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中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论文_张显维

道路施工中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论文_张显维

瓦房店市规划设计院 辽宁大连 116300

摘要:道路工程一些常见病害由来已久,是工程人员预防和控制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道路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常见病害有关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控制方法和处理技术措施。道路病害的成因并非只是路面施工中所引起的,还牵连到关键的路基施工,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路面病害是由于防治方法不合理、防治举措不及时而引发的,这需要引起工程人员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道桥施工;路面病害;防治方法

1简析道路施工中的常见病害

1.1路基常见病害

路基是道路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与支撑结构,它与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因此,整个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与路基的稳定性有河大的关系。路基裸露在大气中,经受着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但这种变形严重时,就会带来路基的各种破坏。路基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1)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沉陷可以由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引起沉陷。导致路基沉陷的因素主要由以下两种,一是原天然地面由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承载能力极低,路基修筑前未经处理;二是由于施工时,路基填料的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

(2)边坡滑塌

路基边坡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破坏的原因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溜方和滑坡两种情况。溜方通常指的是边坡上表面薄层土体下溜,主要是由于流动水冲刷边坡或施工不当引起的;滑坡是指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主要是由于土体的稳定性不足所引起的。

(3)冻胀与翻浆

冻胀与翻浆是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特有的路基病害。此种病害的诱因主要是土质、水分、温度三者的共同作用。路基内聚冰带的形成破坏了土层的原有结构,使土体积增大,形成冻胀;春融时,冰晶体融化使局部土层含水过多,往往超过土的液限含水量,在有车辆荷载作用和路面较薄时,泥浆涌出,造成翻浆。

1.2 路面的常见病害问题

(1)沉陷

沉陷是路面在车轮作用下表面产生的较大凹陷变形,有时凹陷两侧伴有隆起现象,当沉陷严重时,超过了结构的变形能力,在结构层受拉区域产生开裂而形成纵向裂缝,并有可能逐渐发展成网裂。造成路面沉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土的压缩。当路基土的承载能力较低,不能承受从路面传至路基表面的车轮压力,便产生较大的垂直变形,即形成沉陷。

(2)车辙

车辙是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这种变形出现在行车轮带处,即行车路面的纵向带状凹陷。车辙是高级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

(3)疲劳开裂

开裂是沥青路面常见的一种破坏形式。疲劳开裂的特点是,路面无显著的永久变形,开始大多是形成细而短的横向开裂,既而逐渐扩展成网状,开裂的宽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产生疲劳开裂的原因,主要是沥青结构层受到车轮荷载的反复弯曲作用,使结构层底面产生的拉应变值超过材料的疲劳强度,底面便产生开裂,并逐渐向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基层缩裂及反射裂缝

道路路面基层的缩裂一般发生在石灰或水泥稳定类基层之中,石灰或水泥稳定类基层在养生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分和温度等条件的原因产生干缩和温缩。这种裂缝严重时会反射给路面面层形成反射裂缝。

2道路病害防治方式分析

2.1常见路基病害的防治方法

大部分道路工程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病害,如路基的沉陷、不均匀沉降、边坡失稳、冻胀与翻浆等。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防治各种病害的产生,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在工程前期,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根据地质情况,合理选择路基放坡坡比,保证边坡稳定;其次,要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渗入或从地下水位上升进入路基工作区范围,正确的进行排水设计,包括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路面结构排水及地基的特殊排水,必要时设计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设置隔温层减少路基冰冻深度和水分积累,设置砂垫层以疏干土基;再次,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挡土结构物、土体加筋等防护技术措施,提高整体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要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填筑路基,必要时对路基上层填土做稳定处理,采取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路基,保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在后期维护阶段,要时刻关注路况,分析各种不良现象,将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2.2常见路面病害的防治方法

道路路面的常见病害对道路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所以,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止在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防止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必须保证其施工质量,只有良好的路基,才能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2)对于路面的基层,必须严格控制压实含水量。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道路的基层均采用石灰或水泥稳定类,含水量过多就会导致产生显著的干缩裂缝,含水量少又会导致达不到最大压实度。所以现场施工时,必须通过现场实验确定最佳含水量。(3)路面的施工必须注意压实标准的控制。实践证明,压实度小时产生的影响要比压实度大时严重得多,因此,施工时必须保证路面达到最大压实度。(4)要严格控制施工条件。温缩的最不利季节是材料处于最佳含水量附近,而温度在0~-10℃时。因此施工要在当地气温进入0℃前一个月结束,以防在不利季节产生严重温缩。(5)对于基层对面层反射裂缝的防治,可以设置联结层,设置沥青碎石或沥青贯入式联结层,是防止反射裂缝的有效措施;也可以通过铺筑土工格栅或玻璃纤维网格等,减轻反射裂缝的出现。(6)强化路面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力度。在实际养护工作中,要对路面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重点对损坏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及时进行整修。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维修检查检查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加强对维修工作的监督。此外,还要对道路工程中所采取的防水以及排水措施进行合理化的评估,及时发现排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强排水防水的能力,因为水的侵蚀对于路面会产生很大破坏,因此要采取合理举措防止对路面形成侵蚀引发病害问题,从事定期巡查的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对排水体系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谨防工程主体结构出现漏点。

结束语

道桥工程的复杂性是较为明显的,其相应的施工难度就很高,经常因为质量监管不善、施工程序不合理而出现质量病害。在分析这类病害时,要与路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联系起来,路基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到路面。所以在今后的道路工程建设中,要制定完善的预防和防控举措,对于常见的质量病害先行预防,不要等到出现问题以后才想办法去解决,也要因地制宜,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调整维护保养的策略和举措。

参考文献:

[1]彭鹏铭.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及维护技术的有效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

[2]董鑫.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及维护技术的运用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6(33):273-273.

[3]王弘.试论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及维护技术的有效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7(43).

[4]文龙.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及维护技术的运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8(3).

论文作者:张显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道路施工中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论文_张显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