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
(安徽省泾县医院影像科;安徽泾县242502)
【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股骨头坏死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DR、CT与MRI检查,观察影像学表现并开展分期,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DR、CT和MRI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7.50%、75.00%、96.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股骨头坏死Ⅰ期和Ⅱ期的诊断阳性率高于DR和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式在股骨头坏死Ⅲ期和IV期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及分期评价中均具备一定价值,但DR和CT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较差,MRI可更为准确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DR CT MRI 分期 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199-02
股骨头坏死也被称为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在临床上具备较高的发病率,致病原因主要为血液病、风湿病、潜水病和烧伤等,其会破坏病变组织周围关节面血液供给,并导致其逐渐出现坏死。为改善疾病预后,就需要对疾病进行尽早诊断和治疗[1]。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和分期评估时,影像学检查为主要方式,包括DR、CT和MRI[2]。本次研究就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探讨DR、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8~72岁,平均(46.2±3.3)岁。致病因素:激素用药31例,外伤8例,酗酒12例,类风湿关节炎15例,其他14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髋部疼痛,并向下肢呈放射状。全部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DR、CT与MRI检查,DR检查所应用的仪器为西门子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Ysio60093,为患者开展髋关节正位X线摄片;CT检查所应用的仪器设备为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扫描体位为股骨头横断位,矩阵控制为512×512,层厚控制为1mm,取得扫描图像后将其上传至相关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MRI检查所应用的应用的仪器为西门子Essenza1.5T超导,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开展冠位、轴位扫描,所应用的序列包括T1WI、T2WI和T2WI,层厚控制为4mm,层间隔控制为1mm,扫描范围由患者机体髋臼上4cm直至股骨粗隆下方,取得扫描图像后上传至仪器配套工作站开展图像重组。安排2名具备丰富影像科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进行图像评价。
1.3分期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骨循环协会推荐的ARCO分期标准开展评价,若活检结果与缺血性坏死标准相符,同时其它检查无异常,则为0期;若MRI检查结果为阳性或呈现阳性,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结果为阳性或呈现阳性,则为Ⅰ期;若DR检查结果存在异常情况,CT检查未发生存在股骨头塌陷,MRI检查和骨扫描检查结果为阳性,但髋臼未发生明显改变,则为Ⅱ期;若检查影像呈现为新月征,则为Ⅲ期;若DR检查发现股骨头变扁,关节间隙缩小,且髋臼发生囊性变、硬化等情况,则为IV期[3]。其中Ⅰ~IV期属于诊断阳性,即对股骨头坏死进行确诊。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检查方式诊断股骨头坏死分期的效果
DR、CT和MRI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股骨头坏死Ⅰ期和Ⅱ期的诊断阳性率高于DR和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式在股骨头坏死Ⅲ期和IV期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不同检查方式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0期股骨头坏死的DR、CT和MRI检查影像均无明显异常;Ⅰ期股骨头坏死的DR影像学中可发现骨小梁模糊,同时股骨头内存在数量较少的分布稀疏区。CT影像学中可发现股骨头星芒结构出现形状改变,内径增加,同时存在关节囊肿胀、间隙增加、滑膜厚度增加等情况。MRI影像学中可发现T2WI呈现为高信号,T1WI呈现为低信号;Ⅱ期股骨头坏死的DR影像学中可发现股骨头表现为广泛性骨质疏松,不存在股骨头塌陷。CT影像学可发现硬化区和局限性囊变。MRI影像学中显示T2WI呈现为中等稍高信号,T1WI呈现为不均匀低信号;Ⅲ期股骨头坏死的DR影像学中可发现股骨头出现囊变及硬化,并存在新月征,具备正常的关节间隙。CT影像学中可发现股骨头形状改变,存在新月征,软骨下骨折和塌陷。MRI影像学中可发现T2WI呈现为中等或高信号,T1WI呈现为低信号;IV期股骨头坏死DR影像学中可发现股骨头出现形状改变和塌陷,且关节间隙减小。CT影像学显示存在碎骨片或关节游离体,塌陷导致不规则形浓密区。MRI影像学显示髋臼硬化和囊变,且软骨完全损坏。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存在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但其具备基本一致的病理变化,为改善疾病预后,需尽早诊断和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DR、CT和MRI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分期股骨头坏死的DR、CT和MRI影像学存在较大差异,且病因和病机也存在差异。其中0期股骨头坏死表现为造血骨髓丢失,窦状小管出现坏死,间质内积液,而常规MRI检查无明显异常;Ⅰ期股骨头坏死主要是骨和骨髓发生坏死,导致骨水肿、骨细胞坏死等,在DR和CT检查下无法对骨质病变进行有效显示,而MRI检查却可对骨髓水肿进行显示;Ⅱ期股骨头坏死病灶中会存在数量众多的细胞碎片以及坏死,周围新骨出现,并伴随纤维化,DR和CT检查可对囊变、硬化和骨质疏松进行有效诊断,而MRI检查可发现存在双线征; Ⅲ期和IV期会导致新月体形成,因此三种检查方式均可对其进行有效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在股骨头坏死Ⅰ期和Ⅱ期的诊断阳性率高于DR和CT检查,三种检查方式在股骨头坏死Ⅲ期和IV期的诊断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提示MRI诊断Ⅰ期和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优于DR和CT检查,这也和前人研究报道相符[5]。
综上所述,DR、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及分期评价中均具备一定价值,但DR和CT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较差,MRI可更为准确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
参考文献:
[1] 杨启顺,吕健.DR技术与CT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04):508-510.
[2] 唐海涛.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影像技术,2017,29(06):50-52.
[3] 李成录.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07):183-184+187.
[4] 黄俊武,叶菊花.股骨头坏死的CT及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2):128-130.
[5] 陈龙华.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02):8-10.
论文作者:蔡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股骨头坏死论文; 影像论文; 股骨头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发现论文; 阳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