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抗菌治疗中的价值论文_林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2医院感染科 245000

【摘 要】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抗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将其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以反映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抗菌治疗的治疗效果,基于这项指标,临床可以为患者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肝硬化;腹腔积液;抗菌治疗;临床价值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具有进展性的特点,腹腔积液出现则意味着患者的肝病发展至晚期。晚期肝硬化患者营养较差、免疫水平较低、脾功能亢进,若是受到细菌感染,将无法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其腹腔积液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不高,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治疗效果并不准确,需要借助血清降钙素原等特异性更高的指标来反映患者细菌感染程度,以衡量某一种方法的疗效高低[1]。本文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试探究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抗菌治疗的指导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将其分入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采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的研究组,两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资料如下: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3岁~77岁,平均(60.31±12.77)岁;病程1年~3年,平均(2.08±0.27)年。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4岁~76岁,平均(60.28±12.45)岁;病程1.5年~2.5年,平均(2.09±0.24)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长短等资料,P>0.05,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纳入标准:①经病原学、B超、CT、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法,确诊为肝硬化腹腔积液;②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治方案》中关于肝硬化腹腔积液的诊断标准相符;③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也批准执行[2]。

排除标准:①患有因腹腔脏器穿孔而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或其他腹腔感染;②在腹水穿刺时发生血管损伤、脏器破裂的患者;③研究期间转院或出院的患者[3]。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保证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患者保肝质量,每日钠离子摄入量限制在0.25~0.5g左右。使用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利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补液、补充蛋白质,以平衡其水电解质与酸碱度。同时,使用谷氨酰胺、多烯磷脂酰胆碱或人血白蛋白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其除了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另每周排放3次腹腔积液,每次排放量大约为1500mL,排放腹腔积液后注射白蛋白40g。此外,根据排放的腹腔积液的细菌培养结果,为患者静脉滴注含有抗生素的林格氏液,补充血浆。两组均接受2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具体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

(1)显效:患者的腹腔积液全部消失或显著减少,食欲恢复正常,肝肾功能显著好转;

(2)有效:患者的腹腔积液有所减少,症状体征、肝肾功能有所改善;

(3)无效:患者的腹腔积液未见明显减少,症状体征、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善[4]。

※有效率+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的形式表示,检验卡方值。计量资料使用()的形式表示,检验t值。两组的数据若经统计学计算为P<0.05,那么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分组结果中。

2 结果

2.1 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n,%)

3 讨论

肝硬化腹腔积液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合并症,肝硬化患者进入晚期后其抵抗力较差,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容易被细菌侵染,发生细菌性腹膜炎等传染性疾病,但是其本身体质较差,大多不具有明显的体征、症状,患者的病情很容易被掩盖,这无疑会使其病情的诊断与治疗被耽误,进而带来不可挽回的结果。虽然临床可以通过腹水细菌学培养来进行诊断,但是受标本采集、运送、后期培养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其真阳性率普遍较低[5]。因此,临床尝试选择一种既准确又快速的生物标志物来用于肝硬化腹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本文选择血清降钙素原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指标源自甲状腺C细胞所产生的降钙素激素原,机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出现炎症应答,这时血清降钙素原将会大量生成,一般而言,细菌感染发生后4小时降钙素原便可以被检测到,6小时可达到峰值,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来可以实现对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6]。当然,血清降钙素原除了可以用于诊断细菌感染,还可以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即通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的高低,可以发现不同治疗方法的抗菌效果强弱,本文中研究组采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通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0.05)和对照组低于研究组的疗效(72.5vs92.5%)便可以发现,血清降钙素原可以用于反映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的抗菌治疗效果,临床可以据此选择疗效更加的抗菌治疗方案。

结语:

为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可以准确辨别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故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的抗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招英,张东萍,刘群,等.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腹水中的早期抗菌治疗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66-69.

[2]廖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45-47+55.

[3]何平,张小丽,周夏袷,等.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2890-2892.

[4]李长安.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59-60.

[5]王立,盛吉芳,郑春华,等.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对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1):43-45.

[6]罗励,钟吉文,赵灵,等.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抗菌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04):281-284.

论文作者:林丽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抗菌治疗中的价值论文_林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