外业测量中草图勾绘、点号标注、代码编辑等以往常用的手段。基本实现内外业一体化,不需要沿续常用的白天外业测点,晚上电脑绘图的工作模式。
同时在外业工作过程中,对辅助调查资料可以直接进行采集,通过网络同步保存到数据库中,权利人的权源资料也可同步完成标准采集,还可完成建筑物、界址点、界桩线等关键信息的影像和图片采集。
在有效采集到相应数据信息后,地籍测量技术人员会对其进行整合与分析。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软件对涉及到的各项信息进行汇总处理,经过相应的检测后确保其符合有关标准,能够满足实际的地籍测量需要。相比而言,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且耗时耗力。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以往操作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大幅提高了数据信息的精准性。在对部分区域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实行综合性考虑。结合测量区域的人文情况、周边环境信息、地质、经济特点等,从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数字化软件系统可以良好的支撑测绘单位开展地籍测量和权籍调查的相关项目的建设,实现空间数据采集、调查表采集、权源资料采集、出图出表及成果入库无缝衔接、顺理成章。
3、地籍图、宗地图绘制,成果整理入库
有关数据信息在确认无误后,工作人员可开展地籍图的绘制工作。在此期间,测绘作业员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将实测阶段内获得的各项数据信息作为参考基础,并结合该区域内的地籍资料,按照相应标准规定等,科学选取适当的比例尺,同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专业软件将地物、地貌等完整的呈现出来,最终获得精准的地籍图。
以本公司承担的湖北省某市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项目为例,该标段包含两个乡镇共2.5万宗宗地和房屋的权籍调查、测绘与数据入库。
在应用新的数字化地籍测量系统后,电子平板结合GPS、RTK、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实地快速绘制地块并录入地块详情,减少内业重复工作。实现权属信息和地块信息的关联处理和纠正。支持宗地和房屋的一体化测量及制图,支持多层房屋绘制,宗地数据的采集支持通过获取实时坐标进行坐标点绘制,支持通过延长线、截取、两点交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地籍图、宗地图绘制。
在移动端利用系统在完成界址点坐标采集后,同步可进行调查表数据的录入,包括权籍基本信息、界址信息等。
数字化终端支持在录入调查表时对权利人的身份证证件进行扫描上传,并通过自动识别身份证获取身份证号、姓名、住址等信息,降低输入量和出错率。
本公司在应用先进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手段后,节约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将业主要求的18个月的项目实施工期提前了5个月完成,且完成的成果资料质量获得监理、业主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本项目也申报了本年度的湖北省优秀测绘工程一等奖的评选。
三、地籍测量工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方面的关键思路探讨
1、考虑全站仪的合理应用
(1)地籍测量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形势变化,设置好性能可靠的数字全站仪与外业电子平板直接蓝牙通讯,将地籍测量方面的数据实时传送到电子平板上进行编辑和科学管理,为地籍测量工程提供所需的关键坐标信息,提高地籍图、宗地图绘制方面的工作效率;
(2)基于数字全站仪的地籍测量工程作业计划实施,可实现对其测量中关键信息的记录及整合利用,促使这类工程作业计划实施效果更加显著,减少地籍测量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优化这方面工程的测绘及管理方式。
2、重视RTK技术的科学应用
所谓的RTK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移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实践中若能将电子平板替代GPS 观测手簿使用, RTK所采集的图根点或界址点坐标实时在电子平板的地籍数字化成图软件中同步显示,将点位地物对应的国家图示图例规范的标准符号绘制上去即可,节省大量的内业工作时间,还不容易犯错,图纸图面也能即刻进行比对核查,减少错误或误差发生。
RTK技术支持下的地籍测量工程,可提升其测量方面的智能化水平,给予测绘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等有效保障,且能简化地籍测量工作流程,降低这方面的误差率。
3、注重无人机数字倾斜摄影和无人机数字激光雷达的应用
(1)在获取地籍测量工程方面有效的数据信息时,可借助最新的低空无人机数字倾斜摄影测量和数字LIDAR的优势予以应对,进而为这类工程的数字建模、数字地图绘制等提供参考信息,丰富地籍测量工作内容,满足其测量步骤简化方面的要求;
(2)基于数字倾斜摄影测量和数字LIDAR的地籍测量作业开展,可为土地管理和不动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并实现地籍测量工程建设目标,改善其测量作业开展中的技术应用状况;
四、提升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程中应用水平的策略分析
1、严格把控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过程。通过对地籍测量工程实际情况及测量作业开展的考虑,为了提升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水平,则需要强化其在地籍测量工程应用过程方面的控制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控制工作,严格把控这类技术的应用过程予以应对,避免对地籍测量数据精度、测量作业开展效果等产生不利影响。
2、地籍测量工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提高数字化系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移动软件终端与数据采集终端之间的数据实施共享非常重要,也需要更加迅速的引入数字倾斜摄影测量和数字LIDAR的实际生产验证,更多的采用室内作业替代野外作业,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资效率、节省项目成本,使得这类工程中的测绘作业开展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地籍测量人员在实践中应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质,提高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优势的正确认识,促使其在地籍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水平可不断提升,为土地及其附属物的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应对影响地籍测量工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加以分析,落实好有效的应对工作,从而提升该测绘技术的应用水平。
结束语
地籍测量工作中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极大的提升了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推动了地籍测量的发展。而且对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更新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作为测绘人员,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创新思维,提升自身测绘技能,为地籍测量工作以及其他测量工程工作,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张科技时代.2016(28).
[2]王德忠.地籍测量工作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浅析[J].四川水泥,2018(6):157.
论文作者:刘军平1 袁红军2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测量论文; 作业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数字论文; 地籍图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