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分析Public Opinions Analysis
对山寨版“心灵鸡汤”多一些反思与质疑
王晓广
【摘要】 新媒体时代,“心灵鸡汤”的传播更加方便迅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与此同时,大量山寨版的所谓名人鸡汤文充斥其中,让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对此,广大青年要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分析辨别和理性选择能力。同时,不要一味陶醉于“心灵鸡汤”的精神慰藉之中,而是要脚踏实地、关注生活,勇于将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付诸实践,体悟真正的人生智慧和人生价值。
【关键词】 新媒体 “心灵鸡汤” 青年
要客观看待“心灵鸡汤”的“功效”
“心灵鸡汤”文中那些温情的文字,往往能够让人暂时忘却痛苦和烦恼,特别是在遭受挫折和打击之后寻得心灵栖息的港湾。可以说,作为一种语言疗法,“心灵鸡汤”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节心理、安抚精神和激发意志的作用。但凡事过犹不及,鸡汤多了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甚至变成了“毒鸡汤”;不仅不能抚慰心灵,反而麻痹心智。“心灵鸡汤”绝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切不可夸大它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心灵鸡汤”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和平台,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广。而与此同时,大量粗制滥造的山寨版名人鸡汤文也借助这些平台大肆传播、泛滥成灾。首先,其内容经不起推敲。大部分的“心灵鸡汤”打着正能量的旗号,通过讲述一个或几个人生故事后得出一些感悟性和启发性的名言警句。这些内容表面上看似积极,但仔细琢磨后会发现根本经不起推敲,而且有些作为结论的人生感悟是在特定情境下得出来的,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这些模棱两可、逻辑混乱、空洞无物的人生感悟干扰了人们的理性思考,无形中给读者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次,虚构名人语录。有些励志名言、励志故事是杜撰出来的,很多作家、名人成为“被鸡汤”专业户。如果读者没有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且不主动查证的话,很容易受到迷惑和误导。如所谓的“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等网络上盛传的“哈佛校训”,经哈佛图书馆工作人员辟谣,这些校训均属人为虚构和编造。最后,是有害的“毒鸡汤”。如雾霾天气中,有公众人物在社交媒体写到:“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这种所谓的“精神胜利法”遮蔽了社会现实、淡化了全社会在雾霾治理上应付出的实际努力。这不是心灵安慰,是彻头彻尾的心灵麻痹。
新媒体时代山寨版“心灵鸡汤”泛滥的成因
这些所谓山寨版的“心灵鸡汤”之所以攻占社交媒体,除了其本身体裁短小、易于理解,适应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偏好之外,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引人深思。
受商业利益的驱动。现如今,一些“热搜”“爆款”甚至新闻报道背后实际上遵循的是功利主义法则。社交媒体除了社交联系的功能之外,更被人看重的是它的变现能力。每一个打造爆款“心灵鸡汤”者都深谙新媒体运营之道,他们唯一在意的是流量、粉丝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益。他们知道如何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博得受众的关注。因此,与各式各样爆款“心灵鸡汤”同时兴起的还有各种教人制作“爆款”的写作课程,如何选取热点、如何打造标题、如何构架全文等一招一式都被研究得清清楚楚。这些“心灵鸡汤”大多不是思维火花的碰撞与灵感的乍现,而是套用写作模板批量制造出来的“产品”。
精神生活的缺失和匮乏。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开放40 年,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价值目标。但不能否认的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同时也给人的发展能力、发展环境、发展目标的实现等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青年人面临着职业发展、恋爱婚姻的选择;中年人面临着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老年人面临着无人陪伴、留守空虚的困惑。这些情感的焦虑和迷茫,使得一些人迫切地想要寻求心灵归属和情感慰藉,而“心灵鸡汤”恰好契合了人们这种心理状态和精神需求。而且“心灵鸡汤”的安抚并不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成本就能够轻易获取,由此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忙碌、焦虑之中的一副“调味剂”。
另外,成本的构成分析也需要在评估前进行,这是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同时也是采油厂的一大优势,具有系统的成本核算体系与分析制度。
多层次分重点培训,主要内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报告处置流程、手卫生、消毒隔离、标准预防等知识。通过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
基于社交的需要。社交媒体拓宽了人的社交网络,也一定程度上把现代人束缚在社交之中。社交需要各种工具和手段来维系和经营,而“心灵鸡汤”因其正能量的外表成为了天然的社交工具。我们可以发现,在各种媒体中“心灵鸡汤”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展示自己精神面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窗口,如员工希望通过转发“心灵鸡汤”向领导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青年男女希望通过转发“心灵鸡汤”收获对方的好感和情意;朋友同事之间借助“心灵鸡汤”来传递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等等。为了满足这种快速便捷的网络社交需要,人们有时对一些鸡汤文不加分析鉴别即顺手拈来、随意转发,这就给大量山寨版“心灵鸡汤”预留了生存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交需要超过了人们对“心灵鸡汤”的喜好。
坚持反思性批判和独立思考,在实践中体悟真正的人生智慧
青年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是社交媒体的主力军。由于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少,青年人很容易在“心灵鸡汤”片面结论的引导下对号入座、自我设限,认为自己就是“心灵鸡汤”文中说的那一类人,把别人的人生经验当成自己的人生体悟。因此,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心灵鸡汤”,广大青年一定要坚持独立思考,提高辨别能力,并且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丰富精神生活。
对于广大青年人而言,首先,要对那些所谓山寨版“心灵鸡汤”多一些反思性质疑和批判,切忌轻信和盲从。如对“心灵鸡汤”的内容和结论多问些“为什么”“是这样吗”“内容可以必然地推出结论吗”?其次,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甄别和判断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青年人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的局限,对于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不加思考就一味地加以接受和认同,轻易被这些所谓权威作者的思想所绑架。因此,面对“心灵鸡汤”必须要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得出自己的洞见,也才能理解和甄别所谓的权威说法。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来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从而避免被刻意制造的“心灵鸡汤”带偏了方向。
当代青年群体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尤其面对现实中遇到的挫折、困难时,不要一味地埋头于从“心灵鸡汤”中寻找安慰,而是要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行动促进改变。因此,青年人要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找寻人生的真谛,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在励志故事和名人名言中获取人生的答案。“心灵鸡汤”可能会给人带来一时的充实和满足,但这终究只是心理上的抚慰和彼岸世界的空想。只有把对人生的体悟和美好愿望付诸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快乐。特别是对广大的青年人而言,只有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伟业中,才能获得持久、永恒、深沉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面对“心灵鸡汤”,青年人应本着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善于反思辨别、合理选择,学会做自己理智和实践的主人。
水泥砂浆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水泥砂浆配合比和原材料技术指标。同时保证水泥砂浆流动性在10~14s范围内,7d抗压强度为10~25MPa,抗折强度不得小于2MPa。在胶浆灌注完成后,要求空隙填充率达到90%以上。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魏琰琰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肖晗题 美编/史航
标签:新媒体论文; “心灵鸡汤”论文; 青年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