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现金管理服务的具体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商业银行论文,现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有商业银行在面临国际同业竞争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这种进步和变化在各家银行的交易平台和金融服务产品的演变和竞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说电子银行体系的建设体现了客户化交易平台的变化,那么客户化金融服务产品演变的代表作就是现金管理服务。本文通过分析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沿革,探讨了在金融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现金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现金管理的具体构想。
一、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沿革
“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简称为现金管理(Cash Management)。这里的“现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货币资金加上现金等价物,具体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变现能力强的短期投资。根据国内外银行的实践,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可以概括为:银行为协助客户进行有效资金管理而提供的收款、付款、账户管理及财务信息等一系列服务的组合,其目的是协助客户尽量减少闲置资金,实现企业现金流动性与效益性的最大统一。有资料表明,“现金管理”作为一套体现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完整的银行服务已有20年左右的历史。但如果从1947年美国无线电报公司(RCA)[1]请求银行提供收账和加速支票处理速度的锁箱(Lockbox)服务开始,国外银行向企业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
(一)银行现金管理的阶段演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企业对银行现金管理的需求是随着全球或区域性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表1列示了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演进历程的三个阶段和相关时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2][3]
表1 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发展阶段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第一阶段,商业投资不断繁荣壮大,企业要求快速收款,于是主要依赖手工操作的现金管理服务应运而生。二战结束后,由于世界经济处于恢复时期,商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企业对于快速收款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1947年,RCA向银行提出了快速收款的需求,当时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银行家信托公司和美洲银行三家银行联合为RCA提供了Lockbox服务,这项服务的最大特点就是票据无需经过RCA,而是由付款方直接将付款凭证交给银行,银行处理完付款凭证后直接为RCA入账,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资金入账速度,而且付款凭证由银行的专业人员来处理,减轻了企业的工作量。在之后几年里,美国各家银行陆续推出了锁箱服务,银行信息技术化进程也随之不断加快,并逐步衍生出了多项服务,例如,用磁带代替纸张提供每日锁箱报告,全美范围内的多家银行联合锁箱报告,并且通过计算机系统快速交换信息。直到20世纪70年代,锁箱服务还是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第二阶段,由于利率上升,企业要求资金收益最大化,此时银行提供了依托银行计算机交易系统开展的分布式现金管理服务。20世纪70年代,美国贷款利率不断攀升,曾达到20%的高位;利率的变动幅度也很大,短期投资获利空间相对较大。在这个时期,企业的现金管理需求主要呈现出力保库存资金最大化,并通过短期投资获得收益的特点。企业要求银行能以最快的速度为企业收款,以最慢的速度付款;并提供短期投资服务,让企业资金增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方面利用银行提供的锁箱服务增加收款速度,另一方面通过与清算速度慢的银行合作来减缓付款时间,异地支票托收就是当时企业普遍采用来减慢付款速度的工具之一;另外,针对企业短期投资的需求,银行还推出了隔夜投资服务,即每天在企业业务结束以后,银行将企业的账户余额扫出,用以短期投资,在第二天业务开始之前又将企业的账户余额扫回。[2][4]
在第三阶段,世界经济衰退和利率下降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企业希望通过电子化的现金管理服务降低交易成本,因此,银行提供了依托电子银行平台开展综合性的现金管理服务,大多数现金管理者开始整合他们和银行之间的锁箱关系,并把焦点转向了如何快速传递和获取电子支付信息以及把电子支付信息和自己的财务系统连接起来,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5]1992年,美国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网络走向民用,网络与传统商业的结合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诞生。银行作为企业的现金管理服务提供者,自然要跟上企业电子商务的步伐,为企业提供电子化的现金管理服务。至此,产生了体现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电子化综合性的银行现金管理业务。
通过以上分析,不仅可以看到银行现金管理阶段的演变体现了银行业务市场化、客户化与集约化的发展轨迹及趋势,也可以看到演变的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基于客户需求的服务内容的演变和发展,二是基于当代信息技术的实现手段的演变和发展。在整个演变过程中,现金管理服务的发展和银行对信息技术成果运用的进程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由于现金管理服务的实施是通过具体的银行业务操作实现的,因此银行信息化的程度会影响和制约现金管理服务的品质和进展;特别是由于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打破了信息处理速度和传送范围的瓶颈,不但带动了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也刺激了现金管理服务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发展。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的时期,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基于电子银行平台开展现金管理服务将是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主流。
(二)国外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案例分析
国外商业银行综合性的现金管理服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日臻完善,表现出服务产品化、支撑平台化及流程规范化的特点,并体现了银行的经营理念、策略、手段和能力。汲取和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开展现金管理服务的经验,对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进程具有积极作用。现以比较典型的渣打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情况做一简单分析。
渣打银行认为银行的现金管理服务是“流动资金管理,日常现金流的计划与监控,应收及应付账款的控制,短期投资、借贷及资本市场”。其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包括“账户服务、付款服务、收款服务、流动资金服务和账户管理服务”。该行现金管理的基本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报告及付款系统(STS)。作为处理信息报告和付款业务的前置平台,STS的功能齐全,支持多种客户连接方式,比较实用;特别在一些业务细节的处理上,如远程审批、多层授权等,STS均很有特色。渣打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是围绕STS展开的,除了STS提供的功能是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进行外,其余业务主要还是通过人工完成,如凭证交换还是通过柜面收单、传真和人工快递完成。因此,渣打银行的现金管理服务是“电子银行为基础,其他手段辅助”的模式。
德意志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一直走在世界银行业的前列。目前,德意志银行的现金管理服务已形成了一个基于电子银行平台的完整产品体系,根据服务范围的不同分为DB-Di-rect和DB-Direct Internet两个平台,具体的服务项目包括:电子商务支付功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连接、流动资金管理、信息和账户服务、应收/应付账款管理。下面以DB-Direct为例说明。
DB-Direct是DB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核心平台,它是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的一个集成化电子银行系统。主要包括:(1)电子商务支付功能(DB-eBills)。DB为B2B市场提供的基于web的电子账单和支付解决方案可以方便客户之间建立虚拟交易关系。DB-eBills通过虚拟的直接付款方式,允许客户开具发票并接受付款。为确保发票和在线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DB-eBills与电子认证紧密关联。只有经过核准和核实的票据可以授权支付,且基于web的多用户系统允许客户管理单个用户的访问权限,使之满足客户的操作流程和控制。(2)ERP系统连接。DB-Direct为客户提供了两种ERP系统与DB无缝连接的方式:一种方式是SAP、Oracle等普遍使用的为ERP系统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另一种方式是提供一个转换软件,将客户的数据格式转化成DB的数据格式再由客户提交给DB。(3)流动资金管理。包括:DB-Cash Pool(资金池),由于客户的多个账户余额在逻辑上集中,但物理上并没有集中,由DB-Cash Pool自动为客户调整账户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能提供详细的资金池报告和利息分配报告。DB-cash sweep(资金清扫),即客户的多个账户余额在物理上实现零余额管理,每天自动从下级账号向集中账号转账,反之亦然;另外,DB-cash sweep还能提供综合报表和利息分配报告。DB-netting(资金集中调拨),尽可能减少客户集团内部主体间的资金往来,所有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全部由集团的财务中心负责完成。(4)信息和账户服务。该服务通过DB-Direct查询全球分支机构的各银行账户信息,如账号、借/贷情况等详细信息,支持跨行收款和信息报告,提供足够的账户信息,以便客户进行自动对账。(5)应收/应付账款管理。通过应收账款管理客户可查看DB及其合作银行已处理的本地货币支票的综合信息以及最新状态,以便于预测现金流状态;通过应付账款管理可以帮助客户完成DB系统内的国内和跨国支付,也支持客户通过DB-Di-rect向DB的合作银行发出主动付款指令。
二、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现金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国有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必要性
银行现金管理业务体现了银企关系变化的趋势,是现代化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综合体现。现金管理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家银行的资源整合配置能力、综合经营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在企业现金管理要求日趋复杂的同时,银行发现提供现金管理产品和服务的潜在收益。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开始于本世纪初(注:2002年11月,工商银行在上海召开了大型的“现金管理业务推介会”,推出了较为齐全的现金管理系列产品,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现金管理业务的帷幕;之后,工商银行又在汉城、香港进行了大规模的推介现金管理业务的路演,掀起了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现金管理业务的第一个高潮。继工商银行之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了现金管理的产品,并很快形成了竞争的态势。)。到2003年中期,国有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已经初步完成了从营销品牌到业务产品的转化,不但有了支持现金管理业务实施的基础平台,相应的支撑机制也逐步建立。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目前国内的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尚处于初发时期,具体表现为:市场的需求正在逐步启动和形成,国内各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正在展开,外资银行正在渗透介入。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现金管理服务有其必要性,主要原因如下:
1.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符合国有商业银行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战略。为了适应社会进步的大趋势,国有商业银行正努力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目前,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率先展开,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法人治理机制的进程也在积极有效的推进中。为此,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业务整合、流程再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展体现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现金管理业务也要进行业务整合、流程再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符合国有商业银行的根本利益和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
2.发展现金管理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的重要举措之一。现金管理业务之所以成为银行间的竞争热点,是因为客户的新需求会引发客户资源流动。当今客户对国有商业银行关于现金管理的需求主要有:一是企业的电子化、信息化得到普及和深化后对银行的现金管理提出需求。最近两三年,国内大中型企业引进和投产ERP系统正在成为热点和潮流,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引进现代经营和管理方法后对银行提出的资金集中管理等现金管理需求和通过ERP与电子银行对接实施现金管理的要求。二是以一些世界级企业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后,带来的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银企合作模式,从高起点上提出的现金管理需求。三是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优质企业将银行实施现金管理的能力作为评价、考量和选择主办银行的重要指标和条件。四是国有大型企业希望由国有商业银行成为承担现金管理的主办银行。
3.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现金管理平台与市场需求尚存在差距。由于现金管理业务开展时间较短,相当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是依托银行现有的交易系统开展现金管理业务的,在信息完整性、与ERP对接、系统的适应性和弹性等方面都有欠缺和需要优化的地方。有案例表明,一些功能实际上是由补丁式的人工操作完成的,不但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还制约了业务的发展规模和深入。因此,有必要用信息技术改造电子银行现金管理平台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能力,缩小与市场需求和外资银行的差距。
4.开展现金管理服务是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需要。首先,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和重要客户,这些客户也是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活跃元素,其需求往往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需要,是银行业务创新的源泉。第二,开展现金管理服务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与世界一流银行在业务流程和细节合作的平台,能够帮助国有商业银行了解和借鉴“他山之玉”,进行业务创新。第三,现金管理服务是一个银企互动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客户的需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金管理的服务内容也要通过不断的业务创新而随之变化。
5.现金管理服务是国有商业银行赢利模式转化的重要平台。对现代商业银行而言,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存贷利差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获取中间业务收入成为主要的赢利模式。作为中间业务之一的现金管理服务包括收款、付款等诸多服务内容,由银行一揽子提供给客户,不仅可以取得手续费收入,还可以通过交叉销售带来很多潜在收益。
(二)国有商业银行通过电子银行实施现金管理的可能性
电子银行是指通过电子渠道进行银行业务的操作,即基于网络的和离柜的,由客户通过自助操作进行的银行业务,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及自助终端等。在全球范围内,电子银行作为分销渠道的历程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建设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注:1992年12月,国内第一家电话银行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投产。自1999年起,以CALL CENTER和网上银行为代表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开始了体系化的建设进程。)。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银行正迅速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分销渠道和自助服务平台,用户规模和交易量呈几何级数上涨(注:以工商银行为例,2000年电子银行交易额为2万亿元;2001年为3.6万亿元;2002年为8.8万亿元;2003年电子银行交易额则高达22.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4%。)。电子银行的迅猛发展趋势为银行通过电子银行平台开展现金管理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基于电子银行平台的现金管理运行体系已逐渐成型。很多大型外资银行都设有专门的现金管理部门,且已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有独立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形成了以客户经理和24小时电话银行中心为核心的客户服务前台,以电子银行平台为现金管理基本运行平台,以各类柜员、专家和产品经理为后台支持人员的三层运行体系(见图1)。与外资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已成立了专门的现金管理部门,电子银行也正处于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的过程中,基于电子银行平台的现金管理运行体系已初步成型。
图1 基于电子银行平台的现金管理运行体系
2.电子银行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现金管理服务的基本平台。从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现金管理服务一直在朝着服务全球化、业务综合化、界面个性化和手段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现金管理的有效实施和持续化发展要求银行应该选择和依托一个以银行核心系统为基础的客户服务平台进行。电子银行特别是针对企业的电子银行平台正在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现金管理服务的基本平台。作为建立在电子化、网络化基础上的综合性业务处理和客户服务平台,电子银行在银行现金管理实施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具有支持现金管理实施的产品体系。电子银行是一个面向客户的综合性平台,电子银行的产品体系几乎可以包含目前实施现金管理的全部的基础流程和模块;作为新产品的“孵化器”,电子银行具有业务创新和交易渠道创新的功能;电子银行是以银行核心系统为基础的,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具有建立客户个性化界面的能力。电子银行整合了所有的离柜交易渠道,具有很强的建立客户个性化界面的能力。电子银行能支持多种交易渠道,能在从公众网到与ERP对接不同的技术和业务层面上和客户连接,并提供与连接方式相应的安全控制机制;另外,电子银行具有完备的客户服务机制。三是具有支持全球化实时信息服务的网络平台。电子银行具有通过互联网、电话网及移动网等多种渠道支持从区域性到全球化各种业务覆盖范围的实时交易处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在这个平台上,客户还可以获取第三方提供的信息和公众信息服务。四是具有规范的安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电子银行具有包括客户证书认证、数字签名、密钥管理、组合授权机制及防火墙等由技术手段和业务手段相结合的规范的安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可以有效的防范非法侵入、抵赖等风险,保障客户的权益,支持客户的发展。五是具有交易成本低的优势。相对于银行传统的网点服务,无论对银行还是对客户,电子银行都具有交易成本低的竞争优势。有数据表明,银行开展电子银行服务的成本是网点服务成本的1%~10%。
三、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现金管理的具体构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体现的是一种客户需求、一种银企关系变化和进步的趋势,是一个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基于此,国有商业银行实现现金管理要有具体战略规划,具体说要抓住实施平台和支撑机制这两个重点,分阶段推进。
(一)现金管理的实施平台和支撑机制
1.完善现金管理的实施平台。为有效推进现金管理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从战略上规划和构建基于电子银行的现金管理实施平台,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原则和三大功能。
一个原则是指个性化原则,即要始终坚持围绕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是现金管理业务的灵魂和核心,国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平台建设的个性化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在构建中,是否能突破现有的系统功能、业务流程和管理中的局限性,真正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资源配置;在实施中,是否能通过不断地积累、研究、跟踪、挖掘和前瞻性思考客户需求的过程,不断地完善平台的功能和提升平台的品质。
三大功能是指电子银行功能、电子信息服务功能和多行连接功能,这些也是衡量平台品质的三项重要指标。电子银行功能是指通过电子银行的方式、渠道和平台处理现金管理业务,通过电子银行现金管理平台的建立,完成国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手段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提升。电子信息服务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完整性,即信息的类别和信息的内容都要完整;二是增值性,指对银行提供信息的再归集、再统计和提供其他经济信息服务的功能。多行连接功能是现金管理主办行必备的功能,具体指现金管理实施平台要具备连接多家银行的功能,包括系统连接和信息归集、分发、整合和统计的功能。
2.建立现金管理的支撑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应在内部尽快建立现金管理的支撑机制,理顺内部关系,争取竞争的主动权。这种支撑机制主要包括:(1)现金管理业务的发展机制。现金管理不是单纯的产品配置和营销推介,它的日常运行和持续发展要有机制的保障。虽然发展机制的建立涉及经营体制、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优化等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一个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但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现金管理为代表的现代化服务正成为银行服务的主体。这个发展的趋势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认识和推进。电子银行平台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的综合型的业务处理和客户服务平台,同时也是实施现金管理的基础平台。电子银行运行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银行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现金管理发展机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应通过电子银行这个平台进行。(2)客户综合贡献度评价机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缺少对客户综合贡献度的深层次分析评价机制。国有商业银行的评价机制一般都是从日均存贷量、中间业务收入等存量指标审视客户价值,难以进行长期、规范、有效的客户跟踪分析和反馈;而分析手段单一又使国有商业银行无法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客户需求潜力进行深度挖掘,导致连续营销能力较差。(3)完善的现金管理业务考核和利益补偿机制。现金管理服务往往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横向业务协作,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现金管理服务推广中强调“大开户行”与“统一法人”理念,依靠行政管理方式多于市场机制方式,缺乏以利益为导向的考核和利益补偿机制,造成业务发展中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现金管理服务的全面推广和深度发展。(4)专业化的现金管理队伍培育机制。现金管理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业务,是企业对其资金的流入、流存和流出的综合管理。客户的需求往往是综合性的需求,涉及人民币和外币的结算、融资、电子银行等多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应该通过电子银行业务的实施和推进有计划地开展对员工的培训,建立专业化队伍,并适时设置专业管理部门,组建专业化营销和运行支持队伍。
(二)国有商业银行实现现金管理的三个阶段
国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推进从战略上大致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阶段。近期的目标是用1~2年时间,通过构建现金管理的基础平台,迅速形成基本能力。目前国内的现金管理业务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表现在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启动,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进入,外资银行也正在介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可以说现金管理业务总体上处于孕育状态。国有商业银行要抓住这一时期,完成初步的基本建设和案例积累,形成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近期的任务主要是实现现有的客户需求,同时要为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其具体的三项任务是:(1)实现客户需求。在平台构建期间,通过对现有系统、业务和操作资源的配置,比如补丁式的信息补录,实现客户的需求。(2)构建平台框架。现金管理平台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过程,在近期的目标是完成其基本框架。这包含两个重点:一是在整合和规范信息流的基础上解决信息完整性的问题;二是在系统和业务两个层面上完成多行连接。(3)组织专业机构,建立工作机制。现金管理是跨越银行传统业务分工的综合性业务,涉及客户评价、市场营销、方案设计、资源配置、员工培训、日常维护等环节,因此,需要专业化的队伍实现专业化的服务。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组建非常规设置的工作小组或委员会的方式。从长远看,初期应设立专业机构,通过专业机构去规范流程和工作机制。
中期阶段。中期的目标是用3~5年的时间,建立有效的、较为完善的国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的工作和管理机制。现金管理业务不是营销的品牌而是实实在在的业务流程。该业务与客户签订现金管理的协议是基于一种银企关系,且只是整个业务流程的起点,在以后的工作还很多。在客户层面,要对协议中承诺的实现、日常工作的质量、新客户需求的响应、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对策等,都需要在银行内部用资源调度、内部工作量和利益分配等有效的机制来保障;否则,不但会有客户的抱怨和投诉,严重的还会丢失客户或带来各种损失。国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工作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制定政策、确定中长期目标客户;建立客户评价体系,包括建立客户档案、建立客户跟踪机制以及对客户的综合贡献度和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机制;建立和落实内部工作流程、责任制和利益分配制度;建立和落实现金管理业务日常运行和维护体系。
远期阶段。远期的目标是用5~8年的时间,形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优秀企业纷纷登陆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求不但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较为紧迫的。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政策等外部因素外,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也要未雨绸缪,早做规划。其主要任务有:培养精通国际金融的专业服务队伍,积累客户资料和服务经验,建设全球性服务网络;构筑支持全球性交易和信息服务的现金管理平台;选择合作的外资银行,与之建立更加深入的全面合作关系;完善相应的支持机制,包括政策、客户服务策略、法律和工作流程。
标签:现金管理论文; 银行论文; 电子银行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系统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客户管理论文; 资金业务论文; 业务支持论文; 资金账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