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在建筑施工领域中采用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施工环节。后浇带技术是结合了钢筋混凝土收缩应力、沉降差等特征,在基础底板、梁墙板等位置进行施工缝布置的施工技术。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有收缩应力,或者是出现沉降不均,导致了裂缝的发生,因此在施工中采用留设后浇带技术,可以释放约束应力,查找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按照以放为主和抗放兼备的原则进行后浇带的布设,同时对建筑物利用混凝土填充的方式进行加固。
关键词:后浇带;技术施工;混凝土
采用后浇带技术,是在基础底板以及墙梁等位置,应对钢筋混凝土收缩压力差,沉降不均等现象,为控制裂缝出现、控制质量偏差采取防控的技术。后浇带技术可以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采用混凝土填充等技术要点,从整体施工管理上强化施工质量。
1、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1.1在进行后浇带技术施工布设和摆放时应该注意间距以及后浇带静置所在的位置,在留设过程中注意所发生的微变,根据施工要求和施工规范,将后浇带的间距可以控制在35米左右,而且要注意宽度至少要达到800mm以上。
沿柱距进行三等分范围控制,在布设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为了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判断,应该在位置上进行设置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对于后浇带的位置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该进行合理的选择之后,方能进行最初的后浇带位置的布设和布置。
1.2模板支护施工技术在间隔时间和间隔位置上要加以重视。模板支护是后浇带施工技术中的重要要点,进行混凝土浇筑方案的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模板支护技术如何实施,采取科学计算的方式,根据当地施工条件,例如当地的气候以及环境条件等,将模板支护在裙房的后浇带和高层建筑的后浇带的时间控制上进行预先安排,方可控制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从提高模板支撑力的基础上,在后浇带下方和两侧位置进行支护力度的保障。
在施工中和施工完工后,使得裙房和主楼之间要形成梁板结构。在温暖湿润的地区,间隔的时间可以从一月到十个月左右,同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进行支撑的处理,减少模板承载应力,减少负荷带向下传力。为了保证支护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混凝土强度条件下,将相关荷载进行去处,处理好支撑之后再进行后浇带施工。
1.3顶板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例如在地下室进行顶板浇筑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建筑的厚度,对浇筑的技术和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对分层浇筑的速度也要加以严格的管控。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厚度容易发生扩大,此时容易导致模体和单侧无法对压力进行承受,因此在房建工程设计图设计阶段,就要对厚度进行充分的计算。参照国标厚度,充分考虑浇筑的厚度,严格控制振捣器以及钢丝模板之间的间距,保证浇筑的质量和密度。通常在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中可以采用丝网模板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清理混凝土表面和周围的积水,然后对成品进行保养,还要保护浇筑完成后的施工主体,最终要用保护模铺设的方式,加强对外界产生因素的防控[1]。
1.4混凝土施工时,注意浇筑时做好模板和振捣器之间的距离的控制,使得浇筑过程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为了保证后浇带的结构完整,可以采用一次性成型的方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重浇筑的时候,振捣器和模板之间的距离控制,初凝后的表面浮浆和建材碎片要清理干净,利用压力进行彻底的冲洗。在垂直施工建筑过程中,为了保证初凝之后浇筑过程中的质量,应降低施工中混凝土振捣时水泥浆的流失,同时将施工前的封堵钢丝网片加以充分利用,在施工后将网片加以拆除,并且清洗干净。
1.5,在施工中防水的技术要点可以采用支模系统。由于防水系统包含了止水带以及止水条等施工环节,因此在后浇带的布设位置要进行埋设,通过拆模体系,用后浇带模板承压等方法进行水处理,实践中可以结合施工技术要点和工况特点,防止防水防范不足,在打好地基之后还可能会出现断裂或者承压变形的情况,在施工中也要加以注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对于后浇带间距应该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考虑接缝建筑后浇带深度厚度等要素,优化设计的后浇带间距是严格按照建筑项目特点来进行的,工程设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在部署后,还要考虑施工质量是否达标,充分考虑之后进行后浇带间距的设计。底板、顶板后浇带模板支设: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采用碎拼法配制木模支设,以便于拆除。利用小碎块多层板,5×10cm方木进行拼配,可采取企口型和凸口型垂直支设,设计有止水钢板时,将止水板加牢稳固好:底板、顶板及墙体后浇带未设置止水钢板时,必须在侧面的中间粘贴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止水条必须粘贴牢固,必要时用水泥钉固定,止水条必须与设置的止水钢板搭接交圈,接头的搭接长度为150㎜,搭接头要搭紧并固定好:
2.2在配件和选材上,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方案进行选材和配筋,对于需要强度支撑的环节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强化,要进行质量的控制,同时采用建筑后浇带施工处理的方式,按照工程设计方案进行钢筋排列和布设,对于配筋应该根据钢筋数量和排列的情况进行布设,从施工技术的要求进行操作。进行钢筋布设和排列的时候,技术施工,将钢筋按照性能和钢筋的强度进行布设,选择质量好性能强的钢筋,在重要的方面进行质量的控制。
2.3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模板如果出现变形,则容易发生质量的损伤。
因此为了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中能够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应提高模板的支护稳定性,通过钢管的架设和处理,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不会遭到破坏,同时在安装和拆除过程中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再后交到施工完成之后,为了避免变形,对混凝土结构要进行强化和加固,从而使得模板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2.4在混凝土施工中,对混凝土的表面污染物和积水要进行严格控制,对混凝土施工工艺中的质量控制要做好管控。从混凝土工艺与后浇带技术关系上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混凝土施工中的内部温度以及整洁度。
考虑到热胀冷缩,还要考虑到新旧混凝土是否能够进行紧密结合,对于原料配比添加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施工强度和施工质量。
3、后浇带施工环节的合理设置
3.1在后浇带施工的环节以及细节的设置上,首先要注意间距的合理性。一般的巨型建筑物采用的后浇带间距设计不会超过40米。按照图纸上的间距构建,进行后浇带的施工,首先要按照图纸上来进行留设,但是如果出现了一些现场的情况,可以根据现场的特点进行距离的布设。
例如如果四季平均温度有不同的话,可以进行最小距离的设置,但是最小的距离不能小于30米。
3.2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要求在浇筑后浇带的过程中,要将钢筋进行连接,避免楼板两端受力过大,形成下垂变形。通常情况下,针对楼板的基础结构进行整体的切割,将毫无关系的板块予以去除,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还要保证施工安全的要求。如果后浇带的跨度设置较大,则需要对受力钢筋进行切割,在浇筑后浇带过程中将焊接连接进行去除。需要切割受力钢筋的时候,后浇带的宽度要求不能超过十米,也不能少于七米,这是为了避免楼板两端在受力过大的情况下出现变形和下垂。
3.3后浇带的位置选择最好选择在梁和板的反弯点,这一设计是为了保障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剪力墙的中部不能进行后浇带技术的设置,这是为了防止剪力过大或弯距过大,导致结构自身压力增大,最终影响施工建筑质量。
结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为了防止伸缩缝和沉降缝的发生。但是在通常的伸缩缝的出现前提下,往往出现永久性的,此时还要针对施工缝采用后浇带特殊结构技术。这是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技术,这种方法能够保证结构的完整和立面的完整。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使用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施工中各种突发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和监督,才能保证后浇带技术能够得到良好的施工质量,从而使整个建筑项目能够更好的得到验收,为今后的使用提供好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王运怀.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技术应用缺陷[J].装饰装修天地,2019,(1):94.
论文作者:许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间距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