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讲话论文,总书记论文,系列论文,习近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38(2013)06—0007—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不仅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庄严政治宣示,也是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方略、内政外交政策的深入系统阐释,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最新进展,对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观点鲜明,显示了对使命、责任、担当的清醒认识,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显示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具有鲜明特点。深刻认识和把握其基本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科学的创新精神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科学的创新精神的统一。
(一)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既表现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表现为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特别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1],强调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2],而且处处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要义;不仅始终贯穿着“永不动摇信仰”这条红线,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3],而且一再重申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旗帜、道路等重大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庄严宣示,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二)体现了科学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既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既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同时又强调“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既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同时又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其实质也就是强调了创新。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多方面的创新要求,始终贯穿着科学的创新精神。特别是郑重要求全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3],并且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题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和阐发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集中体现了这种科学的创新精神。
二、深邃的历史眼光与宽广的时代视野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深邃的历史眼光与宽广的时代视野的统一。
(一)体现了深邃的历史眼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无论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情阐述,还是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无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阐述,还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精心部署,总不忘“回首过去”、“总结历史”,因此总是给人一种历史深厚感。讲话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中国5000年文明史及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党的90多年奋斗历史进行了深刻总结;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特别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了深刻总结;着眼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党执政60多年来自身建设的历史进行了深刻总结;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深刻总结。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近代170多年奋斗史,从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出发,讲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将怎样往前走,讲清了我们党在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史中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担负着怎样的历史责任,要沿着怎样的道路继续前行。特别是通过对历史的总结,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5]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6]
(二)体现了宽广的时代视野
治国理政,审视和把握现在,特别是思考和谋划未来,不仅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更需要有宽广的时代视野。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7]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视野来观察时代潮流、分析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6]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对外,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对内,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必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进步,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三、深刻的理论思维与突出的实践指向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深刻的理论思维与突出的实践指向的统一。
(一)体现了深刻的理论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对党和国家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讲话,既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我们党和国家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理论阐述,也有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理论总结。其中包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重要论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的重要论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统一的重要论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重要论述,关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的重要论述,关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论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关于坚持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关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等等,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理论思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
(二)体现了突出的实践指向
自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形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到现在,在这较短的1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频次不可谓不高,平均每个月都有好几次讲话;其内容不可谓不广,几乎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涵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以及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各个领域。为什么?是要急于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吗?绝对不是!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我们知道,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性阶段。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和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总结成就时,并没有回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明确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8]谁来解决?当然要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来解决。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不论篇幅长短,也不论是理论阐述还是工作部署,都是从实际出发、从实践需要出发的,都是为了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都是紧紧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也就是说都带有突出的实践指向。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四、坚定的人民立场与鲜明的民族风格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坚定的人民立场与鲜明的民族风格的统一。
(一)体现了坚定的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即人民大众的立场、人民利益的立场。人民立场是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根本立场。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就是始终站在人民这一边,自觉代表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人民、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也在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根本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人民的选择”。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9]2012年11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对人民的责任”。他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回应,也是郑重的宣示和庄严的承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更体现了我们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这一边、站在人民利益这一边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永不脱离群众”,对群众要有真感情,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不能沽名钓誉、不能“作秀”,这既是对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他本人对人民群众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二)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1]。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8]。这里的“民族特色”也应包括语言表达方面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研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会自然地感觉到这些讲话所体现的朴实自然的文风及鲜明的民族风格。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朴实生动、情真意切,深入浅出、富有哲理,说的是老百姓的话,讲的是老百姓的事,不是官样文章,广大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进、听得懂,是我们党优良文风的体现,为全党作出了示范。特别是他所使用的诸如“中国梦”、“打铁还需自身硬”、“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等等,更是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突出地反映了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所表现出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