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园林建设普遍关注。园林植物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所以,建设一个优美、无病虫害的园林非常重要。而生态控制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园林中的病虫害问题。本文就对生态控制措施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控制;园林;病虫害;防治
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考虑具体的防治效果的基础上,还要对园林绿化环境的生态平衡给予有效考虑,因此最好采用生态控制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能够实现对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的有效保护,而且还能够提高园林绿化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园林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确保园林绿化环境的生态平衡。
1、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园林管理的重中之重,所谓“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是减少园林损失,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缺乏科学的理念指导,病虫害防治的目标不明确,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通常都会在市场的调配下承包给相应的团队,这样病虫害与园林绿化之间就处于相互独立状态,因此二者难以从整体目标上相互协调各自行为,如从城市绿化的角度讲,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清新的城市环境,但是病虫害防治的目标却是为了保证园林植被没有病虫害的侵蚀,这样其在工作中就会不惜使用大量的农药,从而与城市空气净化的整体目标背道而驰;2)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多元化治理措施,目前在我国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由于技术的限制,以及降低防治成本的需要,相关部门更多的依然是采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而一些工作人员为了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惜盲目调整化学药物的配比,而这种单一的防治手段,不仅造成了土壤、空气、水源的污染,更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虫害的抗药性,从而增加防治难度;3)病虫害防治器械的落后,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专业器械是实现生态防治的重要工具,但是从目前我国园林管理效果来看,专业器械的使用效率并不高,许多工作人员的防治设备非常陈旧,以施药工具为例,喷洒型的器械依然占据主要地位,而这种大面积的农药喷洒会将更多的药物残留在空气、植物叶片、土壤上,而真正作用到病虫害,并起到防治效果的则非常有限,因此这种高污染、低效率的防治工具严重影响了生态园林的建设;4)防治工作缺乏系统管理,在园林防治中许多工作人员都是临时工,其在工作中缺乏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因此,难以从园林建设的整体角度完成生态防治,从而影响了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生态控制措施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途径
2.1规范园林植物设计,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实施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目的不是有意去打破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将病虫害消灭干净,而是基于自然生态系统考虑,需要根据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特点,通过一系列防治措施构建一个适应能力强、物种多样化的园林绿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害虫是被自己天敌消灭,而不是过于依赖人为地防治,病害没有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在这种模式下的病虫害防治才是可持续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以前,首先收集园林绿化环境的相关资料,并对比分析植物防治前的生长条件与防治后的生长环境,研究两者的土壤、湿度等因素的差异及规避方法,尽可能保证前后因素相去不大,这对保证园林绿化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园林绿化环境生态平衡的干扰。因此,如何去营造一个可持续的病虫害自我防治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也就成了当前生态控制技术的重点问题。笔者以为,首先要熟悉当地植物的生长分布及自身特点,科学有效地配置园林系统中的物种,在保证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前提下,人为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植物生态系统,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日后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呢?首先,在拿到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图纸,开始熟悉景观效果要求时,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然后,通过对相关植物、种植地点和环境的选择、调控,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搭建一个较为平衡的园林绿化植物群落,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能够贴近自然,从而在这个群落中植物能得到健康生长,同时病虫害也得到有效抑制,病虫害不会对所有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在该模式下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向着自我完善方向发展,植物病虫害也得到了“无为而治”。
2.2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病几率
在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重视对植物的养护管理,从而使园林绿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养护管理工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也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中来,明确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加强对植物的养护和管理,确保园林中的植物的长势良好,对病虫害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更好的发挥其景观效果。在对园林植物养护管理过程中,还要重视科学性,通过对园林植物各种病虫发生规律及发生条件进行充分了解,并针对病虫害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强化对环境的管理,提高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的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在具体养护工作中,病虫害防治工作要从减少病虫源和除虫病两个方面入手,对于植物生长情况不佳阶段要重视浇水、除草和施肥等工作,合理对植物进行修剪,使植物获得足够的光照、养分和水分,增强抗病能力,使植物保持最佳的生长状态下,以此来对病虫的侵害进行有效抵御。
2.3实现人工与物理防治结合
在园林害虫防治中较为常用的是密度控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控制手法上利用简单工具以及光电等物理手段,实现对害虫密度的合理防治,对于具有趋光性的害虫,可以借助灯光的方式进行诱杀。与此同时,从属性上分析,植物病害发生条件是病菌与生长环境相互并存,为从根本上避免发生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应用物理防治,如果病菌的发病条件是湿度大,可采取修剪树枝的方式,提高植物的通风性,进而避免病菌生长,还要经常翻动土壤,同样可以减少病菌生长。
2.4合理喷洒化学农药
基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则,应尽可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若是遇到实在需要借助化学农药才能杀灭害虫的情况,应尽量选择毒性小、残留期短的农药,这样做能够尽可能减少农药对土壤或植物的危害。另外,为了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应做到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多种农药交替使用。为了维持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在农药喷洒时,尽量不要大面积喷洒,最好采用根施、注射等方法。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可以为人们提供新鲜的空气、优美的景观以及舒适的休闲环境。因此,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治就变得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生物控制措施来维持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够保证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轶,刘哲.浅谈生态控制措施在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7(7):210~210.
[2]周江鸿,夏菲,车少臣.非寄主抗性在园林树木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北京园林,2016(3):48~52.
[3]朱丽萍.3S技术在园林绿化病虫害风险防范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7(32):117~117.
[4]臧爱梅,刘恺.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南方农机,2017(18):173~173.
论文作者:朱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园林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植物论文; 病虫害论文; 病虫害防治论文; 环境论文; 生态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