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恩格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论文

论马克思恩格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论文

论马克思恩格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

李 征1 刘 松2

(1.中国地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2.湖北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摘 要] 从“真”“善”“美”三个价值维度审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可知它是科学型、人本型和尚美型方法艺术。“真”“善”“美”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价值追求,辩证性、人本性、谐融性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三维价值表征,辩证、人本、谐融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三维价值原则要求。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艺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知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涌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信仰迷失、道德滑坡、教育乏力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无疑具有现实意义。这不单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效的根基。

以上都是可以相对固定的食物,唯一一种不固定的食物是主食,在这些食物都能固定的前提下,主食可根据体重的增长来控制,体重增重过快就减量,如果体重增重缓慢就加量,但每日不能少于200克。体重监测非常重要,是一个简便、安全、无创伤的监测营养状况的客观指标。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价值追求

1.科学型方法艺术

从“真”的价值维度看,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是一种科学型方法艺术,其核心目标在于求“真”。这种“真”性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教育方法上全面辩证的说理宣传、深入本质的揭批斗争和平等坦诚的协调沟通等方面。首先,这种方法艺术是全面辩证的。全面看待和研究事物是宣传教育具有科学性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问题上,就是站在全人类解放的高度来全面认识二者关系的。他们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这就把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宽阔而全面的研究视野。在注重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全面性的同时,他们也注意把握其辩证性。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2]这就辩证地提出了在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运动中,既要重视革命理论的宣传教育,也要注重积极投身革命实践活动,二者不可偏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形而上学思维的优缺点的论述中也充满了很强的辩证性。其次,这种方法艺术是深入本质的。它利用斗争批判的手段来纠正错误认识,从思想认识内部和深处展开矛盾转化工作。例如,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并没有停留在“纯粹哲学”的层面上,而是将这种批判同意识形态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将批判引向深入和本质。再次,这种方法艺术是坦诚开放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平等坦诚地面对来自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各派学者提出的困惑和质疑,利用书信交往的方式答疑解惑,阐发观点,赢得认同。例如,马克思在1846年12月28日给俄国自由派作家帕·瓦·安年科夫去信交流对小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者、阶级调和论者蒲鲁东的观点的看法。恩格斯在其生命最后的几年分别亲笔给德国大学生、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弗兰茨·梅林、德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康拉德·施米特等人写信,就唯物史观若干问题作了回答和阐述,提出历史“合力论”,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坦诚开放性。

2.人本型方法艺术

从“善”的价值维度看,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是一种人本型方法艺术,其内在本质特征在于向“善”。这种“善”性价值追求体现在顺应时代的宣传动员、具体合宜的多方激励、言传身教的实践垂范等方面。首先,这种方法艺术是顺应历史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要求广大受压迫的人们,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赢得被压迫阶级的全面解放,而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首先要用理论“武装”和“掌握群众”,形成推翻反动制度的“物质力量”。在革命宣传实践中,他们十分注重利用发表文章和出版理论著作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动员,而且还很注意利用报纸杂志等宣传阵地来对工人运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发动。其次,这种方法艺术是以人为本、具体合宜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善”性价值追求不仅在于发挥了“外在之势”的效力,更在于从“内在动力”角度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潜力。这些 “内在动力”手段包括“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激励相结合”、“及时表扬和鼓励”、“适当批评”等激励措施。再次,这种方法艺术是有温度的、富有人文关怀的,它依靠教育主体身体力行地言传身教、实践垂范来传递,保持主客体之间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温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生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印记。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并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共同为其起草纲领;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马克思在物质上援助法国革命,并回国参加德国的三月革命,在《新莱茵报》上宣传无产阶级的观点;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创立,马克思是协会的领袖和灵魂;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马克思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恩格斯在马克思生前与其并肩作战,在马克思逝世后他坚定地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卓越地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这样用自己的革命实践行动来教育和鼓舞着无产阶级开展革命实践的,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3.尚美型方法艺术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是一种尚美型方法艺术。这种尚“美”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简约抽象的哲学意蕴、生动具象的归纳分析等方面。首先,这种方法艺术具有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十分注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向工人阶级宣传革命理论,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体现了作为伟大革命导师的语言魅力。例如,《共产党宣言》开篇就将共产主义幽默地比作“幽灵”;[3]恩格斯在致保·拉法格的信中谈到,马克思否认自己是当时政客所指的“马克思主义者”,幽默地抱怨这些模仿者们歪曲了他的思想:“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4]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用“半通”[5]来自谦,用“脱毛”[6]来比喻要不断学习新东西。这里的“幽灵”、“龙种”、“跳蚤”、“半通”、“脱毛”都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机盎然,令人回味无穷,展现了革命导师幽默的语言风格。其次,这种方法艺术具有简约抽象的哲学意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说理过程中,常常用一些简短的富有哲理的抽象话语概括所需表达的教育道理,彰显了简约抽象的哲学意蕴之美。例如,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用了极其简约的语言概括宗教的本质,他说:“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7]他还对人和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简约而抽象的概括:“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8]“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9]可以看出,这些话语虽然简短,但包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表面看平淡无奇,其实体现了简约而抽象的哲学意蕴和对美感的追求。再次,这种方法艺术讲究生动具象的归纳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说理过程中,还善于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进行归纳和分析。例如,马克思在谈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兴趣与社会分工的关系时,用了“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10]来形象说明“有可能随着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是一种生动具象的思想归纳分析艺术,体现了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美学追求。

1952年Markowitz[9]创造性地提出均值—方差模型,使用期望度量投资收益,使用方差度量投资风险,其核心思想是投资者要想获得理想的收益而又不承担太大的风险,就要进行合理适当的分散投资。黄晓霞将模糊的思想和信息熵运用到投资组合中,提出分散化的均值—方差模糊投资组合模型[5-6]: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三维价值表征

从思维层面看,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具有鲜明的辩证性,其总特征是“在世界观中展现方法论”,具体体现在理论与实践、观点与方法、斗争与协调的辩证统一等方面。首先,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将无产阶级当下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前景联系起来,将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与激励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相结合。马克思指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11]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要解决教育对象实然和应然的矛盾问题,而方法将二者联系起来,并在二者之间形成张力,促成二者形成互动发展关系,从而达成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其次,表现为观点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坦诚地教育人们不能僵化、机械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注意分析与综合判断。马克思故去后,为了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2]这就在告诫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辩证的态度,坚持观点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再次,表现在批判斗争与协调沟通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时所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他们对资产阶级的错误观点采用批判斗争的方法,对无产阶级则采取协调沟通的方法。例如,马克思对无政府主义创始人蒲鲁东,恩格斯对杜林等人的错误观点就采用了辛辣讽刺的语言展开激烈的批判斗争;而对待革命群众中有偏差的观点和思想则采取协调沟通的方法进行教育。例如,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对米海洛夫斯基的生搬硬套的思想方法予以了纠正;恩格斯在1895年3月11日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谈到桑巴特的一些不合适的做法。[13]从这两封书信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于革命群众中不同见解者的宽容大度而又柔中带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风格。

浙江省是竹产业大省,竹资源十分丰富,其竹林面积占全国竹林面积的12.4%,居全国第5位,竹产值贡献率达24.1%,居全国首位[4]。竹编产业是浙江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编工艺知名度最高的要数东阳竹编和嵊州竹编。

1.辩证性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呈现出三维价值表征:思维层面的辩证性、观念层面的人本性和效果层面的谐融性。

2.人本性

从效果层面看,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具有浓厚的谐融性。它具体体现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协调、差异性与互补性相融通、“真善美”相统一等方面。首先,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协调。 在经典著作的字里行间,我们深深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十分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协调。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4]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谈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问题时指出,要尊重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去创造;恩格斯曾对如何对待共产主义指出要“从事实出发”。[15]这都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具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的特点。其次,表现在教育内容、方法和主体上差异性与互补性相融通。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阅历和气质、志趣和特长、思维方式和研究的侧重面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但他们之间的共同性才是根本的。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方面差异互补、渐进发展,不仅共同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大厦,而且在马克思离世后,恩格斯继承马克思遗志继续前行,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习惯和语言艺术上。相比较而言,马克思更擅长抽象思维,喜欢在丰富多样的现象描述基础上去归纳,语言上具有丰富的诗意的想象力,他喜欢用一些抽象的道理和诗一样的语言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恩格斯擅长具象思维和演绎思维,他的语言表达严谨精确,更接近自然科学语言的范式,他更喜欢举一些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的例子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角度看,两人的这种语言风格和思维的差异性正好具有互补性。再次,表现在教育要素和追求境界上的“真善美”相统一。具体体现在:在教育追求上讲求教育对象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相一致;在教育策略上彰显抓根本与抓全面相兼顾;在方法上注重理论宣传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在教育主体间的思维旨趣以及语言风格上保持了差异性与互补性相融通;在教育客体的教育艺术考量上保留了大众宣传与个别交流相区别;在教育审美艺术上讲究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美感相映照。

3.谐融性

从观念层面看,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具有深刻的人本性。它主要体现在以人的需要为中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人的解放及自由全面发展为教育旨归,在教育方法上注意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层次性、思想变化性等方面。首先,表现在以人的需要为中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批判的目的在于解放,而批判的内容也是围绕人的解放和自由这一需要展开的。当我们回顾经典不难看出,马克思不论是对哲学观念的批判,还是对现实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进行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市民及公民的批判从纯粹的观念批判角度来教育无产阶级“应当是怎样的”;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于“阶级的个人”的批判,重点在于对物化的社会关系的批判,在于对无产者个人的生存状态的批判。这两部分的批判都有“应当”的成分,而这“应当”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其次,表现在以人的解放及自由全面发展为教育旨归。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只能赋予个人虚假的、有差别的、抽象的自由。虽然资本主义社会表面宣扬自由,但是个人总是受到资本的控制,受到物化的社会关系的控制,受到外在于自身的阶级关系的控制,个人在不同的阶级关系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由,有产者要比无产者拥有更大限度的自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分析和揭露,教育无产阶级要赢得真正的、彻底的自由唯有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一个以完全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人类的解放以及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再次,表现在注意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层次性、思想变化性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层次性。对于工人大众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演讲、小册子和报刊宣传的方式,对于工人运动的干部领袖和理论家们主要采取发表文章、出版著作和书信的教育方式,对于持错误观点和反动观点者以及政敌们,则采用批判和论战的方式,对于个别人的困惑或者一些有待深入交流的问题,他们往往采用书信交流和发表论文等方式来进行。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价值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它提示我们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的认同,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遵循辩证、人本、谐融的原则,这是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证;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梦想。

全球主要消费酒种大体可概括为啤酒(Beer)、烈酒(Spirit)、葡萄酒(Wine)及其他果酒或含酒精饮料,其中前三者的产量及销量占据全部酒类的90%以上。不管是美国、澳大利亚还是欧洲,啤酒均是酒业市场销售收入的主力军,其次依次为烈酒和葡萄酒,其中,不同地区烈酒的市场份额约占到30%~35%。

1.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汇聚人民的认同

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6]这里,马克思强调了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赢得认同。当前我们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坚持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这是我们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检验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好坏,不是看口号喊得响不响,关键要看效果好不好。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否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作为判断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尺。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通过引领人民群众信仰认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价值认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形成话语认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赢得情感认同等途径,切实实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确保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坚持人本、辩证、谐融的教育原则

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必须借鉴吸收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中人本、辩证、谐融的教育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建立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需要基础上的,它既是对人的责任要求,也是对人的权利的保护,它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价值要求的辩证统一体。我们在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人的需要为中心,以人的解放及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在教育方法上注意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层次性、思想变化性;要注意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三方面的价值要求统一起来去理解,将它们融入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全过程中,融入个人行为的点滴小事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中,融入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宏观进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3.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梦想,借鉴吸收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可为实现这一梦想提供路径和工具手段。众所周知,精神家园是人赖以生存的心灵港湾,没有精神家园的庇护,人的精神便无所寄托。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指整个中华民族可以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根基、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的总和。它既是全体中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世界,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之后提取出来的“最大公约数”,体现的是文化的交集和共性。其中,文化根基是基础,价值观念是导向,精神信仰是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价值取向、巩固文化信仰,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5.

[2][7][8][9][10][11][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3,3,10,537,13,6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5.

[5][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13.

[12][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662-665.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19)02-0050-0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审视”(项目批准号:13YJA710021)、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政课题“当代社会思潮对首都大学生影响的新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BJSZ2018ZC34)。

标签:;  ;  ;  ;  ;  ;  

论马克思恩格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